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课程设置重技能训练,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教师的个性展示,教学组织重课堂,轻课外。  相似文献   

2.
当前,为了培养出农村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高等农业教育要更新观念,改变以往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素质”的传统观念,确立起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核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培养出既有较高科技水平,又有较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农业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3.
当前,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必须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坚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相似文献   

4.
“文道统一”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训练与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辩证的统一。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这说明语文教学不光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双重任务不可偏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严重的“重文轻道”的现象,不能真正做到思想品德教育与语文训练的辩证统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积极探索渗  相似文献   

5.
现代高等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强调人才素质的培养,改变传统教育以“智育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教育观,构建“素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从高等教育的功能来讲,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专门人才,而是培养—批知识群体,他们是社会的中坚,是影响社会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知识力量.因此,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但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长期存在重理轻文的倾向.在教育目标上,重考试、重分数、重文凭、重升学串,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上,50年代起受全盘苏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不能实施创造教育的深层原因,是传统文化中一些落后的理念、方法积淀在语文教育界人士的潜意识里:重道轻文,是阻碍语文创造教育的思想基础;“尊古”,是阻碍语文创造教育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全面展开及新课程标准的广泛实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多元发展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这一任务的指引下,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调整摆脱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这种变化促进了教师教学意识的走向自觉,特别是面对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如何改变习见的“传授受性教学”和“思维定势教学”,纠正语文教与学中的认识偏差,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段亚琳 《新天地》2011,(7):60-6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伴随着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招来的一片质疑之声,语文教育研究领域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场以“语感”为导火线的语文教育大讨论。“语感”的话题重被提起并很快引起语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强烈共鸣,他们开始意识到,作为人文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语文学科应该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重感悟,重体验,促进学生展开语感学习。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既不赞成古代重德育轻智育的教学,也不同意近代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而是推行“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学原则,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实施。梁启超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现代人”,现代人应该是“知”、“情”、“意”三方面全面发展的。梁启超提倡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德育以养成青年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注重智育以养成其能力;兼顾体育和美育以养成尚武和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二是突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精神,激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投入,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从‘学会”型向“会学”型转变;三是注重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内驱力”,并在教学中善于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竞争氛围,重视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素质的影,使学生在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上个性和特长也获得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的“定”与“变”周建成冯汝汉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重感觉、轻逻辑,重体悟、轻体系,重随机、轻确定,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随意性和无序性的弱点。伴随着语文教改的急迫呼声和西方“三论”①的引入,人们试图从多个角度建立较为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作为对传统的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语文教学过程中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 ,由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能力素质的提高。但在一些乡村学校语文教学仍处于“耗时多 ,效果差”的局面 ,甚至导致语文教学质量相对下滑。这种现状 ,必须通过有效途径予以改变。一、加强思想教育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德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起重要作用。而乡村语文教学大都“重知识传授 ,轻思想教育” ,对课文内的思想性、道德观教育只字不提 ,学生被动接受学习 ,课堂气氛呆板 ,…  相似文献   

13.
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 ,要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区别。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个性特征是一个系统 :从课程性质看 ,语文素质教育是一种立足实践的养成型的教育 ;从教学目的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灵魂 ;从教学内容看 ,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从教学途径看 ,语文素质教育提倡以发现性学习造就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 ;从教学要求看 ,要以“心”为目的、“道”为根本、“文”为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全方位有机地渗透成才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叶老早就提出的语文教学应达到的目标,而在师范院校,教还要使学生会教。因此,在中师语文教学中,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全过程不仅要体现师范性,还要突出示范性,要使学生不仅“会学”,而且“会教”。示范性正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手段。所谓示范性,就是指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但在思想品椅上影响学生,还要在教学上(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示范,并通过学生的认真学习,培养思想素质好、知识渊博、有较强的从教能力的未来的合格教师。首先,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学态…  相似文献   

15.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更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塑造形象.净化心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知识的构建能力的提高和人格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成为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和仪表美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不仅大有益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开放性、更具接受性,更具成效性。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需要。所以说.在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意义深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意识王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离中央提出的使爱国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旋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牢牢树立主体意识,没有立足学生实际,主要表现有: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重灌输、轻疏导。因此,...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专业教育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发达国家普遍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由于办学条件等原因,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不尽如人意。加强实践教学,必须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教学观念,加大投入和资源共享,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中的比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和考核监控。  相似文献   

18.
今天,又谈起“文道统一”的问题,似乎有些老生常谈。就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和人们对语文教学中“文”与“道”关系的认识来看,笔者认为再来一番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是语文科自身固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在语文教学中所讲的“文道统一”,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文章本身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即“因道成文”,“文以载道”;二是指在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即“以文悟道”,“因道学文”。“文”与“道”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一个特点。它反映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封闭式的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积累的多少来衡量人的智力与才能的高低。它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大语文教育”思想,就是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能素质和非智能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封闭式的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的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以知识积累的多少来衡量人的智力与才能的高低。它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大语文教育”思想 ,就是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 ,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