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水利院校特色廉政文化品牌建设需要遵循高校教育规律与大学生成长规律,结合水利行业实践和区域特点,把廉洁文化教育有计划地纳入到水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立足行业的水利院校廉洁文化教育之核心理念,形成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水利院校廉洁文化教育项目。为了达至水文化与廉洁文化的融合与共生,水利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区域水文化资源丰富学校廉洁文化教育内涵,并把其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2.
紧张的医患关系凸显了高校医学生廉洁教育的紧迫性。医学生廉洁教育仍存在学生认识不到位、学校廉洁教育相对薄弱、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推动医学生廉洁教育建设,需要完善廉洁教育的有效内容,搭建廉洁教育的丰富载体,构筑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重塑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促进医患和谐,建设幸福社会。  相似文献   

3.
廉洁素养是大学生素养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社会推进廉洁建设的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廉洁素养备受关注。调查表明,大学生廉洁素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政策法规、新闻舆论、社会风气和社交圈子,可构建递阶层次模型分析各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并确定其影响权重。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廉洁素养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整体培养模式,优化学校教育系统、强化家庭教育系统、深化社会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5,(4):122-123
<正>一、大学生廉洁教育必须以提高廉洁意识为前提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必须从学校和学生自身两个层面上推进。学校领导重视是培养大学生廉洁意识的组织和制度保证,要把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纳入学校整体工作格局中,树立协同观念,明确整体意识,在制度、人员、载体、经费等各方面提供支持保障。将廉洁意识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道德教育和专业精神教育有机融为一体,在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将廉洁意识真实、生  相似文献   

5.
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是构建校园惩防体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措施。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西南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在国家和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推动作用,研究这一地区大学生的廉洁教育状况对全国有借鉴意义。重庆各高校应因地制宜,把廉洁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整合各方资源,将青年学生廉政意识、廉洁观念的培养与日常教育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完善现有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廉洁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从"05方案"的视角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高度,阐述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大学生廉洁教育和自主廉洁修身的途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吸取廉洁的营养;在其它学科、课程学习中感受廉洁的价值;在与廉洁圣人的精神对话中升华廉洁的品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接受廉洁教育的感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廉洁的高尚和快乐;在传播廉洁理念中锤炼廉洁的操守。  相似文献   

7.
公平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公平正义的实现。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滞后影响了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合理有序地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必须正确理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积极探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现途径,把廉洁教育和课堂教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建设、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相结...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创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廉洁教育对大学生自身成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国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廉洁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是可行的,必须从理论修养、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学生工作和社会氛围等方面来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  相似文献   

10.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尺度。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通过对现阶段社会上存在的不公正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论述加强制度建设和保障公平正义的六大制度措施对于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旨在研究和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倡导公平正义理念,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公平正义实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社会的廉政文化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容各派学说、规模宏大、结构庞杂、内容丰富和体系完备的廉政理论体系。它包括传统社会的廉政观、民本观、德治观、吏治观、法治观、制衡观、教化观和修齐观。传统廉政文化是传统社会实现政治清廉、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精神支柱,是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根基。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构建内在地要求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地分配。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公平。而现阶段,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体制性缺陷,导致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不公平,并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因此,必须改革、完善原有的教育体制框架,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才能保证教育公平在我国得到充分体现,才能使社会成员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高等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高等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成绩斐然。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仍然存在,局部还存在扩大的趋势。我们必须正视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公平问题,采取措施,从制度与政策上为所有社会成员创造公平的高等教育环境,通过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当代哲学大师哈贝马斯提出以“商谈伦理”实现现代社会的政治认同,罗尔斯则认为公平正义才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倘若抛却两位大师的理论纷争,以一种融合的视阈来重新审视商谈伦理和公平的正义,重构多元社会的政治认同——商谈伦理为公平的正义奠定并给与了持续的合法性,而公平正义的制度设计则为商谈伦理设置了效力边界,注入实质的价值内核,为防止多数的暴政限定高压线,二者便形成了一种理论的耦合,为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提供了规范的依据,并能有效地回应中国当下社会发展中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层分化日趋明显。公正是社会基本结构的首要美德,它是一个具有历史生成性和传统继承性特征的概念。当代中国社会的社会公正实质源于当代中国的存在状态、历史境遇,是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的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辩证统一,是当代民主社会各阶层利益的"生态平衡"。当前,确立与当代中国存在状态相一致的社会公正原则,以程序公正为基础,以实质公正相平衡,培养社会公民的正义感,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之路是当代中国克服不公正现象、重塑社会公正秩序、形成合理社会阶层结构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16.
拉美的教育改革本意是想通过改革建立起一种合理、稳定而又有活力的教育秩序,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带来社会的和谐,反而激化了矛盾,引起了整个社会的不安。拉美的教育改革在教育发展道路的选择、教育平等与社会公平、经济全球化与教育现代化,以及国家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上,给我们带来了深思与启迪。  相似文献   

17.
论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教育公平又是实现社会公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处理好教育公平问题,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缓解和消除社会矛盾。我国当前的教育不公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不公,其结果将直接影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应妥善处理好两者关系,将维护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来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要实现此目标,就必须首先实现能够体现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的公正而合理的社会公正,来保证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要从机会平等与阶层开放的政治诉求机制、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体现社会公正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机制这三方面来构建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正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9.
清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法律人,具有明显的法律人格特征。古代清官法律人格的外在表现既体现在司法活动的断案上,又体现在他们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古代清官法律人格的内在精神主要体现在其道德品质、知识结构和价值追求上。清官的法律人格是中国特定的文化塑造出来的,这种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是,清官框扶正义的社会效果非常有限,而且麻痹了平民百姓的抗争行为,对中国的法治建设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平等优位于自由的传统,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问题的凸显,决定了当代中国必须构建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是民主、自由、和谐等价值实现的社会根基。构建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的基本方略是: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服务型政府,提升政策的公共性;培育公民文化,发挥公共媒体和知识分子在多元利益表达中的积极作用;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推行针对弱势群体的"差别化"的教育政策;明晰权力与市场的边界,限制市场垄断,塑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拓宽社会保障范围,建立针对社会弱势群体"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动弱势群体的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弱势群体的利益博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