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巨机器是芒福德技术哲学思想的主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社会结构实质上就是一个机械系统,即巨机器。而这个巨机器是以单一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并且成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因此,芒福德从技术的起源这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对巨机器的本质进行了批判,并得出结论,人类只有恢复人的自身的主体性,回归技术的生命意义,人和技术才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巨机器是刘易斯·芒福德技术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芒福德用该概念对现代社会的本质和现代人生活状态进行了总的概括,也由此揭示出现代技术的起源及本质。芒福德探讨了巨机器的历史渊源,并指出与巨机器密切相关的是"巨技术"和"战争机器",而古代巨机器的现代复活是和世界大战的刺激和催化分不开的,巨机器是对人性的巨大摧残和损害:巨机器漠视生命,让现代人沦为"组织化的人"、"可替代的人"和"孤独的人群",理想中的"机器的人性化"变成了"机器化的人"。  相似文献   

3.
芒福德的技术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人性的独到理解以及与之相关的对技术的广义理解,以"巨机器"概念为标志的对现代技术之本质的揭示以及对现代技术之起源的独特历史阐释,是芒福德技术哲学最重要的两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流放地》是卡夫卡探讨技术问题的小说,这是20世纪哲学家和文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作品展示了人类如何臣服于机器,借此向读者提出警示:人性在技术的控制之下正渐趋萎缩。行刑机器、床、耙等意象都是人类失去的和谐家园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治疗疑难疾病、增强人体机能提供了可能,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为客观认识和规避这些风险,基于哈贝马斯的“包容他者”理论,将“机器他者”这一概念引入现代医疗领域,并从身份认知、知情权和隐私权、社会公平、责任归属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当具有“意识”能力的“机器他者”介入人类主体后会导致“主客体”界限的模糊甚至互换,从而引发各种伦理冲突。对此提出用“有限包容”的态度来发展脑机接口这种充满未知的技术,以避免或减少其对人类安全和社会秩序可能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笛卡儿思想的核心是他的数学思想。他认为世界是一个存在于空间中的无限的、一成不变的数学机器,因而数学是解开自然奥秘的一把钥匙。他把数学作为统一各门科学的一般方法,从而为人类知识找到一个坚实而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少年》2010,(5):26-28
故事发生在一个机器人的世界里,在这里不光有机器人、机器宠物,甚至连消防拴、邮箱都是机器。他们和人类一样为衣、食、住、行而奔波劳碌,追逐名誉、地位和金钱。罗德尼就“出生”在这个机器人世界的“铆钉镇”。他的爸爸是机器餐厅的洗碗工,说白了就是一个有头有脑有四肢,  相似文献   

8.
从主体在地球表层巨系统中改变客体的能动作用的角度对技术进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技术发展的三阶段论。在这三个阶段中 ,地球表层学视野的技术走向在技术的价值观、技术体系的功能、技术发展的模式、技术的结构上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只有在实现主客体统一、以主体为主的技术思维前提下 ,才能促进自然、人、技术的协同进化和结构升级 ,以便克服技术文明发展的障碍 ,找到人类进入新技术文明的突破口———以新技术平台为支撑的人类创造时期。  相似文献   

9.
所谓"后人类",是当代社会人们对未来人类的一种设想,它体现了关于人类未来的一种价值观."后人类"被设想成为人体和机器、人脑与电脑的结合体,它可以是机器人,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信息状态.本文认为,这种关于"后人类"的设想是技术"物本主义"价值观的产物,"后人类"实质上是"非人类".在未来社会,机器和电脑是不可能超过人、取代人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步由现有的生产领域向更为广泛的人类生活领域拓展,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技术开始向人类在教育、环境、社会服务、医疗等领域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发起挑战,小型化、轻量化且更加接近实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不断地被开发研制出来。同时,人们也对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技术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人类意识指向存在,由于人类社会结构的重组与异化,社会技术问题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文章从日常生活的“存在”与哲学视野中的“存在”的区别入手,论述社会技术存在与社会技术存在者的逻辑前提与展现关系,在对社会技术存在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社会技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萨特把人的自由上升到哲学本体论的高度 ,认为自由是与人的存在联系在一起 ,而人的自由之根源在于人的意识的虚无性、否定性与超越性。认为人作为自为的存在 ,与物作为自由的存在的差别在于人的存在先于本质 ,这正是人的自由的根本所在。人的自由在于意志的自由、选择的自由 ,而这种自由既是绝对的 ,又与责任密切相联。萨特的自由观最大的不足在于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来谈自由 ,这使其自由观最终不过是抽象的个体自由与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提出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并据此指出应该用系统观与系统科学的观点与方法来研究中医学。同时,他的复杂巨系统论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此外,他将地理科学列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框架内。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进行地理建设,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把地理建设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回到马修撒拉时代》是萧伯纳的一部重要剧作,在该剧里,萧伯纳对于其创造进化论思想以及人类自身弱点与社会问题进行了阐释。萧伯纳认为,目前人类自身存在着严重的劣性,在生命力的作用下,他们将进化为超人,而超人将能够解决目前人类无力解决的社会问题和自身弊端。两性关系中的婚姻将不复存在。该剧对于帝国主义战争和英国议会制度也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关于技术的追问,首先从批判传统的技术观入手,通过分析其不足提出自己的技术观。他认为,现代技术的本质在于其“座架”思想,并且指出现代技术的座架本质并不是由人的主体性决定的,而是来自于一科不可抗拒的东西——“解蔽的命运”。他的这一思想对于现代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选择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成为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重大的理论创新。从横向上,钱学森将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分为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和基础科学三个层次,科学技术认识的基础是前科学;从纵向上,他从"科学是随着矛盾的产生而发展"的观点出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等新学科。还将文学艺术、军事科学技术、行为科学技术、地理科学技术、建筑科学技术等纳入到科学技术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与政治不是同步发展的,有时甚至是对立的。二者的递次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不具备独立的行为能力,考察它的价值体离不开“人”的因素。人“政治动物”的属性赋予科学技术以物化了的政治力并使其上升为意识形态,对国内和国际政治持续发生着作用,对整个政治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也许是政治发展的最大变量。  相似文献   

18.
生物技术特别是克隆人技术对建立在神秘感基础上的人类尊严构成了严重冲击;以至必须以理性来维护人类生命的独特价值和尊严。目前,围绕克隆人技术的伦理争论已经广泛地展开。然而,任何对具体技术的伦理争论,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伦理准则之上,这样的伦理准则可以概括为两个,一是决不像制造机器一样制造人,二是决不像对待机器一样对待人。以这样的伦理准则,有关克隆人技术的几个伦理问题便可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幸福的向往始于人的有限性生存境遇。自原始先民起,人们通过对灵魂的探索、上帝的崇拜和理性的悬设,试图给人类一种幸福的承诺。马克思在对以往观点的批判、解构中消解了对人类幸福抽象的、形式的、虚伪的假设,把实现人的幸福追求目标置于现实生活世界之中,强调实践在创造幸福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幸福的理想社会,从而为人类寻求幸福指出了一条可行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是技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问题的基础是二者本质的关系问题。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察了这个问题。他通过对传统的人类学的技术进化论的研究,指出人与技术的关系是双向的,同时在人类文化和技术发展中存在着一种延迟的时间关系;他赞同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中关于时间概念的作用的论述,同时也对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本质时对时间的忽视进行了批判;他还借鉴了胡塞尔关于三种回忆的区分,并在不同的层次上发展了德里达的延异概念,提出了自己关于技术本质和人的本质关系的不同理解。斯蒂格勒对该问题的解答方式为我们建立新的人与技术关系,认识它们的本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