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畴和范畴体系是科学理论形成的基本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不同于毛泽东思想的独特范畴体系,无论是从其发展历程还是从其逻辑关联来看,这些范畴都以一个具有整体性、联系性的范畴体系而层次分明地分布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理路。在这一范畴体系中,又存在着10对基本范畴,它们不专属于某一特定理论形态,而是共同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性质的范畴,这些基本范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归根到底是由于这一伟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形成了一个新的科学体系。围绕着解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研究对象,按照历史和逻辑的顺序,邓小平理论体分包括五个层次内涵:(1)基石理论,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2)基本规律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论;(3)分支理论,即基石理论和基本规律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层面的展开,(4)基本范畴理论;(5)世界观与方法论。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关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具有重要的基石意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放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层面上加以深入考察,有助于更加深造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中国精神在范畴、功能和隶属关系上既有一定的差异性,又有共同的价值指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魂工程"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更有效地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信仰,把中国精神转化为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首先需要在理论上充分认识与把握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历史、理论、未来和价值四重逻辑上的省思与建构。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历程的科学总结与提升;理论逻辑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未来逻辑是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21世纪蓬勃发展的科学规划;价值逻辑是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历史、理论、未来与价值四重逻辑建构起来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普世价值"的传播和蔓延,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冲击和消极影响.从价值哲学视角科学评析普世价值,承认价值共识,此为破;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与逻辑结构,内化认同并外化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为立.正确把握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破立"关系,具有重要的正向性价值和肯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认同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价值认同层次性分析理论上可以深化价值认同理论,实践上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价值认同危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过程可以分为基础层次、核心层次、关键层次、最高层次,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特点。高校应针对大学生认同过程的不同层次,运用相应的机制,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把握:从理论的形成历史和发展逻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理论形态、构成要素和基本内容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严密的层次结构,依次表现为哲学基础、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历时态和共时态这两个方面的逻辑结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逻辑结构严谨的理论结构体系,这一结构体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承接型、开放型和发展型的科学体系。随着这一科学体系的不断延拓,必须充分考虑理论建构的基本路向:历史方位是总体依据,改革开放是现实地基,以人为本是价值旨归,理论创新是内生机制。这是一条从现实出发,经由科学实践并以崇高价值为目标的开拓创新之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延拓的必经之路,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自信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观点,其中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全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长期没有搞清楚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对进一步探索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价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及其体系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支撑,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及其实践活动提供着伦理正当性与合法性的理性论证,而且对于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具有精神引导、观念变革和制度创新的积极意义,因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和强大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价值体系中,秩序、自由、平等、人权、和谐、正义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这些价值要素一方面表征和反映了人类法律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基本价值共识即普世价值内涵,另一方面也袁征和反映了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因素与中国现实的具体国情的因素.它们不仅包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其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及其体系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从时代背景、历史任务、具体内容、社会作用等方面看,两者又是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邓小平理论不能完全融入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而邓小平和江泽民的理论思想却在这些方面是先后相继、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一以贯之的,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可以水乳交融地融入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之中,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共同的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历史定位的角度看,从准确表述党的指导思想的角度考虑,从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阶段着眼,应提出并确立"邓小平江泽民理论"这一范畴,并以之作为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和党在新世纪、在社会主义历史新阶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术语革命"的方法论,把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推向新的阶段.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个方面做出的术语改变,可以看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的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的术语创新,这既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又从理论层面与现实层面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因而从术语的变化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为我们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学理上看,这一创新至少体现在对理论主题、主线的准确把握,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战略判断,对核心要义、基本方略的科学概括,以及一系列新的概念范畴的相继提出等方面。从学理层面深入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所在,有助于深化对这一新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的认识,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的主题是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具体表现为三个层次,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一个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第二个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支柱,第三个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体。三个层次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概括,从时间维度界定该体系是对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总结,从内容维度充分展现了该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从特征维度彰显了该体系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为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从这三个维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它,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包括16个方面的理论。从反映社会主义社会不同层次的本质上看,可分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条件理论三个部分。贯穿于其中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条红线是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理想、精神、道德"四个层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德基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具体运行系统,是制度体系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持续有效地保障和推进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分析和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中,"民族开放性"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新范畴。"民族开放性"范畴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是改革开放探索实践中所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交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准确把握全球化进程中当代中国民族特点——民族的开放性,对破解当前民族关系困境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民族的开放性与民族社会体系的自组织功能的互动过程中,民族处于不断的变迁过程之中。因此,"民族的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它为民族理论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并对研究民族变迁拓展了新的路径;同时,民族的开放性又是民族交往、族际关系整合和民族之间共生关系的基础。"民族开放性"范畴也为民族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对研究民族交往的发生机制,多民族共生态联系等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开放性问题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中,富强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范畴,体现了对理论、时代和价值关系的高度自觉。这一观念既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成为社会主义的一种核心价值具有必然性。富强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新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关系定位。针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富强观的过程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误区,应当坚守社会主义价值立场,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惟有在此基础上,富强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良性运转的动力源泉,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