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浙商的文化价值取向,包括自力更生、吃苦耐劳,安全稳健、履行责任,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经济上善于创新;政治上务实谨慎,又灵活柔慧机变,这些特点都是浙商精神的组成部分。企业家精神是决定政商关系的内源性因素,浙商精神的这些特点构成了浙江政商关系的基础,也从价值观和心智模式上决定了政商关系的特征和类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间美术伴随农耕文化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审美价值取向。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在发展过程中承担了一定的教化世人的社会责任,因此在民间美术作品中不乏伦理的精神内容。  相似文献   

3.
"晋商"专指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为明清十大商帮之首。晋商倡导"学而优则商"观念,优秀学子将商作为本业,开创了中国传统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格局。"学而优则商"观念的实质是崇商、重商,是传统思想与三晋大地的自然、经济、历史因素高度契合的结果。它架起了传统文化的底蕴、精髓与商业行为、商业伦理有机融合的桥梁,进而锻造了熠熠生辉的晋商群体和晋商文化,是儒商精神的典型代表。晋商对儒家传统经济伦理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形成了独特的义利观、诚信观、勤俭观,是优秀的商业文化遗产。研究此观念,不仅有利于弘扬晋商文化,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主要探讨了邓小平商业伦理思想的缘起,分析了邓小平商业伦理思想中的发展优先、共同富裕、义利统一等重要的伦理原则,并进一步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主体应当具备的商业伦理精神,通过对邓小平商业伦理思想的形成过程、价值原则以及他对商业主体精神构建的论述,试图揭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与伦理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以期能引导和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商业健康发展。这对构建21世纪中华民族的新型商业伦理文化,构筑现代商业主体的的伦理精神,并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想目标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代江西南浔铁路是在全国民众抗御外侮、广办铁路、保护路权的影响下,江西绅商界通力合作的产物。从南浔铁路的兴建、管理、运营进行述论,既肯定南浔铁路的积极作用,又中引发出对近代商务悲屈历史的思考,应在学术研究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古代诗歌在传统的儒家文化结构中一直以亚文化的方式执行其伦理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古典文人诗词从社会审美的层面反映了以儒家人本思想为主流的文化建构的源流。文人诗词借助美神意识和酒神精神,表现了审美理想与人性价值在政治媚俗中的纠缠与迷离,这虽然代表了类似民粹主义的人本价值取向,但并不具备反主流规范的内在要求。中国文人文学的功能始终趋向伦理秩序的整合,因而难以形成近代意义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人化,是长时期内大群集体的公共人生;文化模式是人们普遍认同的,由内在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价值取向、风俗习惯、伦理规范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它是和文化、文化模式的概念一脉相承的,人们在对某种文化模式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的体味、践履中形成了文化自觉。目前,学界从多个层面揭示出文化自觉就是指一个人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文化上的觉醒和觉悟,包括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地位作用的理性认识,对文化发展条件和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承担。每个人只有达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从根本上培养起自身的学术素养,进而形成良好的学术品格。一个人良好学术素养的生成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往往植根于其经典之中。《中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书"经典之一,也是儒家传统文化的点睛之作,它所蕴含的哲学智慧和伦理精神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内核,从中生发的诸多思想源流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在现当代以及世界范围内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生命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的显学,虽滥觞于现代,但因其对于生命的关切而与《中庸》有着一致的内在旨归,即何以成人以及安身立命。《中庸》中饱含生命伦理精神的资源,本文即以此为基,探究《中庸》经典中基于中庸之道、中庸之德、中庸之境三个向度的生命伦理精神,以为应对生命伦理学视域中的伦理难题提供中国式的价值基础与道德语言。  相似文献   

9.
杜维明针对儒家第三期发展,提出了"精神人文主义"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儒家商业伦理进行了探索与建构。在杜维明看来,当代儒家商业伦理是儒家人文精神在21世纪商业社会的开显,是儒家对商业社会的反思,以及儒家核心价值同西方商业伦理的对话。精神人文主义"己群地天"四个面向,除具理论价值,也有实践意义。杜维明提出将精神人文主义作为建构当代儒家商业伦理的一种思路的设想,是希望儒家的人文精神能为当代商业社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有益资源,能为人类的持久繁荣作出贡献。他的探索,为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开辟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诠释中国近代国民性格批判的思想文化运动,对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层意蕴,构成了公民文化建设和公共精神培育的一个历时性政治哲学反思的主题。从政治国民与文化国民的交互关联出发,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成为文化国民具体而直观的存在世界。政治国民不仅成为特定政治文化的价值表达,也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践履者和承载者。型塑国民性格就必由广泛而生动的政治生活来完成,政治精神、政治制度等的整体融合担负着国民性格塑造社会路径。这一途径实际表现在制度观照和伦理观照的架构内,制度批判与重塑和伦理批判与重塑明示了社会政治发展的归旨在于塑造优良的国民性格,也确定了国民性格问题批判性研究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古徽商的经营理念和经营体制给现代经济生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徽商的发展过程、经营原则、经营方式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认为古徽商商业运营的理念和在商号管理、商号运营中所蕴藏的传统商业文化,反映出几百年来徽州人打破地域限制到全国各地去经商的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其公平守信的经商原则、以义取利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民间商会组织的强大功能等,为现代中国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了许多值得汲取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理想的校园文化应该体现真正的大学精神 ,以理性与良知为支撑 ,体现现代教育和管理以人为本的思想 ,富于人文关怀。既固守传统文化的精髓 ,又具有接纳当代、放眼未来的胸怀。校园文化建设应努力克服缺憾 ,向理想靠近。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具有优良的自然条件,浙江展开海洋航行与贸易的历史悠久,因而形成深厚的海洋文化传统.以民间海商为主体的海洋贸易,既促进浙江海港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也生成了渗透着海商精神的浙江海港城市文化.海商精神蕴含着开拓冒险的进取精神,尚实图利的价值取向,兼容并蓄的开放视野,诚信重义的经商道德.总结海商精神,既有利于对浙江精神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浙江海港城市经济发展,并对浙江省海港城市的文化宣传和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力开发我国"节庆"和"节文化"旅游资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节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窗口;现代"节文化"则是市场经济催生下的产物,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与创新精神.我国有丰富的"节庆"和"节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开发这些资源,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必将促进我国的旅游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将浙江传统文化精神与浙江工业化模式有机地联系起来,说明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阶层,而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与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创新精神具有内在的渊源关系.浙江文化的"勇于创新,注重功利"的基本精神,对浙江企业家阶层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在大批企业家的主导下,形成了改革开放后浙江制度创新的浪潮,从而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建设性后现代精神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性后现代精神一方面蕴涵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重建 ,即要消除现代性所带来的上述关系之间的对立 ;另一方面 ,积极倡导一种后现代科学伦理精神 :在自然观上 ,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相通性 ;在价值取向上 ,强调知德的相蓄性 ;在科学的建构上 ,倡导科学的返魅。这对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弘扬科学的伦理精神 ,使科学朝着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无疑是有启迪性和建设性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围绕中和而形成的流变脉络,它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范畴发展成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畴,渗透于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正是受中和文化传统的滋养,中华民族精神才得以形成.重新认识中和文化的现代价值,弘扬中和文化传统,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考察了儒家伦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伦理中的相关性及价值。认为儒家伦理的义利观、相互性原则、中庸之道等,与现代企业伦理的伦理责任、心理契约与组织承诺、现代企业家精神等在一定意义上相互融合,具有相通性。如果说,儒家伦理为现代企业伦理提供了有效的道德价值、知识图景与伦理之道,那么,现代企业伦理则为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化提供了现实载体和价值实现空间。  相似文献   

19.
科技奥运理念是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中一个具有人文价值的科学理念.科技奥运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结晶,人文精神是科技奥运的基石和发展,而科技奥运则是奥林匹克人文精神的现代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