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虎座立鸟架鼓是楚国工匠依据当时的工艺技巧、审美意识而创作的一种击打乐器,是礼乐制度从规范化到世俗化演化过程中的产物。以虎座立鸟架鼓为观照对象,可窥探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规范化、多元化、世俗化的演变历程。虎座立鸟架鼓从庄重到新奇的器型演变,从“夏黑殷白”到“尚朱尚赤”的色彩演变,从“娱神”到“娱人”的功能演变,证明了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世俗化转向。东周时期音乐文化由“朝”向“野”、由“神”向“人”演变的进程,促进了不同阶层乐享方式的交融,也促进了乐器类型的多元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事情的发展总是由简到繁、由粗到细,宗周的礼乐制度亦不例外,所以“制礼作乐”绝非一蹴而就,亦非一人之功,当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这个“过程”的时间跨度上溯文王下至成康,其间周公所发挥的作用最具代表性。周人损益“殷礼”的最大“创造”在于:发展出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完善的宗法制度,并将宗法与分封相结合,又援“德”入“礼”,将整个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生活设置在了礼乐制度的框架之下,社会上下尊卑等级分明却又洋溢着和谐的秩序。这个礼乐制度的框架包括:吉、凶、宾、军、嘉“五礼”体系;乐教、诗乐、乐舞、用乐、乐悬“五乐”制度;铜器、玉器、服冕、车马、旗帜等礼器用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陕西关中地区樱桃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以生物农药施用为例,构建了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衡量框架,并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及悖离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农户较多且悖离程度较高。(2)受教育程度、樱桃收入占比、农业生产资源浪费感知、生态环保政策认知、化学农药污染感知、从众心理、媒体影响、农技服务组织、补贴政策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是否大棚种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樱桃收入占比、生态环保政策认知、化学农药污染感知、从众心理、农技服务组织显著负向影响悖离程度。因此,建议加大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认知水平,同时提高绿色生产技术的实用性和易用性,并完善生物农药的相关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4.
以“婉丽绮靡、浓烟香软”为特征的晚唐花间词,与儒家传统文化在态度上形成对立,在心理结构上产生隔阂,导致儒家文化对它的鄙斥与摒弃;儒家传统的诗乐观念和音乐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阻碍了花间词的创作及其发展进程。因此,文章主要从思想观念和创作实践等两个方面论述了花间词对儒家传统文化的突破与悖离,并分析了花间词对儒家传统文化突破与悖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甘肃省877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从技术认知、收益预期、传播渠道、社会环境4个维度构建技术扩散条件视角下农户无公害农药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假说模型,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与熵值法实证分析导致农户意愿与行为发生悖离的原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户无公害农药施用意愿与行为存在悖离现象,悖离发生率为39.9%;技术认知、收益预期、社会环境对悖离的负向影响较强,传播渠道对悖离的负向影响较弱;不同维度传播渠道对悖离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组织干部传播渠道负向影响悖离,人际关系传播渠道中同邻居交流方式负向影响悖离,而同亲戚交流、同好友交流等方式对悖离的影响均不显著;收益预期、社会环境在技术认知对农户无公害农药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中存在负向交互效应。基于此,建议政府将无公害农药宣传精准落实到提升农户技术认知层面,推广成本低、施用便捷的无公害农药,加大无公害农药补贴力度,并制定相关惩罚措施,营造绿色乡村人文环境,从而推动农户无公害农药施用意愿转化为行为。  相似文献   

6.
孟子所谓“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即西周之礼乐制度崩而《诗》亡。孟子以王道一统天下为政治理想,所以他强调孔子作《春秋》是秉承了《诗》之礼乐血脉,《春秋》所叙即为“天子之事”,这也就是他说“《诗》亡然后《春秋》作”的深层用意。  相似文献   

7.
礼器是西周统治在举行礼典时的礼仪器具,是礼制的物质形象载体和化象征。礼乐制度的历史变革外在体现为礼器的变化。礼器体制的沿革蕴含着丰富的礼制内涵。从西周到春秋战阂,是礼乐体制从建立、成熟到衰退、崩溃的整个历史时段。“器以藏礼”,“礼”内涵的变化即礼器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将庄子与老子同传,并认为《庄子》“要本归于老子”,《汉书·艺文志》将老庄并列为道家。这种学术渊源上的归纳与评判传统,启发了后世学者自觉地引用《老子》以解读《庄子》,遂产生“以老解庄”的阐释现象。自西晋郭象肇其端,此后成玄英、褚伯秀、陆西星、释德清、陈继儒、焦竑、王夫之、马其昶等学者皆踵武之,形成蔚为壮观的学术潮流。“以老解庄”的阐释现象既与时代背景与学术风气有关,又自有其思想渊源与哲学基础。但有些学者对老庄之间的关系过度阐释,甚至将《庄子》视为《老子》的注疏,则又误入歧途,遮蔽了《庄子》的真义。“以老解庄”对于解读“三教合一”的思潮、探究《庄子》的儒学化进程、反思古代庄子学史以及剖析《庄子》本义等方面贡献良多。学界应该尊重文化思想的多元发展,秉承平等的沟通交流精神,进而考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运用老庄的美学思想分析影视蒙太奇,就会发现蒙太奇的本质所在。老庄美学的魅力在于它从一开始就抓住了艺术的本质———“虚”与“实”、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问题。本文运用老庄的美学思想对蒙太奇在影视中的表现意义和审美意义进行粗略分析,并指出了以往蒙太奇理论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  相似文献   

10.
实现农户风险管理意愿与行为统一是降低农业风险对农户农业生产负面影响的重要途径。利用2018年东北三省和湖北省种植大户的调查数据,从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两方面,对农户风险管理的意愿、行为及其悖离进行分析,并探究形成悖离的原因。研究发现:对于自然风险,大部分农户使用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但风险管理意愿不高;农户的市场风险管理行为极为少见,与之相悖的是,农户具有较高的市场风险管理意愿。结果表明,风险管理实际行为控制、风险管理执行意愿和风险管理外部环境是影响农户自然风险管理意愿与行为悖离的主要因素;此外,农户对农业保险缺乏了解,以及目前农业保险存在的不足也是导致此悖离的重要原因;风险管理执行意愿和风险管理外部环境是影响农户市场风险管理意愿与行为悖离的主要因素。此外,农户获取信息渠道不足,对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了解,甚至存在明显的误解与不信任也是导致农户市场风险管理意愿与行为悖离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有效实现农户风险管理意愿与行为的统一,应健全农业保险的推广机制,加强市场风险管理的宣传,扩大“保险+期货”的试点,发挥新型主体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老庄天人哲学思维中的"道法自然"具有两层含义,从宏观来说,自然是指事物的本然状态,从微观说,"自然"实为顺乎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状态。这两层含义的本质实为"内外兼顾"。道教吸取了老庄归于自然之道,以宗教的形式成功地诠释了这种"内外兼顾"的意蕴。无论在向外求索的外丹炼制还是在向内求索的内丹修炼过程中,道教的终极目标均在于成仙,仙的本质就是道法自然,唯神是守。道教的双向修炼实则为老庄"道法自然"的科学精神与追寻自由的人文气质的历史传承,这一传承伴随着"天人合一"思想的宗教性过渡。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学术史上,道家老庄最早建立了以“道”为核心和自然无为的哲学体系,老庄在哲学问题的阐释中又触及到了关的本质、关感、关的创造等多方面问题。他们以“道”为哲学基础,以“道法自然”为依据,由此及彼,推物及人,围绕自然、社会、人类活动三大方面阐述了他们的关学思想。老庄的关学思想是其哲学之道的延伸,蕴藏在哲学体系中,以互为联系、互为交织的形态呈现,但具有着潜在的逻辑体系性。老庄关学思想潜在体系的研究对人们认识关、感受关、创造关及中国现代关学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折中论的精神原则在《文心雕龙》中,具体体现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即:1.反“本”以执“中”,在其理论批评体系的构架上,主要从本末观出发,把文的本体即自然之道与文的现象统一起来。2.察“源”以执“中”,在考察文的生成过程和历史的发展变化过程时,贯彻了折中论原则,其体现出的具体研究方法是原始要终与变通适会。3.尚“中和”尚“圆览”尚“中正”以执“中”,对作品文本的构成乃至创作和批评要求,主张圆通的和谐观,要求立理归于本正,讲究一与多的统一。4.贵“通才”贵“圆照”贵“见异”以执“中”,在其批评理论中,包括对作家和作品的批评方法本身,也贯彻了折中的思想方法。5.求“圆通”求“体要”求“辨正”以执“中”,是指其论述方法、逻辑推理的特征而言的。  相似文献   

14.
老庄道论的宇宙论内涵李霞关键词:道,本原,本质,本体,本因“道”是老庄哲学的最高和中心范畴,道论在老庄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关于其宇宙论含义,学者们均释为宇宙之本,笔者很是赞同;而对此“本”的含义,又大多释为“本原”。笔者认为,此“本”不仅具有相对...  相似文献   

15.
《论语·先进》第一章即“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历来对其解释众多,其阐释的多样化备受关注。根据对于“野人”和“君子”的理解不同,主要存在着两种解读倾向:一种是从文质说方面解读,一种是从在位说方面解读。本文对前人的解释进行了总结介绍,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即认为本章应当理解为“礼乐修行好的弟子,现在在野,没有入仕;而礼乐修行的不是太好的弟子,却成为了在位者。如果让我选用人才,我选择礼乐修行较好的弟子”。  相似文献   

16.
脑缘哲学的思辩:“无为无不为”文咏“悖相”是一个结合词,是由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构成,二者在判断上是对立的,在认识座标上是同一的,二者在思维形式上是异位的,在思维内涵上是同位的。“悖”者乃背反之义也;“相”者乃思维抽象形式。“悖相”范畴的提出,...  相似文献   

17.
《论语·先进篇》开篇一章是孔子礼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这也是历来学者们对《论语》解说最为歧见纷出的一章。本文分析了古今有代表性的几家解说,认为它们都不符合孔子原意。文章接着从分析“野人”含义入手,并从史实论证了孔子对“野人”的态度,从而指出孔子在此说的是关于礼乐的来源及其内容的层次问题,由此提出了“潜礼乐”的概念,并探讨了孔子为何要更推崇“君子”礼乐所源自的“野人”的“潜礼乐”  相似文献   

18.
汉代黄老之学到老庄之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索了西汉初年崇尚黄老之学的社会原因以及其“因循”与“无为”的具体内容,指出将黄老之学作为政治观念转移到老庄之学作为人生观念的变化过程,强调了东汉时期“独行”与“逸民”的风气对魏晋崇尚老庄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布衣将相的汉初帝国,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这一乱象令高帝“患之”。探究高帝之“患”,一方面在于其时君臣尊卑的无序,另一方面则是由布衣集团逐鹿而来的西汉政权传统合法性的缺失。叔孙通以“起朝仪”为核心的礼乐之制,不仅重正皇帝名号与君尊臣卑的政治统治秩序,且让凭“力”而胜的西汉政权在“礼乐”这一神圣传统中获得合法性论证,并由此建立起与暴秦相区隔的统治传统,这对于汉初社会的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于屈原的伟大诗篇《离骚》的题义,历来众说纷纭。最早的解释是司马迁说的“‘离骚’者,犹离忧也”。司马迁距屈原较近,他的解释应该是接近原意的。 但司马迁的“离”字又该怎么解释呢?他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有“属书离辞,指事类情”这句话,从词组的结构看,“离辞”可释为陈述自己的意见。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