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培育公共精神、凝练核心价值已构成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共识,相应的伦理诉求多趋向于制度、秩序或规范重建,而制度、秩序与规范的有效性必须以执行者的道德正义为前提,"人—制度"的逻辑悖论又极易催生伦理正义诉求的价值陷阱。难题破解必须诉求于伦理生活中自由而自觉的道德主体,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与知识分子群体因知行合一的独特气质构成当前中国社会正义生成的伦理引擎,成为人民大众主体意识觉醒的"起搏器"。其发生与发展依赖伦理生活中的两种力量:一是以公共事件为契机的公共精神教育;二是政府主导的伦理正义体系。其中,先进群体是前提,公共事件是媒介,政府主导的价值体系是保证。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质量治理是一个关涉多元主体参与、多维利益博弈的“公共性”复杂系统。“个域共同体”因个体理性的有限性限制,在质量管理上易引发“由外至内”“自上而下”和“从出到入”的混沌逻辑。公共理性指引下的职业教育质量治理之“道”,即在思维逻辑层面确立一种“公共”思维意识,通过遵照普遍的公共意志,建立在质量治理上的公共理性思维;在实践逻辑层面,须寻求在“理性”指引下的共治之“路”,以助推最广泛公共领域发展的共生与共赢。  相似文献   

3.
公共精神兴衰与公共领域兴衰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不同关系组合不仅在某种程度上规制着公共领域的发展,也规制着公共精神的发展。基于现代国家治理的视界,观照公共精神生成的中西实践,可以看出二者在利益立场、现实底板和价值导向等层面存在异质性,在生成空间、生成进路与生成力量等层面存在交集性。从二者比较中也可以得出现代公共精神生成需要市场正义、政治正义、文化正义和社会正义的力量支持。  相似文献   

4.
法治理念产生于古希腊城邦的“生活模式”以及文化精神和公民政治共同体,其表现为自由、平等、正义等理性精神,是城邦公民政治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作为人类政治文化的智慧,是古希腊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创新依赖于政府管理和社会自治的高度融合,传统的国家治理观念急需更新.通过对国家理性与公共理性哲学的考量,认为符合公共理性的国家理性才植根于正义,提出以符合公共理性的国家理性来促进民主社会的实现,基于审慎思辨的审议民主推动公共理性的成长;而公共空间的建构,是国家理性走向公共理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中央政府核心职能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政府职能进行结构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政府核心职能的存在,并通过对政府职能内涵的扩展性重释发现了公共利益作为一种核心价值对政府核心职能的规范性要求。在寻求总体的、真实的公共利益实现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以其强公共性的结构性特征而逻辑地成为主体性选择。然而,公共利益需要通过人来实现,并需要人具有公共理性的精神。因而,中央政府必须将维护与实现公共理性作为自身的核心职能,并通过核心价值的宣示、构建包容性的公共领域、确立普遍的理性交往规则、提供支持性的现实结构以及整合多元的治理机制来实现其核心职能。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经历了从理性到合理性的演变。这一演变的必然性一方面来自于《正义论》中所构建的社会正义理论内部逻辑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另一方面则是基于现代性政治生活的公共性之基本诉求。从对理性自主的强调到对公共合理性的辩护,实际上体现了罗尔斯的自由主义思想从康德道德哲学立场到黑格尔政治哲学立场的偏移。相对于康德的绝对命令,罗尔斯的合理性概念与黑格尔的自由意志论在事实上更具有理论亲缘性。  相似文献   

8.
伦理关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关系。伦理学的发展与分化见证了一门门应用伦理学、职业伦理学的诞生。这为作为一门应用伦理学的公共管理伦理学的产生提供了趋势上的必然要求。在公共管理这一新的、服务定位的社会治理模式下,以服务精神为核心的伦理精神贯穿必然其中。这为公共管理伦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构成了公共管理伦理学的产生逻辑。  相似文献   

9.
公共理性是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公共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公共生活的合法性基础。当代中国转型社会公共理性表现为科学发展理性,主要基于两个理由:一,对求解中国转型社会问题的最佳回应;二,对古今中西公共理性的扬弃和创新。科学发展理性的公共价值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人们公共生活的拓展和社会公共价值观的嬗变,中国精神日益成为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教育的内驱动力,它不仅促成个体的精神成人,也助推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为生成于历史个体与公 共场域的中国精神,其公共性生成也必然遵循其生成的内在机理,即基于“公共价值认同”“多元价值整合”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大要素的有机整合和生成逻辑。只有厘清中国精神公共性生成理路,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弘扬好中国精神,才 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公共性转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民主国家普遍的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物质、政治、精神三大文明建设共同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其宗旨是塑造社会的公共精神,社会公正是作为公共空间的大众传媒之价值核心.为此,大众传媒应着力于促进人权发展、限制公共权力、增进人民幸福、维护社会公平,并将重点放在培养社会公众特别是占我国人口多数的农民的政治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祛魅的时代,现代法律的合法性已无法诉诸任何一种整全性的学说,而只能代之为全体公民所认同的公共理性.在通过公共理性来求得法律合法性的过程中,罗尔斯首先界分出具体法律规范与宪法两个层面的合法性问题,宪法的合法性是其合法性理论的核心.公共理性对宪法根本和基本正义的证明,一方面为其奠定了一整套实质性正义原则,同时也为其提供了程序性的指南.公共理性观念不仅在理论上为整个法律秩序的合法性作出证明,而且也为司法实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公共理性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平等价值的弘扬,正是对这一价值的坚守,才使得法律能够更具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兼具对市场经济制度下的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对资本的逻辑进行批判的双重功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创造性的制度实验相一致的当代中国正义理论建构的基础和核心。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未考虑过如何为市场经济制度的正义性进行规范和辩护,所以,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便需要对两个问题作出回答:第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从其产生之初就以否定市场经济制度和批判资本的逻辑为目标的理论,是否可能包含关于市场经济制度之正义性的正义理论?第二,如果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以科学认知的方式揭示社会历史之本质与规律的科学,其中是否可能包含作为规范理论的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罗尔斯在后期明确提出并详细阐述了公共理性这一根本性的概念。通过对现代民主社会基本状况的分析,罗尔斯认为,从民主社会的公共政治文化传统出发可建构出一种政治正义观念,而建立在这一观念基础上的公共理性能够成为政治正当性证明的公共基础。因此,通过考察公共理性与现代民主的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罗尔斯公共理性思想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司法的"社会学的时代",现代民事司法裁判技术必须从简单依据刚性的法律规范这种"公开的文本",走向吸纳融合情理规则的"隐藏的文本"。基于诉讼的进入、职业意图和程序滥用等原因,势必使得柔性的调解机制平台、常识化处理依据和高弹性的释明权行使成为现代民事审判的发展框架,而其中的技术运用核心还是源于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义作为古往今来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孜孜以求的真谛及坚定不移捍卫的崇高理想,不仅为思想家所推崇,而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环境领域亦然如此。对环境利益的“分配”失衡和环境责任的“分摊”不公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社会贫困和环境危机,深刻地触及到环境伦理价值的核心——环境正义。当环境问题危机四伏,公众的环境权受到不公正对待,而市场却对环境问题束手无策之时,作为正义代言人的政府应以其绝对优势来捍卫环境正义,践行其永恒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7.
政治正义事关公共权力的占有、行使和政治秩序是否正当的问题。政治正义通过确保公民的平等与自由、催生公共理性、成为重叠共识,为公共秩序奠定公正性基础、合法性基础和道义基础,因而成为公共秩序的价值之维。当前,我国应当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两方面着手,来实现政治正义、维护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公共领域发展史上一个特殊存在形式的网络公共领域实现了公共领域的"大众化"转型,较之于传统公共领域扩大了参与主体,讨论内容也更加多样和全面。它不仅催生了中国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而且通过舆论压力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治强制行为的发生和国家权力的肆意延伸,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释放社会压力、缓解社会矛盾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远不够成熟,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提升网民公共理性和公共情怀,突显其"公共性"本色。  相似文献   

19.
公共理性·市场经济秩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巩固有赖于公共理性宰制性地位的确立。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公共理性精神、公共规则、公共权力所构成的公共理性 ,其价值核心是经济民主基础之上的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20.
《理想国》的核心是正义。《理想国》中的正义理论主要有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正义的含义。它包括城邦正义的含义与个人正义的含义。第二,正义国家的实现。哲学王统治是实现正义国家的关键。第三,教育制度和公有制度是正义国家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