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虚拟化技术、集群技术和云计算的迅速发展,面向云计算的虚拟化应用集群部署被日趋关注.本文在介绍虚拟化、虚拟服务集群和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面向云计算的虚拟化应用集群系统的逻辑结构、拓扑结构和功能结构,利用VMware ESX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虚拟化集群的数据中心,给出了其配置部署方法.该虚拟化集群数据中心能有效整合多种应用,提高服务器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简化服务器管理.实验表明虚拟化集群技术增强系统性能、灵活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面对动态、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具有足够的生产柔性、提高市场应变能力是急迫应解决的问题。虚拟化经营以其有效配置资源、生产弹性高、有利于赢得竞争优势、有利于快速决策,抢占市场等优势,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适应环境变化的良好的运营模式。中小型企业应把握虚拟化经营的有利条件,采取人员虚拟化、功能虚拟化、企业虚拟化等多种虚拟化经营模式,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生成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产业集群是促进高技术发展的良好产业组织形式。通过对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概念、生成阶段和协同学模型的理论研究,基于协同学理论分析了影响高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的主要因素,即区位禀赋、产业特性、市场需求、企业家和机遇。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是多学科研究的焦点,而高技术企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技术企业的特殊性最终体现为产品在市场中的绩效.高技术企业是典型的技术趋动型企业,其产品战略的运用和整合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此外,还论述了高技术企业产品战略的重要性、特殊性以及高技术企业产品战略的平衡,提出了高技术企业产品战略的管理过程框图.  相似文献   

5.
广东佛山张槎针织产业发展中存在这几种矛盾: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展与企业未形成规模效应、新产品开发的自主性创新性与产业链整合度、家庭作坊管理方法与现代企业制度、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与企业经营者文化素质等。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的相应对策为: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产业集群自身发展的提升、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建设、产业集群的区域文化形成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论重庆市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战略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产业集群机理的基础上,明确产业集群是重庆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途径,建议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应注重城市老工业基地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与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结合、城市市场体系建设与产业集群发展结合、加快企业改制和企业技术创新、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基于创新投入产出分析京津冀地区创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方法,计算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明晰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产业利润以及政府扶持对京津冀高技术产业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发展呈波动型上升趋势,各个高技术产业间创新效率差距不大;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产业利润以及政府扶持对京津冀三地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巢湖市渔网具产业集群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已嵌入全球价值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该集群仍处于购买者驱动价值链的底端位置,属于领导型治理模式,尚处于工艺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阶段。推进巢湖市渔网具产业集群升级措施包括:积极扶植核心企业壮大、加大创新要素投入力度、加强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实施目标市场多元化策略、利用国内市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与企业成长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该文提出了一个分析集群内企业规模大小的理论框架:集群内企业的规模取决于集群和市场两方面的因素.当企业市场规模有限时,企业集群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但分工的深化使企业规模较小.当企业市场范围扩大时,企业集群就是一种低费用的生产环境,促进企业规模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展而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区域企业集群共生模型及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在自身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具有许多与生物相似的特性,这决定着其在区域经济中会不断经历与生物种群相类似的演化过程。区域集群企业的进化主要受集群企业个体适应度、所处市场环境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三个因素影响。区域企业集群的演化实质是区域经济系统和区域生态系统藕合而成的复杂适应系统,其发展受利益驱动机制和生态平衡机制的双重制约。在复合机制的支配下,区域企业集群的发展以分时段、动态性、多参数的复合Logistic曲线式增长,演化态势呈现出复杂的行为和轨迹。  相似文献   

11.
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评价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体现在企业效益、企业发展、企业技术以及企业环境四个方面。综合考虑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可构建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指标体系赋权,进而对环保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剖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竞争力的真实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呈现了"数据集中化、业务综合化、管理扁平化、决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在现代化商业中与市场、资金、人才并列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企业对外服务的基础,科学管理的保障,正确决策的前提,有效调控的手段。能否保障IT系统准确、无故障的运行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极其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加强企业产品的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永恒主题。降低成本是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任何成本管理方法都是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反映,其内在动力是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成本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作为企业管理者,应树立新的成本意识,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的要求,不断开发新产品,特别是具有高新技术的新产品,满足顾客需求,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生命力取决于市场竞争力,许三多的成长历程也是一部企业成长的经典教科书。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客观上要求企业不断地超越自我、开拓创新,培育强大的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除了努力增强以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为标志的硬实力外,还须深入挖掘作为软实力的质量、形象、道德和经营理念等因素,以加强不同层面的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和环境不确定性使企业竞争由相对静止模式转变为动态模式,通过动态能力获取、整合、重构资源进行创新行为,成为企业在动态竞争环境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江西赣州和浙江丽水123家中小型农产品电商企业调查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创新行为、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企业创新行为在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间存在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企业知识获取能力通过作用于企业内部体制改革和市场开拓行为提高企业绩效;企业整合利用能力通过作用于企业新技术采纳行为提高企业绩效;企业重构转变能力通过作用于企业市场开拓行为提高企业绩效。提出中小型农产品电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能力优势,采取相匹配的创新行为,来提升自身的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市场条件下,产业的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业内企业的整体营销能力。在技术、市场、资源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市场营销能力成正比,与生产能力成反比。要提高我国产业的发展能力,就必须加强产业内企业的整体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融资结构中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债券融资发展滞后。发展企业债券不仅是融资方式多元化的要求 ,而且能克服过分依赖银行所带来的缺陷。阻碍企业债券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政府管制、企业素质低下、市场环境欠缺以及企业债券市场自身的问题等。加快企业债券融资发展要从完善市场机制和健全微观结构着手。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管理思想不断冲击着传统发电企业的管理模式。本文在分析、描述和评估现有流程的基础上,设计和建立新的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和新的运行模式,并对物资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的绩效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强调指出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形成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推进是发电企业管理的变革,也是中国发电企业获得突破性成长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型煤炭企业为了在市场环境下取得技术竞争优势,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用企业的文化力来驱动企业技术创新。以淮南矿业集团为例,从企业精神、人本责任、制度激励和愿景规划等方面,对该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内动力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企业网络组织的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组织逐渐成为企业之间合作、分享技术知识的重要形式。网络组织的技术创新扩散对于企业整合资源、获得技术扩散收益、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突破技术障碍、减少创新风险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网络组织的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和特点,分析增强技术溢出的正面效应、规避负面效应的方式和方法,探讨加速技术创新扩散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