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遗失物与拾得行为的法律认定是遗失物关系中的两大基本问题。对两者的探讨重点应建立在物权法占有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上。遗失物的构成关键在于对“丧失占有”的认定 ;而拾得物行为的性质界定更是有赖于对拾得人的占有行为作全景式的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2.
论遗失物之拾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第2款“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的规定有解释、完善的必要。遗失物的构成要件采改进的六要件说。拾得的构成要件为发现和占有遗失物。自然人、法人、市场关系中的第三主体均可为遗失人、拾得人。拾得人应享有费用偿还请求权、报酬请求权,应负担通知义务及揭示义务、保管义务、报告及交存义务、返还义务。拾得人可附条件取得拾得物的所有权。拾得人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应承担不当得利、侵权的民事责任,数额较大的应承担侵占拾得物罪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遗失物拾得制度立法的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中遗失物拾得制度的第一位立法目的在于促进拾得物之返还,围绕这一目的,应分别建立"奖""惩"机制。从维护社会道德出发,优先鼓励无偿返还,在此前提下也承认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此为奖励机制;将侵占他人遗失物的行为认定为侵权行为并使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以保护失主的利益,此为惩罚机制。遗失物拾得制度的第二位立法目的在于合理确定无人认领物的归属。基于此目的在立法中应合理确定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可由拾得人有条件取得所有权。  相似文献   

4.
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各国关于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比较和对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的历史考察表明,古今中外关于遗失物拾得制度的规定,既保护遗失人的利益,也重视对拾得人权利的维护;不仅规定了拾得人的必要费用的请求权,也规定了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和附条件地取得遗失物所有权的权利。因此,建议我国物权法应顺应时代潮流,转变观念,在为拾得人设定义务的同时,也应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弘扬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以体现法律的平等、正义价值和精神。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对拾得遗失物制度的规定有三点缺陷:一是与该制度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趋势相悖;二是拾得人的权利义务的规定与大多国外立法例不同,尤其是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归国家所有为极少数国家采用;三是遗失物拾得人的权利义务失衡。对该制度的完善是增加遗失物拾得人的保管费用请求权和报酬请求权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6.
遗失物是所有人和合法占有人不慎丢失、不为任何人占有的财产.拾得遗失物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之一,是指发现他人的遗失物而予以占有的事实.遗失物拾得人具有通知及送交、保管和返还义务;具有费用偿还请求权和报酬请求权;对遗失物没有尽到善良管理而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7.
拾得人拾得遗失物、漂流物、走失的饲养动物等,不得据为己有,而应返还给失主。《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第二款对此有明文规定。但是,如果拾得人将拾得物据为己有,那么其性质如何?对这一问题,就目前理论而言,有认为是侵权行为的,也有认为是不当得利的。最高人民法院在1987年5月《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讨论稿)第98条第一款中规定:“……拾得人将拾得物据为己有,拒不返还而引起诉讼的?可按返还不当利益处理。”但1988年1月该《意见》(试行)稿则改为:“……拾得人将拾得物据为己有,拒不返还而引起诉讼的,按照侵权之诉处  相似文献   

8.
章对现代德、日、法、瑞士各国及我国台湾遗失物拾得制度进行归纳总结,阐明遗失物的概念及现代民法中拾得人的权利义务,认为我国关于遗失物拾得制度缺乏法哲学基础,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遗失物拾得制度经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得到丰富和发展,但是还是存在缺陷.通过分析遗失物拾得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其中存在的部分缺陷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和看法,以期遗失物拾得制度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0.
遗失物是所有人和合法占有人不慎丢失、不为任何人占有的财产。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失主,不仅是拾得人的道德义务,而且还是法律义务。根据现行《民法通则》及《刑法》之规定,拾得人拒不返还时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对于在无人认领时拾得人能否取得所有权,现行立法采取的是否定之态度,即绝对不能取得所有权;对于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问题现行立法仍是持否定之态度。阐述了现行立法在这些问题上对拾得人的行为提出了过高的法律要求,在实际生活中效果是适得其反。提出在将来物权法的立法中应规定拾得人在一定条件下可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同时还应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这符合民法公平正义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条件下,以应用经济统计学和教育经济学为指导,对少数民族相对集中一些典型地区的教育投入与效益作可行性分析,为学校和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可操作的方法,为我国同类型、同层次民族地区提供教育经费统计和分析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把握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对有代表性的方面作出突破.  相似文献   

12.
浅析高校少数民族特困生的择业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少数民族特困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在择业中显示出一些与其他大学毕业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本文拟对高校少数民族特困生的择业心理及其成因和对策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创造性地领导了20世纪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建立新型民族关系的伟大实践,使各少数民族走上发展振兴、共同致富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发展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创造了成功处理民族问题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理白族与日本的农耕稻作祭祀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指出中国白族稻作祭祀方式中的自然崇拜及祭祀各种自然神灵,与日本稻作祭祀中的自然神灵信仰;白族的栽秧会与日本的花田植、白族的田家乐与日本的田乐之间有许多可比性,而两者间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5.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我们一直在探寻、思考从中应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加强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工作是此文关心的问题.启动内需,增强企业投资信心,提升消费者预期,对摆脱目前经济困境有积极的帮助,但面对难以启动的内需市场,原因是什么?根蒂在哪里?作者作了颇有见地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前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关人员对利益的追求;二是对经济活动及会计行为缺乏监督;三是存在对虚假会计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告别其童年,逐渐过渡到文明的历史阶段.种植业、饲养业、手工业的初步分工,生产水平的提高,为美术提供了新的物质载体.石料加工和陶器烧成……,为继后出现的铜铸艺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以爆炸的方式增长,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也为远程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具有个性化、协同性、资源丰富等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在分析我国现有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学习理论提出了网络学习支撑环境的组成模块。  相似文献   

19.
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意识及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校园网络建设的发展,网络教学已逐渐兴起教师在网络教学中角色意识的转变作为更新教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网络教学的特点及网络教学中教师的特征入手,论述了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应邀来昆讲学考察,借此机会,本刊特邀云南省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段钢先生与魏教授就我国目前经济调整时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访谈,现整理成文刊出,以飨读者.以下段钢先生简称为"问"、魏杰教授简称为"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