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は」与「が」的区别是日语初级语法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以及准确地使用这两个助词是初级语法教师的授课重点.以亲身的语法教学经验总结了「は」与「が」的基本区别及其使用方法,并通过大量例句力图使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这一语法点.  相似文献   

2.
‘は’和‘が’在日语中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助词,副助词‘は’标示主题,格助词‘が’标示主语。单句中的‘は“が’的区别在于:(1)是一般性陈述还是一次性陈述;(2)是表示事物的状态、性质还是表示事态的发生;(3)是否眼前发生的;(4)是已知信息还是未知信息;(5)是否表示对比含义。副助词‘は’的主要用法是:(1)提示主题(2)表示限定否定范围。格助词‘が’的主要用法为:(1)表示存现句的主语(2)表示新信息(3)表示从句中的主语。  相似文献   

3.
‘は’和‘が’在日语中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助词,副助词‘は’标示主题,格助词‘が’标示主语。单句中的‘は’‘が’的区别在于:(1)是一般性陈述还是一次性陈述;(2)是表示事物的状态、性质还是表示事态的发生;(3)是否眼前发生的;(4)是已知信息还是未知信息;(5)是否表示对比含义。副助词‘は’的主要用法是:(1)提示主题(2)表示限定否定范围。格助词‘が’的主要用法为:(1)表示存现句的主语(2)表示新信息(3)表示从句中的主语。  相似文献   

4.
通过举例说明提示助词「は」与格助词「が」的一些常用方法,从意义、句子所表现的心理以及句子的形态方面解析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通过举例说明提示助词「は」与格助词「が」的一些常用方法,从意义、句子所表现的心理以及句子的形态方面解析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しだ」和「しな」这两个词在日语中都有表示时?时候的意思。通过对这两个词的考察和分析,得知「しだ」是日本古代奈良时期使用的词;「しな」是从近世的江户时代开始使用的词。「しだ」是「しな」的古语形式;「しな」是「しだ」的转音。这是由于发生了辅音相通的音韵交替现象,「しだ」才转变成了「しな」。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例句的分析,指出「名词デイル句」是动词句,在句型中对主语和名词有严格的限制,主语一般必须是人,同时「名词デイル句」中的名词必须有可维持性或者可变化性,一般多为人称身份词。只是如果与表示“心情”、“愿望”等语句共现时,该句型对名词的限制性则有所降低,只要句子层面体现出变化性或者状态维持性,句子即可成立。  相似文献   

8.
日语主语在日语语法中的地位常常受质疑,而主题作为句子成分的作用被过分强调。主题是与述题相对应的概念,属于话语语法的范畴,主题与主语不是同一层次的语法概念,在一般的句子成分分析中不宜采用主题的概念,为了避免“主题”术语带来的尴尬,笔者提出了"は主语"和"が主语"概念,并仔细分析了两者不同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は]和[なら]两类表现用法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区别比较,进而加深日语学习者对该内容的理解,为其正确使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从共时的角度考察日语中由「あいだに」和「うちに」构成的时间复句的用法.考察结果显示,「あいだに」和「うちに」均表示一定的时间范围,多数情况下可以互换,但二者存在情感色彩上的差异.「あいだに」仅用于客观陈述主句谓语的时间范围;而「うちに」在表达时间关系的同时还可以表示前后项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伴有说话者主观的紧迫感或意外感的语气.「うちに」这些用法来自「うち」所具有的[对立性]这一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采用TG—DSC方法研究了K2[Cu(C2O4)2]·2H2O与K3[Cr(C2O4)3]·3H2O两个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过程,对其中部分热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计算。由Friedman、Ozawa—Flynn—Wall、AST—ME698三种方法得出峰温时的活化能值与指前因子值。应用Achar方法计算拟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机理函数。  相似文献   

12.
马庆株认为“给”由意义条件决定其表被动还是表主动。“叫、让”也是如此。论题认为主动意义由[+意愿]和[+可控]构成,被动意义由可控性关系反向和意愿反向构成。意愿和可控是决定“叫、让”是表被动还是表主动的意义条件。  相似文献   

13.
"若"类让步连词与假设连词在语义上具有关联性,而且"若"类让步连词的使用年代均不早于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根据语法化相关理论推断"若"类让步连词是由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语法化而来的。语法化过程发生的句法环境是转折假设复句,语义上则经历了从[+假设]、[±转折]、[?让步]到[+假设]、[+转折]、[+让步]的转化。这两类关系密切的连词在表义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有否前项,能否表示周遍性意义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江淮方言中“说的”是后置型间接引语标记,标记相关信息是言者从他人那里道听途说而来。在道听途说来的信息的真值的不确定性受到质疑的特定语境下,后置型间接引语标记“说的”词汇化为表示反预期意义的句末语气词。从间接引语标记向反预期标记的演变还见于上海话“伊讲”、台湾闽南话“讲”和日语 (tte)。所不同的是,演变出的反预期标记是句末语气词,还是句中语气副词,抑或句末语气助词。这取决于演变前的间接引语标记是前置型还是后置型,是孤立型还是黏着型。江淮方言“说的”的历时演变可以从该方言中“说的(话)”的共时多功能性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押韵情况代表了《广韵》音系里"麻"[a]部读音的历史演变。通过对上古、《广韵》音系时代的诗押韵情况进行分析可知,"麻"[a]部产生于上古韵部里的"鱼"[a]部,"麻"[a]部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演变为a[a]、ia[ia]、ua[ua]、e[]、ie[ie]。古今音变是造成今天的人们读一部分古代诗感到好像"不押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有一种过多使用“の上”的倾向,反之学习汉语的日本人刚开始无法理解“天花板上”一类的词语。汉语的方位词“上”与日语相比,用法更灵活丰富,二者表现出了一种不对称性。文章从空间认知角度,分析了汉语、日语关于方位词“上”的认知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从中日对译语料库中抽取的例句进行分析,得出汉日语“上”的异同之处,揭示了汉语日语“上”的各用法与不对称表现中隐含的认知规律,以期为两国关于该词的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二阶非线性中立型微分方程{r(t)[x(t)]z'(t)}'+q(t)g[x(t),x'(t)]+k(t)f[x(σ(t))]=0t≥t0{r(t)[x(t)]z'(t)}'+q(t)f{x[δ(t)]}g[t,x(t),x'(t)]=0t≥t0的振动性,其中:z(t)=x(t)+p(t)x(τ(t)),得到了方程振动的充分条件,并举例说明了定理的应用,推广了文献[2]和[3]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日本北海道方言动词活用为主,考察了北海道方言上一段·下一段活用动词、サ变动词的命令形以及力变动词假定形与标准日语的不同,通过各种实际调查,确认了一段活用动词的命令形为“レ”,サ变动词命令形为“スレ”“シレ”“セ”,ヵ变动词假定形为“コイ”“コエ”,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这对研究北海道方言语法现象有着重要意义,并对方言向普通话变迁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法MAEAM(Modified Analytical Embedded Atom Method),从原子尺度对BCC金属Li在以[001]为倾斜轴的对称倾斜晶界STGB(Symetry Title Grain Boundary)中的结构和能量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在刚性结合的对称倾斜晶界中,晶界处呈现周期性结构,晶界面附近的原子距离非常近,导致能量异常高。对于研究的(210)晶界面,发现两晶粒间的相对平移可以降低晶界能,在分别沿x方向和y方向平移时,最小晶界能出现在特定的平移距离处。  相似文献   

20.
指称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类指作为指称的一种,成为当今语言学、语言哲学等领域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类指的表现形式,语言学界众说纷纭,还没有达成统一。将类指成分纳入名词性成分的一个子系统,对类指成分在现代汉语及日语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对于类指的表现,中日语言在光杆名词、“的”字结构、“这”/“那”+普通名词和“コソマト”体系等方面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