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进行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既可在国内外传播学界开拓出文学传播学这一独特学术领域,又为建设文学传播学学科奠定了基础。立足传播学立场,运用传播学基本原理,并从文化传播的视角考察,可以见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主要有聚徒讲学、周游列国、谏诤与酬唱、行吟与吟游、游仙与隐逸、题壁与刻石、传抄与印刷等,而与之相关的传播思想则有:“大言不言”、“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再次立言”、“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以幻为真、声律传文等。此外,作家人品与政治地位、作品形象与故事情节、语言与修辞则作为古代文学传播的辅助性要素而存在。  相似文献   

2.
翻译传播学是对翻译学学科理论建构和学科空间的一种新尝试,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学科研究范畴,即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各种翻译现象进行外观式的探察。借用传播学的基本信息传播模式,对翻译过程中各个信息传递阶段进行逐一论述,指出翻译学科的研究可以从控制研究、文本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等几个方面入手。翻译传播学是翻译学学科向更为精细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对翻译学的理论建构和学科空间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延安文学的传播学意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媒体与文学的关系入手,借助史料考证的手段,对延安文学的传播环境、传播途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厘清延安文学的传播活动及其发展状况,文学与传媒的互动关系及效应,打开了认识和研究延安文学在延安特定时期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结构中发挥作用的一面新窗口,实现了从传播学视角观照延安文学的新探索.认为延安文学的传播效果主要表现在战争环境下的宣传鼓动作用;文化规范的形成与整合;"左翼文学"、延安文学与建国后"17年文学"一脉相承,成为现当代文学事实上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广泛扩散和深度渗透,媒介化社会日益成为观察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不可忽视的时代语境,传播学也由此成为了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重要学科视角。为了更好地实现和其它学科的对话,凸显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的个体意识和主体性特征,并立体地展现这一群体的城市生活实践图景,传播学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应以勾连媒介与社会的研究立场、自下而上的底层研究视角、深入日常生活的介入式研究方法,来管窥媒介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实践中的"在场"和"嵌入",实现在这一研究领域"传播学的发声"。  相似文献   

5.
传播学学科地位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出现于二战以后的传播学,经过近60年的发展,从没成为主导性的学科。面临时代提出的巨大课题,传播学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最佳机遇,传播学研究的重心倾向媒介研究,传播的经济功能日趋重要,传播学的研究核心转向“信息人”研究。由于传播学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中的特殊地位,传播学将成为学科部类之间联系的纽带。基于上述理由,传播学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导性学科。  相似文献   

6.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传播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关系更为密切。多媒体传播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对传播学研究方法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多媒体传播丰富了传播学理论,因此传播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衍生出一门边缘学科——多媒体传播学,就显得很自然。文章主要对多媒体传播学的学科构建进行讨论,探讨了多媒体传播学的任务、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等,并展望了多媒体传播学学科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国际传播学是传播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新兴门类,它以大众传播中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虽然有一批学者在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筚路蓝缕,为这门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从整体上看,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话题多元、侧重点各异、学科边界较为模糊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国际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前提性的厘定,在此基础上,就国际传播学的理论框架、逻辑结构以及主要的研究内容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传播学视角看当代中国新闻教育的阙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传播与教育实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传播学的原理与方法也适应于教育研究,适应于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传播学总体上分为传者、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分析等5大领域。从传播学的独特视角,观照作为传播行为之一的新闻学教育,审视其存在的阙失,以期找到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研究是在作为传播学分支之一的学术传播研究尚属空白、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研究成果极少见的学术背景上展开,该研究从传播学立场出发,以传播学方法体系为指导,以传播学的理论模式与基本概念为依托,对传统文献学的辨伪、考据、校勘和传、疏、注、集解、索隐,以及辑佚与备份等基本内容与方法进行考察,描述说明了它们在古典文献学术传播中分别体现出的控制失真、扩大源信息与转播、中继传播与保护信息等功能;揭示了古典文献序跋作为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的特定媒介而具有的增强传播效果或扩大传播范围的价值;阐述了家学与师传这组与传统文献学密切相关的古代教育形式所造成的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的两种特定类型——垂直型与放射型。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研究一定程度地实现了文献学与传播学的学科交叉,刷新了今人的“文献学”观念,为文献学研究的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从而拓宽了传统文献学领域,深化了文献学研究层次。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已完成从介绍、消化西方传播学向探讨、建立自己传播学的嬗变,并拓展出许多传播学分支领域,但文学传播研究,以及其中的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研究成果还极少见到。在此背景上进行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研究有其特定的意义:一是首创少数民族文学传播研究领域,为文学传播学的创建和拓展奠定基础;二是突破传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模式,探索出新的研究途径;三是为东北少数民族文化博展提供素材和理论支撑。具体的研究步骤呈现为三方面:一是文献整理与汇编;二是运用传播学、符号学、美学理论原则与方法,借鉴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结合历史、文学史描述手法,对整理汇编的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资料进行研究;三是说明和阐释东北少数民族文学传播对于东北文化的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华文学重要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学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传者和读者的文化差异、民族意识等不同因素,而导致其作品常常被“误读”以及整个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化等困境。面对21世纪,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学的不足之处,积极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2.
同样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新闻传播在争取受众方面比文学传播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是由其多样灵活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本文试图从分析接受者的选择心理入手,对比新闻传播与文学传播在争取受众上的差异,主要是传播方式上的差异,由此略论新闻传播对文学传播的影响与启迪。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网络文学每年有三四万部网络小说作品签约,网络文学用户达到1.94亿,网络文学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分析了因代写问题而出现的知识产权伦理困惑,研究探讨了网络文学文体、网络文学语言时尚的伦理问题,分析了目前网络文学评论的现状及其困难,对网络文学内容及其伦理价值观进行了探讨,认为网络文学要进一步发展,创作出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伟大的作品,其内容必须切入时代,有强烈的现实感,关注现实问题,同时必须要有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引导,建议继承中国古代文学中文以载道的风骚传统,实现网络文学发展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汉末魏晋时代发生的纸简替代是文学传播史上具有技术革命意义的事件。纸作为传播介质相比较于简帛具有巨大的传播优势,而《文心雕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文论著作并体现那一时期文人丰富的文学传播观念。以第一卷为例,刘勰对于文学传播过程中传播介质、传播效果诸环节,均提出了十分重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就“皇民文学”研究这一课题,对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学界的研究方法、研究心理及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并由此提出关于这一文学现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求达到学术上的相互理解和通融,促进三地的文学互动和文学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文学到比较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历了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坎坷,直至改革开放初期,我的研究工作才走上了正轨。在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对我自己来说,初步预见到对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作品进行“平行研究”的巨大可能性,于是将工作的重点由现代文学转向了比较文学。20多年来从事比较文学的学习、教学和研究,深深感到如果我们把比较文学定位为“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它就必然处于21世纪人文精神的最前沿。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对话,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文学涉及人类的感情和心灵,较少功利打算,而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较多的共同层面,最容易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文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文化沟通,避免灾难性的文化冲突以至武装冲突,改进人类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这种21世纪的新人文精神正是未来比较文学的灵魂,也是一切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电视文艺传播的角度对90年代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进行了解析,认为90年代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与电子媒介传播———主要是电视文艺传播的兴起有相当的关系。除了最基本的经济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就比较而言,电子媒介———电视在主动性、易解性、娱乐性、快捷性方面都占有很多的传播优势,所以它从某种程度上侵蚀掉了文学文本传播中的受众。从传播学意义上来说,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媒介本身,受众,传播内容)负面影响,如图像传播的扩张,受众个性的被销蚀以及其自由选择权的丧失,传播内容的低俗化等。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学是关注人交流语境的思维载体。20世纪,中国人8次留学活动不同程度地促使了留学生学出台,其中有4次对留学生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的出现再次激起我们对“文学本质”的追问。网络文学文本的生存形式从一个全新的层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全面关照和认识文学 (及其传统 )的视角 ,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和宽容的态度面对文学现实本身 ,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看清文学自身的逻辑 ,从而更接近和理解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