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文化遗存。将“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提高教育效果。通过深入挖掘内涵,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载体;采取情、史、理交融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效;打造优良的校园红色文化,以文化人是,是实现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价值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论弘扬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红色文化的弘扬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形成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荣辱观是以文化为根基的道德观念,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应挖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内涵,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意义,拓宽大学生荣辱观培养的文化路径,拓展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途径,增强教育效果,为高校培养合格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人力资源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中要遵循弘扬传统、坚持实践、与时俱进和两个统一的原则;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大力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大力营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开拓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领导要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要加强学科建设,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课外活动相结合;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大学生时时处处感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氛围和熏陶;要大力支持和组织好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重视并促进教师的人格垂范作用。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必须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最近,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配合在全国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本质、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认清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真正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我国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笔谈,以期通过研讨,将此项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根本指向在于匡正社会风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配合在全国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本质、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认清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真正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我国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笔谈,以期通过研讨,将此项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先进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配合在全国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本质、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认清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真正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我国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笔谈,以期通过研讨,将此项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深化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配合在全国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本质、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认清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真正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我国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组织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笔谈,以期通过研讨,将此项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为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一整套基本的规范与参照;另一方面,亦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深化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因此,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必须坚持把荣辱观教育贯穿于价值观教育的各个方面。一是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结合起来;二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三是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多元文化教育是以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为出发点,为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一种多种文化共同教育的途径。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应成为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元文化教育对于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传承、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承栽了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蕴涵着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拥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与警醒作用。就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看,主要有: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世界是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统一体.当代西方民族国家教育中也同时体现了全球化和民族主义两种潮流.西方各民族国家在教育上既有适应全球化的趋同化、国际性的趋向,又有表现其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的特殊性和民族化;既有以援助和合作为目的的国际教育交往,也有以赢利为目的的国际教育贸易;既有培养胸怀全球、尊重异族文化的"全球公民"的宏伟设想,也有塑造胸怀祖国、认同本民族文化的"民族国家公民"的现实考虑.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真正的人文精神,其博大的内涵,实际上包含了历史文化精神对当代文化的传沿与影响及意义。所谓加强素质教育,应当首先从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与提倡入手,应当着力探索历史文化精神对当代人思想与文化的影响,倡导通过素质教育的渠道将历史文化精神的影响和作用发掘、整理、归纳出来,作为推进民族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个极富人性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各种文化交流着、碰撞着并创造着。传统文化更是教育的根基,它赋予人们特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师生关系,这些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个性化进程。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有所扬弃,同时,应努力培育现代的教育文化观使其促进高等教育个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医教育走向国际是中医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目标。由于中医、西医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认知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中医教育走向国际必然面对一个重要命题:如何让外国人更准确地认知、理解、认同中医的医学、医术、医道,推动中医及其文化价值的国际传播,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本文立足跨文化的视角,通过外国留学生的眼睛来问诊中医教育国际理解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17.
海南黎族地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的产生有民族、历史及自然环境等原因.这些文化中包含的精神因素,即隐蔽文化对当地的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深刻了解其隐蔽文化对英语教育的互动作用,才能设计出适合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交流有限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交流只是一个概念,在具体的实践中,各有不相同的表现形式,带有各自的局限性:涉及人口有限、涉及文化领域有限。但由于文化的完整性及系统性,能够使其他人口、其他文化组成部分发生适应性变化。由于参与交流民族各自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流向。教育通过对发展较快民族文化的系统、深入的借鉴,成为加速发展后进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发展参差不齐的多民族社会追求共同繁荣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主流文化与"以善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是大学的主流文化,两种文化由于"人化"的本然性和真善美的最高价值诉求而内在融通.两种文化的本质内容通过大学的主流教育即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表现出来并得以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互融互动、互异互补.两种教育的根本点和本质内涵是"止于至善"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将成为当代教育的理性选择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迅速地获取了高等专业教育的基本地位,但同时又出现了极为不平衡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中西文化的差异,近现代教育科学借鉴、继承和发展的特殊性,客观地将书法拒绝于各级教育学科之外;二是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胶合性以及书法自身的强大的文化性,削弱并制约了它以艺术角色面世的冲击性和认可度;三是书法自身的人文特征,限制了它在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时代里,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让传统学科为时代服务,为经济建设、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保证高等书法教育稳步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