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价值范畴具有商品价值和社会核心价值双重功能。本文认为,以往对马克思价值范畴的理解过于简单化;马克思价值范畴中的商品价值是演进的,它不仅包含劳动价值概念,而且包含劳动价值概念向生产价格概念的转形;马克思价值范畴中的社会核心价值是复杂的,它不仅阐明了劳动生产方式与资本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阐明了前者向后者演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8,28(1):117-124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获取利润所隐含的剥削问题,提出剩余价值说,假设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通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要解决"李嘉图矛盾"。马克思认为,生产价格的根在价值,价值包含剥削因素;剥削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而剩余价值在企业内部表现为资本独占式分配,在部门之间表现为利润竞争式分配。马克思要从价值和生产价格的数量关系、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的数量关系当中,以微观上揭示价值形成,从宏观上导出生产价格取决于剩余价值总额,即隐藏在市场价格波动的背后的那个东西同剩余价值总额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价格波动的中心点的是劳动价值。用平均利润率得到的生产价格和用c/v比值得到的生产价格,能否为同一个?  相似文献   

3.
博特凯维茨认为,价值和生产价格之间量上的不一致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理论的特征,转形问题不仅包括商品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同时还包括作为生产商品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自身在内的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他严格地区分了价值计算和价格计算两种原则,并给出转形问题的一种解法.主要对博特凯维茨的价值和价格计算方法及其转形问题的思想进行论述,并指出他的计算和转形方法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基础,循着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思路,价值的简单形态必然要向经济现实逼近,即价值要向生产价格的转化,而转换过程中两个总计方程是否相等,则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最具争议的问题,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所在。它既解决了价值规律和生产价格规律之间的矛盾,也说明了产品价值以生产价格形式在全社会形成的分配关系。因此,研究转形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马克思对转形问题的阐述细化为若干利润平均化周期,并通过对平均利润率的分析,指出由于部分剩余价值没有参加利润平均化过程,所以出现了剩余价值总额不等于利润总额的现象,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的真实存在,也不与劳动价值论矛盾。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研究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价格、生产价格的形成、价值与价格关系的基础上 ,认为马克思关于确定商品价格 (不是价值 )的理论与微观经济学中确定商品价格的理论是相似而不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二重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具有二重功能,既是对商品价值和价格的抽象的、本质的、整体的、长期的、辩证的和历史的说明,同时又被运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这两个方面的功能完整地统一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之中,从而使马克思经济学超越于古典经济学。把马克思归于古典经济学家的行列并据此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于价格的解释功能的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在当代面临的两个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劳动价值理论发展成为可用于分析商品市场价格的经济学,把基于劳动价值理论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成为可用于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经济学,并且必须把这两个方面的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发现和论证了劳动二重性的原理,大大推进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过程,树立起完整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评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资本论》第55页)劳动二重性原理不仅解决了什么劳动形成价值,劳动为什么形成价值的问题,而且是理解资本、剩余价值、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利息、地租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因此,这个原理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博特凯维兹关于价值转形问题的模型给予了客观介绍和深入分析,指出博特凯维兹正确地使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在一个极特殊的假定条件下建立了价值转形问题的特殊模型,在货币层次上感受到了平分余量的存在;但是,他没有理解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剩余价值和价值的分配形式,所以,混淆了劳动时间层次和货币层次,没有正确理解平分余量的意义,导致了“博特凯维兹误解”。  相似文献   

9.
针对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价值这一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观点,从简单的商品交换模型入手,分析得出:商品的价格既决定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价值,也决定于购买者对商品使用价值即效用的评价。以这一结论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商品交易给买卖双方带来的好处即经济剩余。最后简单地分析了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确定以及劳动力买卖所产生的经济剩余。  相似文献   

10.
针对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价值这一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观点,从简单的商品交换模型入手,分析得出:商品的价格既决定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价值,也决定于购买者对商品使用价值即效用的评价。以这一结论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商品交易给买卖双方带来的好处即经济剩余。最后简单地分析了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确定以及劳动力买卖所产生的经济剩余。  相似文献   

11.
劳动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石,其坚实的劳动创造价值思想为在理论上考察资本剩余价值关系,分析雇用劳动制度演变与发展走势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占有方式发生了时代性的转换,但其基本制度体系并没有改变,个体资本间的自由竞争为更高级的社会集团间的竞争所取代,以理论形态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越来越面临时代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冲击,如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坚持劳动价值观,又如何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得以继承和发扬,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本文从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基本观点出发,客观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社会历史性与现实基础性,剖析现代市场经济价值内涵,由此,对照劳动价值理论,客观认识马克思价值学说在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发展,从而为更好地开发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坚强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品质构成现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理论主要侧重于其价值形成的客观条件 ,无法对劳动者报酬的差异程度及等量价值的劳动力创造出不等量的剩余价值给出合理的解释。以此为目的 ,本文提出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品质构成因素 ,并给予其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第三卷于1894年出版以来,马克思的价值转形问题,就不断地受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抨击。有的说,《资本论》第三卷的生产价格论与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存在矛盾”;有的说马克思的转形程序有“错误”;有的说总价值与总生产价格相等、总剩余价值与总利润相等是“无法同时实现的”。近90年来掀起了好几场大论战,  相似文献   

14.
虚幻的价格形式提出价格和价值不仅在量上可以不一致 ,而且在质上可以背离。这与劳动价值理论有一定的冲突。本文从虚幻的价格形式提出的社会根源分析了虚幻的价格形式的科学含义 ,并指出它是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说的自然物创造价值理论的比较 ,论证了马克思的虚幻的价格形式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在价值转形过程中,由于剩余价值的均衡分配,从不同的利润率出发,可以得到同样的利润率,但并不影响剩余价值率,因为工作日、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价值转形过程中都没有发生变化。本文提出“账面剩余价值率”的概念,来考察根据资本家的财务报表计算的“剩余价值率”。源于价值转形的“账面剩余价值率”就是“转形账面剩余价值率”;包含资本家在竞争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的(剩余)价值,由资本主义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的(息税前)利润量直接计算的账面剩余价值率,就是“竞争账面剩余价值率”。由于剩余价值率是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值,因此,可以首先确定所有生产工人的总劳动时间,然后再确定所有生产工人为自己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进而计算(真正的)总的剩余价值率。随着价值转形过程被垄断所破坏,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差异被保留甚至扩大,一字曲线就变成了微笑曲线。  相似文献   

16.
付廷臣 《南都学坛》2002,22(1):89-93
经济运行从开始到达稳定状态一般经过七个阶段。传统劳动价值论认为 ,商品价值由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社会生产的第二阶段实际耗费的劳动者支出量加上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决定。新价值论认为 ,现代产品价值由产品基本价值、生产资料价值和自然资源价值三部分构成 ,产品基本价值由社会各部门应该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能力量在生产的前提阶段内在地决定并在第七阶段成为现实。由此决定了传统的价值概念不能包含资源配置和利用。新价值概念本身就蕴涵着资源配置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与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这一理论的成型标志着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最终确立。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明显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商品关系中的等价交换与公有制的等量劳动互换体现的本质利益关系是对立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关系与资本关系既相矛盾又相联系的深刻阐释,揭示出商品经济对特定生产关系的从属性.社会主义本质利益关系是等量劳动互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等量劳动互换通过等价交换的形式实现,两者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的内部结构和特有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价值形式和货币的起源与本质、商品拜物教、商品价值构成、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并由价值决定.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要结合新的实际,发展劳动价值理论.知识作为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从事知识商品生产的活劳动创造价值,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工资本质的论述始终具有科学性和深刻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工资定义为"劳动力商品价值或价格的转换形式"没有任何不妥;"劳动不能成为商品"的结论也是正确的.张昆仑教授在"工资本质新论"中所论述的几个观点是对当前社会一种流行思潮的附和.这种思潮不过是对资本的一种谄媚,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歪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