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俄罗斯外交政策自普京总统上任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亚地区成为俄罗斯外交政策关注的重点对象。在俄罗斯“务实外交”的引导下,俄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不断改善和加强在安全领域和经济领域方面同中亚各国的关系。不但重新获得了中亚各国的信任,而且还巩固了自己在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与在该地区的力量和影响严重失衡。基于中国、美国、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需要,我国应当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政治、经贸和安全关系,开展多边安全合作,增强自身实力和影响以抵御美国对中亚周边国家的渗透形成对我国的遏制,构建地区和谐和稳定的安全关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中亚战略“及其对中国战略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研究和重视不够,目前中亚战略价值被严重低估,对发展与中亚关系缺乏应有的力度。笔者从美国“新中亚战略”对中国战略安全的影响这个视角,提出必须进一步发展与中亚各国的关系,从经济入手,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促进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全面利益,从根本上保障中国的战略安全。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中亚战略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在中亚的战略目标是使该地区成为美国在 2 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和遏制俄罗斯扩大势力范围的地缘政治支点 ;抵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中亚的渗透 ,把中亚纳入美国的国际战略框架之中。美国全方位介入中亚事务 ,积极推行“新中亚战略”:发展同中亚各国的政治关系 ,向其灌输西方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 ;不断扩大投资规模 ,拓展经济合作的领域 ,力图控制开采中亚油气资源的主导权 ;通过与中亚国家开展军事领域的合作 ,加紧对这一地区进行军事渗透 ,为建立自己的欧亚大陆安全体系构筑战略通道。美国与俄罗斯在里海石油资源争夺的焦点体现在对该地区的经济控制权和战略主导权上 ,既存在竞争 ,也有妥协与让步。但是 ,由于该地区形势错综复杂 ,带有不确定性 ,大国的争夺和角逐会继续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5.
近年随着中亚和独联体各国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发展,内部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对新疆外贸尤其与中亚贸易这无疑会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加快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的进程,充分发挥其在中国与中亚和俄罗斯地区经贸合作方面的作用,是未来中长期抵消中亚和独联体内部经济一体化发展对新疆经贸发展的不利影响,保持新疆与中亚俄罗斯国家经济贸易持续稳定发展最行之有效的途经。  相似文献   

6.
中亚各国宗教现状的特点是宗教组织与宗教活动发展迅速,外部势力插手中亚地区宗教事务严重,各种宗教在同一地区竞相发展,中亚地区宗教极端势力活动由南向北节节加剧。中国应当增强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与中亚各国发展睦邻合作关系,加快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中亚在能源合作中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加强能源多元化建设是解决我国能源来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中亚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伙伴之一,但同时中亚地区又是一个政治、文化比较复杂的地区,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之一.我国在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时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同中国在地缘位置上相邻,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和中亚在能源合作中的制约因素对我国加强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亚国家能源政策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亚国家利用其优越的地缘优势和油气资源优势,实施了一系列资源立国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同时,也为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油气资源合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中亚国家能源政策和未来能源发展趋势的分析表明,我国在中亚地区能源(油气资源)战略中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为陕西与中亚展开产业链合作提供了机遇,有利于陕西及中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推进合作方之间的优势互补和产业升级。陕西与中亚地区产业链合作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综合考虑陕西与中亚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及需求,陕西应重点加强与中亚地区在油气能源产业、农业及装备制造业方面的产业链合作。对此,陕西应加强与中亚各国的政策沟通并开展人文交流活动,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产业,完善陕西在中亚地区的投资和产能布局。  相似文献   

10.
“和谐世界”视角下中国的中亚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亚地区的地缘特点和战略地位以及冷战后的发展变化,指出中亚地区对中国的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阐述了中国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中亚战略的制定原则和实施方向。指出中国的中亚战略不是意在控制中亚及在这一地区追求霸权,而是要实现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间的共同安全、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的措施就是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合作,特别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制度性合作,同时协调好与其它相关大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疆已经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对外经济合作的聚合点,在中亚经济合作上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经济合作过程中还存在着政府引导、推进作用发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资金短缺等诸多难点和制约因素。进一步加强新疆与中亚经济合作要创新发展理念,加强能源合作战略协调,从投资环境、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和口岸建设等方面着手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能源合作是成员方经济合作中的重中之重,能源领域的合作带动成员方的贸易、投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铁路管道运输等一系列涉关领域合作的发展。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既有广泛的政治基础,也有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法律支撑.该框架下能源合作的深入发展需要突破合作机制的不确定性,提高其法律约束力,加强地缘战略互信,最终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与中亚经济合作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危机不仅使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遭受沉痛打击,也让深居内陆的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深陷寒冬期。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与中亚的经济合作环境有些许变化,在新环境下寻求双方之间合作的新重点,积极拓展中亚市场,展开与中亚合作的新篇章,帮助中亚国家走出困境的同时,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能带来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因其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在“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中国与中亚五国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既顺应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趋势,也适应推动双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且拥有彼此间睦邻友好等坚实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双边签订的协议框架下,采取了鼓励学生国际流动、加强人才培养、成立大学联盟、共建“上合大学”等举措,提升了中国与该地区的高等教育合作水平。展望未来,中国应坚持“适应性”“引进来”“走出去”“信息化”等战略,做好双边合作政策规划,优化来华留学生结构,鼓励对外合作办学,依托互联网优势创新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15.
油气资源是当今世界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中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优势,以美国、俄罗斯为主的一些世界大国纷纷参与该区域的油气开发,彼此之间展开油气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油气竞合背后体现的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面对这一形势,中国需要处理好“两种关系”、重视“两种利益诉求”、利用好“一个纽带”和“一个平台”,即:有效平衡中国与美国、中国与俄罗斯在中亚油气合作中的关系;重视印度与日本在中亚油气合作中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纽带作用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作用,从而确保我国能源战略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6.
朝核危机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稳定的潜在挑战.为缓解这一危机,相关各方正在通过六方会谈机制寻求解决办法.这是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各国首次就安全问题进行多边合作,是为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框架进行的一次有建设性的尝试.实现东北亚的持久和平与稳定必须要完成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框架从合作模式到制度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周颖  纪振强 《南都学坛》2003,23(5):104-10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货币一体化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唤起了东亚各国对区域金融合作的极大关注。为了防止新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应对世界范围内区域货币一体化潮流的强烈挑战,开展有效的地区货币合作。未来亚洲货币合作的发展前景,将集中于以下三个层次:首先应建立东亚区域性紧急融资机制;其次应改革东亚汇率制度安排,建立类似欧洲汇率机制(ERM)的亚洲汇率联动机制;最后逐步过渡到亚洲单一货币区(ACA)。总的来说,未来东亚货币一体化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东北亚地区的一体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日关系面临许多问题,需要两国政府和人民冷静地对待和妥善地处理,应该在互信互让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把握中日关系的方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一切问题,不断加强和深化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在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多方的前提下,实现真正的友好,推动东北亚地区早日实现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中亚社会的“俄罗斯情结”始于俄罗斯的中亚殖民主义进程,是“俄罗斯化”政策的结果。中亚社会的俄罗斯化,使得中亚社会的发展中增加了俄罗斯民族文化与情感因子,已成为影响中亚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之一。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共谋发展的“上海精神”及其实践活动,以及俄罗斯与中亚之间的各种一体化机制,是中亚人应对时代变革和地区共同问题所做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