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徐熥年表     
徐熥(1560-1599),字惟和,号幔亭,闽县(今福州市)人。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十年三下第。与同郡邓原岳、谢肇淛及弟等重振风雅,著有《幔亭集》二十卷,编选《晋安风雅》十二卷。沈德潜《明诗别裁集》第九卷之后,选徐熥诗十五首,仅次于陈子龙和顾炎武;汪端《明三十家诗》,熥名亦在其中,足见徐熥在晚明诗坛的重要。本表简略勾勒谱主的生平事迹,不作考证,亦不详注出处。详细考证及出处可参即将由广陵书社出版的《徐熥年谱》。本表引用的《幔亭集》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二十卷本(缩微胶卷)。  相似文献   

2.
顾瑛所编《草堂雅集》,选录元末文坛一些重要诗人诗作,不仅体现出自己的诗学思想,而且对元季之诗,撷其英华,实有总结之功。放在有元一代编撰文学总集的背景上来看,《草堂雅集》亦有其重要价值,并对清代顾嗣立编选《元诗选》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彝尊的学术最典型地代表了清初学术带有总结意义的学术史趋向,其诗学也具有浓厚的学术史特征。近年的朱彝尊诗学研究多集中于他对唐宋诗的态度,本文试图在浙江诗学的史学传统中把握其明诗研究的特点,并在与钱谦益《列朝诗集》的对比中分析朱彝尊《明诗综》的文献价值和批评特色,认为朱彝尊的明诗批评扭转了明代以来以选诗树立门户、标榜趣味的习气,将诗歌总集的编纂建立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成为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诗歌的价值经由清代学者笺释而得到了全面开掘,这种现象并不是孤立产生的。在明清诗学史上,晚明胡震亨编纂的大型唐诗总集《唐音统签》对于清代李商隐诗学的深入推演具有先导作用。《唐音统签》的出版规划、笺释理论与笺释范例,为清人重估李商隐诗歌留下契机、开示门径,与清代李商隐诗学构成多方面的内在呼应,体现出承前启后之功。  相似文献   

5.
有清一代,学宋蔚然成风,宋诗总集的编选亦随之兴盛.考其编选动因,盖可分为四种:对唐宋诗之争的回应、弘扬诗教以改变颓靡的诗风、指导初学、辑存文献,这与当时的世风、诗风、学风都是有关系的.清代宋诗选本,如实地记录了宋诗文献的原貌.有些选本,尽管没有提出明确的诗学主张,也没有蕴含指导创作的具体法则,但只要它们能流传至今,客观上即对宋诗文献的保存发挥了重要作用.繁多的宋诗选本、多元的选录标准、不同的诗学价值,正是清代宋诗运动兴盛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6.
《唐宋诗醇》是清代乾隆前期题署御选的大型唐宋诗选,它的编选宗旨以尊唐、尊杜为主要特点,它特别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功能,对涉及民族斗争的内容则相当敏感。它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选目相当精审,选目及部分评语体现出较有价值的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7.
王士禛神韵诗风长期影响着清代诗坛,桐城诗学中也有神韵的色彩。王士禛与桐城几大家族成员有密切的交往,其编选的《古诗选》直至晚清都被桐城派视为诗学教科书。桐城派文学主张重神,推崇淡远超逸的神韵境界;向往阳刚与阴柔之美的结合,于二者中更重视阳刚之美,而创作却偏向阴柔;强调学力与天赋兼重,提倡禅悟之境。这些都与王渔洋的神韵诗学甚为吻合。尽管清代后期王士禛在桐城派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对桐城诗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8.
清代嘉、道间桐城文士徐璈有两部重要的诗学著述,即《诗经广诂》与《桐旧集》,前者为其治三家《诗》的成果,后者则为桐城诗人总集,二者辅成相弼,共成其诗学思想。徐氏曾与桐城诗学家马瑞辰、光聪谐参加京师万柳堂公祭郑玄活动,然其治《诗》则以主"三家诗"而与马氏(马宗琏、马瑞辰)"毛诗学"并为桐城诗学两大宗。由于徐氏解《诗》秉承桐城学术,所以最为推重钱澄之《田间诗学》,对桐城诸家如方苞、姚范、姚鼐、叶酉的论《诗》语也多有引述。而予"三家诗"之阐发,《广诂》则以明源流、博引证、重考述为特征,并通过引史明礼与章句释义,彰显其辑考成就与经世致用思想,从而具有树立经典的诗学传统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试图研究《皇明诗选》、《列朝诗集》、《明诗综》和《明诗别裁集》编选的时间、动机、体例,并以对七子派的评价为例探讨各个选本的诗学审美倾向,借此辨析明末清初诗学思想的流变。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皇明诗选》和《列朝诗集》,认为这两部诗选采用“复古与革新”的批评范式,充满门户之争的习气;第二部分讨论《明诗综》,此书在唐宋之争的背景之下,欲矫《列朝诗集》之弊,对七子诗学已有接纳;第三部分讨论《明诗别裁集》,此诗选本于七子“格调”论诗立场,但对公安“主情”论和清初“代变”论多有吸收,具有兼容并蓄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明代诗学的主流是宗唐,直到万历年间公安派提倡宋、元诗,才突破前人的藩篱。但公安派只是首开风气,并未真正付诸实践。与之相反,以谢肇淛、徐、曹学佺为核心的晋安诗派,虽然在理论上坚守了宗唐的诗学传统,但在具体的诗学活动中则非常关注元诗。徐红雨楼收藏有元人别集68种,在藏书史上留有佳话;谢肇淛《小草斋诗话》对元诗的批评,多能发前人之所未发;曹学佺《石仓元诗选》选诗4224首,是元、明时期规模最大的元诗总集。他们不仅在本地营造了阅读、批评、传播元诗的氛围,而且积极与主流诗坛进行交流和对话,共同影响了明末清初的诗学走向。  相似文献   

11.
清初诗坛兴起的诗学反思,对明代中期以来的诗风弊端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理性思考。这种反思也体现于清初诗歌的选本之中。清初诗歌选本借助选诗对诗坛种种不良倾向进行矫正,对诗风加以有意引导,这对清代诗歌的繁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这些选本的考察,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清初诗学反思的内容及其意义进行了解,这对拓展清代诗学研究的视野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出现了多种由中国文人编选的韩国古代汉诗选集,明代文人吴明济编选的《朝鲜诗选》则是其中的第一部。《朝鲜诗选》收录了统一新罗至朝鲜宣祖时期的各体汉诗340首,体裁多样,内涵丰富。由于中国与朝鲜半岛同属于汉文化圈,文学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而《朝鲜诗选》编选于明抗倭援朝的特定时期,是明朝与朝鲜时期文人通力合作的产物。因此,《朝鲜诗选》体现了中、韩古代诗歌及文化的交流与关联,同时为韩国古代汉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它的刊印也促进了韩国古代汉诗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从而使这部诗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朝鲜才女许兰雪轩的诗作及其在中国的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兰雪轩是朝鲜中期著名女诗人,在韩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明末援朝抗倭的特殊历史机遇,使许兰雪轩诗最先通过中国文人编选的《朝鲜诗选》得以面世,并在中原大地引发了一股传布朝鲜女性汉诗的热潮。朱之蕃为《兰雪轩集》撰写小引,使许兰雪轩名声大振。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和朱彝尊的《明诗综》使许兰雪轩登上中国诗坛的大雅之堂,名传千古  相似文献   

14.
吴嵩梁《石溪舫诗话》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嵩梁是清代嘉道诗坛的名家,时有“诗佛”之称。吴氏的诗学观集中反映在他所作的《石溪舫诗话》中,该诗话作于嘉庆十五年至十八年间,不仅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料价值,而且反映了吴氏独到的诗学理论体系,对研究清代诗歌与清代诗学均有不容忽视的参考作用,值得后人重视。  相似文献   

15.
《含章馆唐诗选》是清康熙二年(1662)山东即墨诗人黄培所编的唐诗选本。康熙八年黄培因诗案被处以极刑,其生前著作多遭毁禁,存世罕见,这部存世的诗选具有相当高的文献和史料价值。《含章馆唐诗选》共选诗四百余首,以盛唐诗为主,尤其以杜甫的诗歌为多。其选诗情况反映了黄培深受明代高棅、李攀龙等人影响,继承复古思潮,坚持“诗必盛唐”的诗学主张。黄培尤其重视对安史之乱后杜甫诗歌的选录,寄托了政权变革之际知识分子的亡国之思。另外,诗选也为研究清初山左诗学发展提供了极好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6.
《唐宋诗醇》是由乾隆皇帝授意、梁诗正等人编定的一部唐宋六大家诗选。此书贯彻了乾隆以忠孝论诗的诗学观念,在清代诗选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民国。之所以如此,与其较强的实用性有很大关系。《唐宋诗醇》在科举考试中充当着诗题“考试大纲”的角色,日益成为书院教育中必备的“通行教材”。上至翰林、下至普通学诗者,通常将其作为应付科举考试和研习诗学的重要参考,其经典性地位是其他诗选无法比拟的。可以说自成书时起,《唐宋诗醇》就开始了经典化之旅,这是由官方追求命题的合法性和大众追求应考的实用性等因素共同促成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家荻生徂徕在中年时期接触到明代文学家李攀龙和王世贞的著作,受二人影响创立了古文辞学说.就荻生徂徕对王世贞文学思想的接受而言,一方面受到其诗文观念的影响,编选《唐后诗》申明了取法盛唐的诗学主张,又编选《四家隽》确立了"修辞"与"尚法"的古文追求;另一方面也为其经学思想所启发,形成了政治色彩鲜明的经学观....  相似文献   

18.
明诗总集的编纂思想在演进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从功利和感情用事选诗到客观冷静选诗;从因人、因诗选诗到因诗选诗;从详近略远选诗到远近统顾选诗;从随机编纂诗集到统筹规划编纂诗集;从以诗集记政治史到以诗集记诗史;从随意改动原诗到客观保留诗歌原貌;从仅留存诗歌到诗歌与诗学资料兼存。  相似文献   

19.
<宋诗百一钞>版本众多,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它的出现是乾隆盛世文化在宋诗选本领域的反映,也是清代宋诗选本庙堂化的必然结果.<宋诗百一钞>以"原本忠爱,温柔敦厚"为选诗宗旨,诗学思想一方面受格调派影响,主宗唐,另一方面又对宋诗体派流变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其近唐远宋的诗学思想主要通过差异化的诗史叙述得以实现.另外,认为它选诗"从理学标准"的传统看法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20.
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案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案的发生,不仅是爱新觉罗王朝文化专制强化的结果,也与沈德潜所秉持的“以诗存人”的编纂原则有关,诗选中诸多触讳之处均由此原则而产生。沈德潜对这一原则的坚持,对扭转清前期以来诗坛以名位交游为重的风气,大有裨益,也使《国朝诗别裁集》成为真实呈现清前期诗坛景观的重要选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