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言"、"语"二字置于先秦这一语言发展的断代进行穷尽式考察,分析了"言"、"语"在先秦时期的主要区别,认为"言"、"语"作名词时,两者都有俗语、谚语、名言之义;在表示言论、话语时,多数情况下可以通用,但在表示相互约定的话这一意义时,"语"不可以代替"言"的意义;在作动词时,其语法功能和词义则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2.
"都"和"也"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副词,但在某些句式中可以互相替换而并不影响句义表达.如果从兼容"都"和"也"的句式入手,分析这些句式中和"都"和"也"之间区别的句法语义条件,即可进一步说明相同的句法位置对非同义词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比喻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最有力的手段,在这些奇妙的比喻中,数字词语比喻更是独领风骚.本文从智慧、德行两个方面来对数字词语比喻的喻义、用途、及其折射的文化现象进行了讨论.试图用生动鲜明的例词来说明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以数字为链的词语比喻使得词语的喻义更俱特色,也更通俗易懂,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而且,大量的数字词语比喻来源于人们所熟悉,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或传说,所以易为人们所记忆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中的"侪"、"辈"、"属"、"曹"、"等"是用来表示复数的,但不能把它们看做代词的复数形式.这几个字虽然具有相同、相近的词汇意义,但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特别是在用法上.  相似文献   

5.
典故与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既区别明显,又联系十分紧密,时会"融通".由于区别明显,故在语海中能自成一"族";由于联系紧密,时会"融通",故往往在诸多的这一类论著和辞书中互见.这是因为典故与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的定义角度不同所致,是它们"初始"概念及其由来联系紧密所致,是它们之间在某种情况下有可以互为"转化"的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6.
比喻、比较、相似等是重要的表达类型,找出并讲清它们的区别,一直是语言研究的热点和难题。文章在说明它们相同相通之处的同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它们彼此的区别。文章指出,区分比喻、比较及相似,主要应当看是用乙来描写说明甲,还是要在甲乙之间权衡异同,以及只是说甲在某一方面同于乙。比喻跟比较、相似在语义、句法、语用、语音等平面存在着一系列区别,在辨别时,应当把以上诸平面结合起来考察。文章还分析了比喻和测断的异同并就如何辨别作了说明。文章强调,辨析比喻、比较等表达类型,必须坚持形式意义对勘和以形式控制意义的科学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宋代典籍中,有一批反映宋代军队招募之制的词语,如"刺"、"招刺"等等.这些词语的产生、发展、消亡与那个特殊时代的某些特殊体制有关.了解和研究它们,会对语言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有更深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物象词语分物象词与物象语,其比喻词汇化的模式不尽相同。物象词比喻词汇化的模式有凝固、组合、紧缩、倒序和另创五种;而物象语又分类成语与一般固定语:前者比喻词汇化的模式有直接转化与加工重组,后者主要为组合固化。在比喻词汇化的程度上,物象词语内部排序为:单纯词>派生词>复合词>类成语>一般固定语。物象词语比喻词汇化也有其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词语、文化信息与交流--对英汉"文化限定词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语是语言系统中的要素之一,词语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状态,然而,世界上各个不同民族因历史、文化等因素,在观察、认识事物时,往往会采用不同的视角,得到不同的效果,这些认识上的差异必然会反映到各自的语言之中.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这些民族文化因素也会积淀在语言系统之中.这类携带着文化伴随意义的词语,我们称作"文化限定词语”.这类词语中隐含着文化信息,是我们在语言、文化交流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英、汉"文化限定词语”的语义分析,阐明语言学习不仅需要掌握其形式,更应重视对其隐含文化信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沈德潜《古诗源》卷五指出:"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迄今,学界对"汉音"和"魏响"的内涵和区别仍属不甚了了,因而对曹操诗文的艺术精神及文学史意义和地位也就言之不确.文章认为,就艺术表现看,"汉音"与"魏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俗"、"虚"、"滥"、"质"与"雅"、"理"、"实"、"丽"的不同,曹操的诗文在这方面"犹是汉音";就情感特征看,"汉音"与"魏响"的区别又体现在由大众性到文人化、由政治性到抒情性、由客观性到主观性、由社会性到个性的转变上,曹操的诗文在这方面又"纯乎魏响".因此说,曹操的诗文具有徜徉于"汉音"与"魏响"之间的独特艺术风范.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词语互译存在着文化差异。家族观念对词语的影响,词语内涵意义上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以及数量词用作比喻意义时的理解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译者的词语翻译能力。我们可以采取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及附加说明法等来处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与民粹主义"这一问题在概念和定义上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内涵;在内容和形式上划分为三个阶段,历史地、完整地再现了毛泽东与民粹主义的区别.通过重新学习、认识毛泽东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Leech的语义学理论,本文将"老板"所含的意义分为四类: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和反映意义,并分别举例进行阐释,得出翻译不仅要考虑概念意义,更要考虑词语的其他意义,译者要多层次全面地考虑词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无动于衷"有"毫不理睬,毫不关心,毫不配合"等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意义,其中,只有"毫不理睬"这一层可写进词典释义,别的意义应排斥在外.当前语文工具书种类繁多,众多辞书各陈己见,同一个词语同一意义却释义不同,这就淡化了工具书的工具性与权威性.人们对词语概括义与具体义的性质认识不清,将二者交错混杂,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词典释义应抓住词义的本质,剔除具体义.  相似文献   

15.
与名物类和动作行为类词语比较,"外形"类词语的发展变化不太容易被人们捕捉到."外形"范畴涉及特征和空间两个认知域,概念的划分更为复杂多样,其语义场的历时演变尤应值得关注.通过对<国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外形"类词汇的量化分析,现代汉语"外形"类词汇百年来发展演变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外形"类词汇内部各个子场的构成比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词汇场是个不断调整自我达到平衡的动态系统,词语意义系统在时间的纵坐标上变化很大,其中单音节词的意义和词性更易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新"语义三角"模式的理论核心在于能指表现为历时性隐喻化过程,而所指或共指则是共时平面上隐喻化的产物.隐喻化的过程就是意义建构、意义转化的过程.任何意义的能指终究是要向所指过渡,于是被约定俗成为其民族或语言社区所共有的东西.所指意义在隐喻化过程中产生词语的多义性,或意义的延展、或嬗变.这一切归根结底是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人们运用得最多,研究也最多的一种修辞格。人们在研究中把视点较多地投射在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什么是比喻词及明喻、暗喻、借喻等的区别上,而不大注意听读者是如何理解把握一个个具体的比喻的内在含义。那么,听读者是怎样领会比喻所包含的意义的呢?这与比喻形式上的区分,如明喻、暗喻、借喻有  相似文献   

18.
唐诗中,"高"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由于其是常见词,对于"高"义在唐诗中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9.
广州方言底层词"栏"与"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方言中的底层词,除保留在地名和口语中之外,有的既是口语词,同时又是构成地名的词语,本文所讨论的"栏"与"墟"就是这一类词语。通过对它们在广州方言中的留存、变异以及衍生出来的系列词语的考察,不仅可以探索它们从少数民族语言进入到汉语的过程,更能深入地了解粤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而且对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词义演变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关于偏义复词的讨论比较热烈,质疑的焦点落在偏义复词是不是词语这一点上.其实,如果坚持语言与言语相区别的观点,可以明确地把临时的修辞性偏正结构归于言语层面.从修辞到词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双音节洪流的裹挟使短语凝固成词,同义词的挤压使语素意义偏指.光凭意义很难判断一个复词是否"偏义",因此,可以从语音出发,把声音的弱化作为偏义复词定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