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王莽主政后于平帝元始四年奏立《乐经》,而平帝之前的西汉朝廷所立儒家经学皆今文经学,平帝时所立《左传》、《毛诗》、逸《礼》、《周官》、《古文尚书》皆古文经学,《乐经》自然不会例外。古文经学被今文经学压制一个半世纪后获得突破性发展,既体现了王莽政治改革和文化改良的政教理念,也反映了王莽“制礼作乐”追迹周公的理想追求。从先秦儒家经学文献在西汉的遭遇中可以发现,王莽奏立的《乐经》文本既不是三代曲调曲谱,也不是阳成子张衡所作《乐经》,而是战国初年在魏国流传的《大司乐》。而孔子弟子子夏在魏西河教授儒学,魏文侯拜子夏为师并在国内提倡儒教,故此文本应是子夏传授的孔子“乐教”文本。王莽利用《周礼》和《乐经》作指导所进行的改革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却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反思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在今天仍然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代儒家学者接续先秦学者对情性的关注,运用情性论《诗》,在汉代经学视野下对于文学内部规律进行了有益探讨.汉代四家诗中,《齐诗》学者的情性论颇有特色.同出一脉的匡衡与翼奉对此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翼奉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说情性,体现出汉代阴阳五行思想对于诗学的渗透.作为同受儒家正统文艺思想牢笼的汉代各家诗学,不管“匡氏”学与“翼氏”学,还是《齐诗》学与《毛诗》学,其最终目的都是干预现实,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3.
《史记》、《汉书》所记的商瞿至田何这一易学传授体系,实为司马谈追记自家的易学传授渊源,并非自孔子始的整个易学传授史,而商瞿也并非孔子易学的唯一传人。《帛书周易》的《二三子》、《要》、《缪和》、《昭力》等篇记载了孔门其他弟子向孔子请教易学的事迹,而《子夏易传》则透露出韩婴之易学很可能传自子夏。在孔门易学之外,汉初尚有周王孙古易学等其他流派的易学流传。因此,孔子传易信而可征。  相似文献   

4.
经学作为研究各种儒家经典的学问,在西汉武帝以后与政治联系日益紧密,在西汉武帝至王莽统治时期的诏令中可以看出汉代经学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汉书》中自武帝至平帝七个本纪及《王莽传》中记录了大量诏令奏议。这些诏令奏议在语言风格上,由最初引用、转述儒家经典语句渐变为直接摘抄和模仿儒家经典;在内容上,由最初利用儒家经典解决现实政治问题逐渐转变为解释灾异、祥瑞和谶纬,并逐渐提高古文经学的地位。从西汉诏令奏议的文风和内容上可以看出,西汉经学从务实到神秘化、从政治指导思想到宗教化的变化过程。这既是经学发展到极盛的表现,也是经学蜕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关于《诗经》中《鲁诗》的传授情况 ,各家说法不一 ,王国维先生考得不到半数的《鲁诗》传授者 ,而其他各家只有简略的、仅列人名的传授表 ,未作考证 ,可信度较低 ,且彼此差别较大。以《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有关记载为基础 ,共考得 46人  相似文献   

6.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涛博士新近出版的专著《经学与汉代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12月版 )是《中国传统学术与社会丛书》中的一种。该书从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角度 ,对经学与汉代社会的相互关系及其演进历程 ,进行了系统的成功梳理。前三章论述了儒家经学的产生和早期发展的情况 ,考察了《易》、《书》、《诗》、《礼》(《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及其三传 )和《论语》、《孝经》等经典在汉代授受、流传的情况 ,分析了汉代经学各主要学派的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 ;后三章研究经学与汉代政治制…  相似文献   

7.
汉代《齐诗》传授的特点王洲明《诗》在汉代的传授有四家:鲁诗、齐诗、韩诗、毛诗。鲁之申培公、齐之辕固生、燕之韩婴、赵之毛苌,就是它们最早的经师。特别是在文、景之际,鲁、齐是最重要的两大宗。研究《齐诗》传授的特点,就首先遇到材料问题。据《隋书·经籍志》,...  相似文献   

8.
作为东汉后期的重要经师,蔡邕与当时的《易》学传人存在着密切关联,为东汉末年《易》学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蔡邕碑颂中运用了大量的《周易》典故,并且能够根据碑主及表现事象的不同有所甄别。蔡邕碑颂中所用的《周易》典故,继承了《易》经的忧患意识和变通观念;同时又反映出经学昌盛期尊师重教的风尚。蔡邕在碑颂中所用为《费氏易》,与当时的经学走势合拍。  相似文献   

9.
汉代四家诗在《诗》义阐释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意义,而淡化对《诗》的原始意义的探寻,这是汉《诗》的经学化阐释的重要表现,这一特点又以齐诗为最,齐诗明确把“匡扶邦家”做为诗学传播的主旨,并将《诗》广泛用于劝谏。然而这一经学化特点的源头何在,一直难有定论。通过对齐诗与孟子诗学观的比照发现,齐诗的经学化特征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为先秦古籍,其缘何为书,如何成书,何时成书,编纂者究为何人,如此等等,汉以来学者或语焉不详,或莫衷一是.爰及晚近,大抵以为孔门德行、文学科弟子追论夫子之言而作,最终由曾子门徒完成.文章根据孔子教学传输方式,《论语》内容结构,弟子言论统计,参以史实,酌以情理,认为:《论语》一书乃孔门弟子回忆其师的纪念文集;初编成于孔子去世后弟子三年居丧期间,子贡主其事,子夏、曾子等促其成;最终经曾子弟子稍加增益而成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有效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维的结构 ,存在着多种定义方式 ;研究表明 ,实际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有效教学可以有多种形式 ,具有多维性 ,因而存在多种定义有效教学的方式 ;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是所有有效教学教师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是深入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并迅速完成其角色转换。传统外语教学论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学生是客体。这种认识驱使教师脱离学生实际拼命钻研"教"的艺术,垄断整个课堂。现代外语教学论科学地认定外语课堂上的真正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的职责是在组织、指导、帮助和监督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据此,外语教师应该花大力气去研究如何引起学生学和帮助学生学,以培养能力为目标进行精心细致的备课,用实践活动作课堂教学的主线,使外语课堂教学从知识灌输型转化为能力培养型。如此,则必然实现大幅度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教学提倡积极参与、主动建构、多元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多元互动教学是现阶段融合数字网络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主题,而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理念上强调教师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通过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达到对新认知意义的主动建构,这和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倡导的"多元互动"教学理念相统一。实验表明,多元互动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其对改善当前民办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教师对这些认识存在的差异会具体体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横向比较这些差异,有助于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5.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师,在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他们在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扮演着"立德""立志""立人"的角色的同时,彰显求真、至善、唯美的统一的人格魅力。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基础"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助于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加深学生对"基础"课教学的认同感,对学生人格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创造性活动是由认知和情感合而为一形成整体共同促进来进行的;人天生具有的潜能,要在一种真实、信任、理解的人际关系中得以实现;中西文化蕴含的个性特征既有表层和深层差异,又有固有的习俗差异。中西文化课程教学需要依据人本主义教学理念,通过教育者的积极导入和潜移默化,转化为学习者内在的基本素质,使其知识、素质和能力相互统一、彼此促进。  相似文献   

17.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文章从忠于职守献身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加强道德修养、关爱学生以诚相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关心集体发扬团队精神、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六个方面对新时期师德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师院校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角色具有多重性。如果把广博的知识当成教师才能吸引的资本的话,那么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是师生人际吸引的重要媒介。加强地方高师院校师生关系的管理和引导,走出不良师生关系的误区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特点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社会教育制度的完善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职业道德。研究和探索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特点和功能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建立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发挥教师的社会作用,不断开拓进取,培育对社会有益的新一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名师的内涵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名师方有名校。名师是有名气和声望、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学大师。名师具有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学基本功和鲜明的教学个性。高校要从战略高度培养名师 ,把“名师工程”与“人才工程”、“精品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实施 ,把名师的培养、选拔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保持名师队伍建设的生机与活力 ,提高教学质量 ,加快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