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情系民生和勤政廉政的辩证关系。情系民生是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勤政廉政建设效果;勤政廉政是党执政的基本点和着力点,促进民生事业健康发展;两者相辅相存,共同作用,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关注与改善民生作为新时期党的工作的重点,推动了党的民生思想创新。文章以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为切入点,论述了十六大以来党的民生思想创新的现实依据、实践基础和内在动力,阐述了党的民生思想创新的继承性、系统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征。集中论述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民生为重”、推动民生建设、使民生建设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的民生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张飞鸣 《金陵瞭望》2010,(13):42-42
在全市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家庭中.深入开展以帮扶济困为主要内容的“牵手行动”,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行动。市级机关工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严密组织,扎实推进,努力在“牵手行动”中走前头作表率。  相似文献   

4.
张桂珍 《金陵瞭望》2007,(23):21-23
突出关注民生话题,是党的十七大的亮点之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关注民生”的重要意义?关注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之间又有那些联系?本期,我们邀请江苏省委党校副教授张桂珍就这一问题作精彩解读。  相似文献   

5.
陆仁权 《中华魂》2008,(8):51-52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中心话题。西柏坡精神就饱含着党的关注民生的传统和精神。今天,我们要适应时代要求,大力弘扬和实践西柏坡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民生工作。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生态民生观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指导,强调经济增长、生态保护与人民幸福三者辩证统一关系的思想理论。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基本内涵需要在三种辩证关系中加以把握,在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核心理念,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发展要义,在经济建设与民生福祉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价值归宿。习近平生态民生观包含中华文化的生态基因,超越西方生态思潮的局限,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具有重要价值。推动生态民生建设既需要党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又亟须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发挥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指出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本文试图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视角,对推进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的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而党政干部作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组织者和实施者,所面对的民生,不仅有其横向方面、而且涉其纵向方面,  相似文献   

9.
关注民生 改善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工作千头万绪,究竟从何人手或者说首先应该抓什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指出,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根据中央提出的这一基本思路,以及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实践,我认为,社会和谐,民生当先。必须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富裕民生、突出改善民生、奋力发展民生、切实保障民生、全力服务民生。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点,必须重视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凸显民生,它第一次把民生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以党的十七大为起点,我国开始走进改善民生的新阶段。而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就必须彻底转变政府职能,重塑政府角色,建构服务型政府。换而言之,建构服务型政府乃是加快推进民生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朱步楼 《中华魂》2008,(6):64-6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各级  相似文献   

13.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对民生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生的基本内涵、改善民生的重要性、民生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民生思想、现代民生思想的理论来源、寻求民生问题的解决途径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进行回溯和总结,由此感受到民生思想是以民为本执政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蕴含丰富的民生思想.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科学总结和深入阐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创新成果.对十八大报告中的民生思想追本溯源,认真解读,对于我们推进民生建设、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的民生诉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突出关注民生问题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特色之一。那么,南京市卫生系统将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破解民生第一难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本期我们特邀南京市政府秘书长、市卫生局党委书记陈礼海,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市卫生局长陈天明为我们精彩撰文。  相似文献   

16.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十二道民生“考题”,成为今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从党的一大到十八大,历次党代会文献文本,是党的民生话语最忠实的表达。90多年来,党的民生话语从革命话语体系向执政话语体系转换,从突出生存权向突出发展权转换,从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转换。这一转换逻辑的当代启示是,民生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必须充分表达党的性质与宗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特色,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创新的重大任务。新的一年.我们要积极贯彻党中央的部署.积极探索服务经济发展与关注民生相统一的机关党建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为“保增长、促发展、重民生、强党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9.
建立民生指数 促进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科学发展中尽快建立民生指数,并重视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是我们必须加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贺方彬 《南都学坛》2011,(6):103-109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和改善民生的历史。党在领导民生解放和民生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系统地解答"什么是民生,怎么样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民生观的基本问题,形成并发展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生观,呈现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板块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等基本特点,系统地把握党民生观的这些基本特点,对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