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80年前,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实践化,目的在于改变中国,在“化”中国的同时,中国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也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的干扰和破坏。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找到了中国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作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奠基人,实现国家的统一,创造了中国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使中国现代化真正迈开了步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初步设计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指明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初步探索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他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歌剧是舶来品,但在歌剧文化的中国化过程中,在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成就中,依然可以总结出汉语文化自信问题。中国歌剧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传统有着紧密的关系,这是中国歌剧相对于外国歌剧所具有的文化优势。 黎锦晖、田汉对中国歌剧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黎锦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卓越贡献首先体现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推广方面,将中国歌剧中的音乐发展至少向前推进了二十年。田汉开辟了中国歌剧“话剧加唱”的传统,这体现了中国民族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共同优势,也同时体现了中国歌剧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中作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从理论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而且从实践上证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毛泽东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精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科学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彻底批判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各种错误;积极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升华凝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6.
桐油是中国的特产,在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民国时期,国外开始引种中国油桐,并创造出新的种植方法和经营方式,对中国油桐种植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挑战,中国将国外先进的种植理念、种植方法、经营方式引入中国,促进了中国油桐种植的新发展。正是国外引种中国油桐和中国引进国外先进种植理念,促进了民族经济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大陆的建筑与家具设计教育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家具设计教育与中国现代家具产业的发展同步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家具教育与中国现代家具产业走过持续多年的跳跃性发展之路,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现代家具教育体系与中国现代家具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对中国钢材市场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指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动向,展望了2005年中国钢铁工业的来来。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回顾和总结近代中国体育先驱者的探索实践及历史贡献,研究表明:在现代体育中国化进程中,中国体育先驱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吸收和转化国外先进体育思想的基础上,先驱者们充分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选择了中国体育发展类型,凝练了中国现代体育理念,促进了现代体育实践本土化,为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进入新时代,中国体育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总结近代中国体育本土化实践经验,对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中兴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起点。它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再度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它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这一思想主导下,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它奠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推动和促进了中国战场与苏联战场、太平洋战场相互支持格局的形成,从而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抗战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支持,同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直接支援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有力地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中,中国各党派、军队为民族大义同仇敌忾。各阶层、各界人民,包括民族资本家、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少数民族、宗教人士、台湾同胞、各地华侨,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解放战争。许多国家的友人和军队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抗日战争是国际性的反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13.
战争赔偿是侵略国对被侵略国的一种补偿,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有关战争责任的法律和政治问题,日本因发动侵略战争对受害国作出赔偿是天经地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侵略战争蹂躏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却没有得到日本应有和及时的战争赔偿.随着国际国内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中国放弃了对日战争赔偿要求.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侵略战争史上历时最长的一场战争,是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因此它是“战争史上的奇观”;又因为它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因此它又是“中华民族的壮举”;还因为它打乱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全球战略计划,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格局,它以独具特色的游击战理论和卓有成效的斗争实践,丰富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理论宝库,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它还是“惊天动地的伟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抗日战争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也推动和促进了中国战场与苏联战场、太平洋战场相互支持格局的形成,从而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抗战期间,陈独秀结合抗战与建国、世界反法西斯主义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民主进行了重新解读,并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民主思想。他认为民主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应实行范围最广的大众民主,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应该借鉴资产阶级民主那些有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苏关系的演变与苏德战争有着紧密的联系.苏德战争爆发之前,由于苏联极需避免两线战争,全力西顾,日本亦有避免转入可能发生的苏德战争以确保南进之暂时考虑,两国通过谈判缔约使关系得到了改善.苏德战争形势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待机北进的计划,日苏关系虽受到动摇却未陷入破裂.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导致日本在日苏关系中陷入被动的外交地位,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创造了前提.  相似文献   

18.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随着抗日战争局势的变化,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使各战区邮政能够互相畅通,在中华邮政协助抗日的前提下,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国统区与根据地之间的信息畅通,更好地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国共两区正式通邮的号召。晋绥边区为切实贯彻通邮号召精神,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保障了国共两化信息畅通,为更好地合作抗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时至今日,西方社会的一些历史学家对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战败和无条件投降,仍然没有改变以往那种历史的偏见和歪曲。他们片面强调某个战场或某个国家的突出作用,而忽视了其他战场的地位和其他国家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总结历史经验出发,对日本军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各方面原因,特别是中国抗日战争在战胜日本法西斯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历史地客观地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刘文典一生与日本的关系极其复杂,早年曾经留学日本,把日本当作中国学习的榜样。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文典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开始认清日本真实面貌,于是写文章揭露日本的险恶用心。抗战胜利前夕,刘文典写下了怎么处置日本的文章,文中内容具有前瞻性,尤其是关于琉球的论述对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刘文典的日本观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当代国防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