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治理机构应运而生,跨国公民社会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双方的合作与冲突成为国际关系的新现象。WTO西雅图部长级会议表明,性质不同的跨国公民社会在全球化的政治经济秩序建构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表现出全球化时代政府、市场与社会正在探索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跨国公民社会虽然已成为全球治理中的新兴政治力量,但不能对其作理想化和简单化的评价,必须理清其背后的各种社会力量及其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的发展对国际体系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市民社会的诉求不同,对国际体系的影响也不同。国际体系的变迁也为市民社会的影响由单位层次上升到体系层次、由区域发展到全球提供了条件。在二战之前,市民社会的作用虽然已经日益显著,但对于主权国家来说力量依然弱小,所关注的部门范围也相对狭窄,对体系的影响多是间接的。在二战后的全球体系中,市民社会组织成为了国际体系中的主体之一,对于全球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球性问题的增多使得国家行为主体之间的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都遭遇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球公民社会,从合作主体、合作层次、合作形式、合作理念等方面展示了一种适应和体现着全球化时代权力多元化、价值多样化、权利民主化等发展需求的新国际合作观。纵使面临着相互关联的独立性、代表性、合法性困境,全球公民社会的国际影响已日渐增强。特别是公共外交理念的兴起和实践的发展,体现出一些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国家目标和利益的多元化策略调整。因此必须抛弃"国家中心"主义的藩篱,注重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在当今国际合作、全球治理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叶,当代民主化浪潮在全球受阻。在民主化的反思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注意到了公民社会对民主化的推动作用。笔者试图从结构-功能、政治文化与全球化三个维度分析公民社会对民主化的推动作用是如何可能的:公民社会的内在结构有利于划定公民与国家之间的疆界,构建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提供一种“以社会制约权力”的机制;公民文化与民主文化和谐一致,加强公民文化建设对培育民主精神与民主文化有很大助益;从民族国家层面走向全球层面的公民社会,仍有可能成为推动世界性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网络民族主义之所以勃兴,是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其它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紧密关联的;它非但以其崭新形态饱受关注,而且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且非自觉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它尤其在促进公民意识生成、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和推动市民社会建构等层面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民族主义之所以勃兴,是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其它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紧密关联的;它非但以其崭新形态饱受关注,而且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且非自觉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它尤其在促进公民意识生成、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和推动市民社会建构等层面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民社会理论在当代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想范式和学术研讨领域,它为人们构建理想社会的努力提供指南。然而,从目前研究的总体情况看,与公民社会理论兴起相伴随的,却是普遍存在着的规范主义和目的论,从而削弱了其实践指导功能。为此,运用新制度主义方法,通过探讨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廓清公民社会产生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将使对公民社会的经验分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最早产生和发展于西方,作为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必然产物,它对社会政治生活、对治理的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使社会和谐稳定、使民主政治得以推进,可以说已经成为国家成熟与否的考量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回顾公民社会孕育和发展的历史,探寻促使其形成的原因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而为我国公民社会的建立及完善做出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当代网络民族主义的勃然兴起,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其它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紧密关联;它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且非自觉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特别是在促进公民意识生成、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和推动市民社会建构等层面上,网络民族主义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何增科在《文史哲》2005年第5期撰文认为,所谓全球公民社会,是指世界各国的公民们为了影响政府决策和公民行为而在国家和市场活动范围之外所形成的跨国公共社会领域,其主体是全球公民社会组织(CSOs),它包括国际非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联盟、全球公民网络、跨国社会运动和其他跨国民间力量。  相似文献   

11.
试论当代国际社会的法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国际社会法治的目标和现实路径是全球化时代难以回避的重大课题。文章从国际社会的内涵及其与法治的内在关联角度,探讨了当代国际社会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作者提出,国际社会实行法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其现实基础来自于国际社会的内在变化,并认为国家原子化、从无政府文化向公民文化的转变以及从地缘政治向新型政制模式转化的三种变革趋势构成了当代国际社会建设法治的重要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全球政治作为不同于国内政治、国际政治的新政治形态得以产生并逐步丰富。全球政治行为主体包含国家、非国家行为体;全球政治囊括了传统国际政治的主要议题,以及新近出现的全球性问题,具有多元化的主体和丰富的内涵。本文将对全球政治的定义、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为例,进一步去观察全球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推动,全球治理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解决全球问题已经超越了单个国家的能力范围,不同国家面临着不同的战略选择.21世纪的中国需要积极应对全球治理及其带来的各种挑战.中国的战略设计需要在平衡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采取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多重战略,同时积极寻求策略,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大国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人们所面对并生活于其中的当代社会,是一个业已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现代“全球公民社会”,它是对近代以来以“现代性”为理念支撑的“原子式社会”的反思、重构与超越,旨在实现人类实践经验与精神文化观念的全面共享。“全球公民社会”秉持“世界公民”的生存理念观,着眼于“世界公民人格”的养成与全球“公共价值”意识的化育,表现为一种普世但非同质的价值理想,同时更是一种必要的制度安排和实践规范——宪章、规则、目标、机制等。全球公民社会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根据,它自身禀赋着多方面独特的功能性特质:一是谋求多极主体实践行为的统一性,建构全球性的协同与合作伦理;二是化解全球自由市场无限扩张与民族国家有限生存之冲突,探寻两者间必要张力生成的可能性空间;三是致力于全球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谋求全球公共秩序与集体行动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政治的民主化,但无疑,一个健康而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公民社会在公民的利益表达、孕育民主文化和制约国家权力方面,可以成为巩固民主的社会基础,也可以直接推进民主的进程。而民主政治的道德基础只有在公民社会中才能孕育和生成。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大国政治博弈加剧,“全球南方”的战略地位与价值日益凸显。地位和角色的转变赋予了“全球南方”独特的理论价值,其逐渐超越传统以经济属性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概念,成为具有更丰富内涵的国际政治新概念,为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提供了新视角和路径。全球南方国家均非美西方盟友的核心成员,未处于国际权力体系的中心地位,具有相似的国际境遇、利益诉求、发展任务和政治主张。在国际秩序重构方面,全球南方国家主张以联合国宪章和原则为宗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实现平等共治、合作共赢。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全球南方国家普遍面临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的迫切要求,主张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捍卫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国际经济领域,全球南方国家倡导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主张坚持多边主义和公平贸易,通过改革与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应对挑战,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南南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还能为完善现行国际秩序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国际组织的新角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后以来 ,尽管联合国体系的治理卓有成效 ,对推动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随着全球化的来临 ,它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遇到诸多矛盾和问题。国际组织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又是什么 ?本文从全球公民社会和全球治理的角度 ,分析评价了联合国体系的作用和缺陷 ,并对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当前国际社会中的定位 ,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分析及其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学术界对公民社会的内涵、特征、演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大量经验性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社会已初具规模并不断发展,主要表现是非营利组织兴起,公民社会力量影响国家政策及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中国公民社会萌生的原因可归结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全球化参与、政治文化发展.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面临的国际环境,通过市场演化和政府建构型塑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良性合作互动关系是未来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公民社会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政治的民主化,但无疑,一个健康而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公民社会在公民的利益表达、孕育民主文化和制约国家权力方面,可以成为巩固民主的社会基础,也可以直接推进民主的进程。而民主政治的道德基础只有在公民社会中才能孕育和生成。  相似文献   

20.
30年来,有关人类“环境政治”全球治理的事件和议程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治理内容的深化、参与主体和范围的扩展、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治理原则的变化和发展、治理机制的完善和学界研究的扩展、深化和全球治理伦理的初步形成。由于媒体本身作为沟通渠道的中介性质,它在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媒体系统理应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媒体系统良好的传播和中介作用,大到整个全球组织,小到一个地球公民,都将不可能有效地了解并参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