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倪瓒身处元末,散尽家财,隐迹山水,交游甚广,以写诗、作画以自娱。倪瓒之画,不求形似,简笔率略而成,自得天真逸趣,形成简远空疏之境。倪瓒之诗,不事雕琢,遇事感兴,得乎性情之正,有冲淡萧散之风。作为画家兼诗人,倪瓒打破了画与诗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其诗画艺术风格的互通。  相似文献   

2.
王维不仅能诗善画,而且面对相同的描摹对象──山水田园,以水墨渲染之画法融入语言文字之诗作,绘形求神,诗得画趣而具图画意象,可从“经营位置”的整体感、远近层次的空间感,“包孕片刻”的动态感、明暗浓淡的色彩感诸角度来解读和领悟。  相似文献   

3.
一、“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苏拭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个命题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它是否只是对王维诗画的评价,抑或如有人所归结的那样,仅是一个诗与画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对此,清代著名学者叶燮解释得颇为清楚明白:“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己畦文集》卷八《赤霞楼诗集序》)诗与画,即情与形的交融和统一,构成了艺术的审美意象,这是艺术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题画诗文是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显著特征之一,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画上题跋不属文人创造,早在汉代,“左图右史”的做法就已常见,但仅限于人物和史实的注明;唐代王维杜甫等人的画赞也颇多,又多是具纸另书;北宋文人画兴起,苏轼等人才气横溢,豪气所之,书诗入画;元、明、清三朝,出现了倪瓒、徐渭、“扬州八家”等一批诗文好、书画亦好的文人画家,使题画诗文走向成熟,也把文人画这一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推向了新的高度。画上题诗跋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的意象性大致有六个方面 :一、形的意象性。中国画的“形”一是指事物的造型 ,另一指事物的形状、形象、形体。“得意忘形”是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二、空白的意象性。“空白”是中国画形式美中最重要的一个表现方法 ,它的意象造型价值在于 :虚胜于实 ,无胜于有 ,简胜于繁。三、线的意象性。中国画的线是高于生活的图案化 ,表现化的一种手段 ,它是主观“强加”给客观的 ,是结合了“意”的东西。四、色彩的意象性。“固有色”、墨分五色实则就是意象性的色彩。从“随类赋彩”到以墨当色和墨色结合 ,可以说一直是沿着随“意”赋彩的这条路发展和变革的。五、视觉的意象性。中国画的视觉自古就打破了时空的界线 ,人和自然合一 ,没有时间、地点、空间、形状、色彩的严格界线。我为自然、自然为我的哲学思维 ,奠定了中国画的视觉是意象的 ,形式是人为的 ,感受是心理的。六、韵律的意象性。中国画的韵律涵义有三个方面 :气韵、墨韵、色韵 ,常统称为“气韵生动”。韵律是中国画追求的目标 ,一幅画以气胜者 ,乃偏于阳刚之美 ,一幅画以韵胜者 ,乃偏于阴柔之美。“阳刚”“阴柔”实际上就是意象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倪瓒题画诗具有冲淡之美,这种冲淡之美在他的题画诗里表现在诗人对“无我之境”的塑造,诗人对自身宁静的心灵、闲适的心态的描摹和诗歌意象的选择上。形成这种冲淡之美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以及受佛教、道家文化的影响;二是社会文化心理与文人心态对诗人创作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维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又是我国绘画史上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个画种“南宗文人画”的开创者。对他的诗和画,北宋文坛巨星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作过这样的评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那以后,人们经常用“诗中有画”来评论王维的诗,把“诗中有画”当作对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一个最准确、最精当的概括。不过,古代的诗论家们虽然经常谈到王维“诗中有画”、“无言而有画意”、“深得画中三昧”等等,但往往不加阐释;因此,所谓“画”、“画意”、“画中三昧”云云的涵义究竟如何,仍然不甚了了。近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对“诗中有画”作出了种种解释。  相似文献   

8.
谈题画诗     
诗与画,可谓是孪生姐妹。在我国文艺史上,就流传着不少“诗画合璧”的文坛佳话。不少画家,为诗人的佳作配画;不少诗人,为画家的优秀之作题诗。这样,“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的语言艺术与“画传诗内情,贵有诗中意”的造型艺术彼此配合默契,浑然一  相似文献   

9.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诗歌的模糊美给读者留下了无限解读的空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模糊美主要表现在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和主题模糊三个方面。从语义模糊方面来看,该诗选择“lovely, temperate, short, hot”等形容词和“I”,“thee”,“this”等指示代词,使其蕴含的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呈现出开放的审美意境;从意象模糊方面来看,该诗将夏天、花朵、太阳、死亡等孤立、单一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虚实相生,召唤读者能动地参与填补与构建该诗的意境,充分挖掘并体验其模糊美;语义模糊和意象模糊又决定了该诗题旨的不确定性和流变性,赋予其主题以多元模糊之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古风《意境探微》的“意境”研究提出四点商榷性意见。本文认为 ,1 .意象这一范畴的意义所指 ,是普泛而具有空间性的 ,意境为中华文艺所特有 ,富于特异的人文品性与人文深度 ;2 .意境之本体在无与空之际 ,而境界存在于人类一切生命与生活领域 ;3 .唐代王昌龄所言“诗有三境” ,是指诗有三种品格、层次而不是指诗有三种意境 ;4.意境理论的“现代化”与“世界化”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题画诗是刘后村文化个性最集中的体现 ,他的题画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古代早已失传的古画的最初也是最生动的记忆。后村对山水画有着特殊的爱好 ,对花鸟画情有独钟 ,题画诗中数量最多的是人物画。除了题画诗外 ,后村尚有许多题画的跋文 ,可与其题画诗相互参看 ,以见后村对绘画艺术的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12.
元末明初的倪瓒不仅以书画留名青史,他的诗词创作也颇多佳作.倪瓒的诗、词、画有着一以贯之的基调,即对人生荒寒本质的认识和寂寥心境的表现,但是由于他对这三种艺术形式的不同理解,即词以抒情,诗以言志,画则写胸中逸气,其风格和境界就有着诸多不同.简而言之,画境超逸,诗境平淡,词境沉郁.这些作品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画家以天真坦诚之心,体味和超越人生的过程,其中有痛苦的挣扎,有理性的约束,也有对理想化境界的企望.  相似文献   

13.
罗塞蒂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中期重要的诗人兼画家,其诗画作品充满了感性和神性的色彩。罗塞蒂通过主要以"女性美"为中心的内容,阐述他的灵肉合致,神、美、爱三位一体的神性审美观及其精神救赎之路,彰显出他作为艺术家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4.
进入元代以后,钱选作为一个遗民画家,拒绝了新王朝的征聘而潜心于绘画艺术,这种格趣上的转向给他的艺术作品带来新的气质。钱选前期的画作在表现技巧和精神风貌上深受南宋院画的影响,后期的一些作品则较明显突破了院画体格的羁绊,在用墨和皴擦上呈现出宋元文人画家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钱选的以诗题画,号称"吴兴八俊"的钱选的诗作多由感而作,他常将他的诗文题写到画作之中,并在诗、书、画、印的有机融合上独树一帜,从而构成了后来文人画的基本形制。  相似文献   

15.
元代是中国古代题画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陶渊明作为高蹈超逸的典型形象,被频频入画并大量题咏。考察这些以陶渊明为题材的题画诗,其中渗透着元人隐逸遁世的情结、对渊明高洁人品的赞赏和对其艺术人生的追慕,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助进一步了解陶渊明所体现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追求,以及在他在元代及其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振钧出身安徽太湖官宦世家,清代道光九年状元.他的诗集《味灯听叶庐诗草》中有59首题画诗.清代题画诗的繁荣,对书画的喜爱以及与画家的广泛交游促使他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他的题画诗反映了他看重性情、坦率放纵、追求个性自由、热爱艺术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观照他的新角度.诗歌书画是他安顿自己痛苦心灵的处所,也是其解救自己的途径.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一个灵魂在现实的挤压和艺术的放纵里挣扎的心路历程.最终,他为了外在的功名放弃了自我,又不能适应官场的倾轧,45岁便抑郁而终.  相似文献   

17.
杜甫的论画诗记述了不少当时的绘画作品,是唐代绘画的记实,反映了唐代绘画的盛况和风貌。杜甫的论画诗也是形象的画论,通过对画家、作品的赞颂,阐明了诗人师法造化、以形写神、取舍剪裁、精心构思等艺术主张以及严肃认真的艺术创作态度。在论画的同时,常常言及对社会、人生的看法,注入无限的神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及奋发有为的远大志向,另一方面,对画家的不幸遭遇则深表同情,也流露了自己抱负不能实现的郁愤之情以及向往山林之意。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意象,从公宴聚会的华丽,到香草意象的寄托、寺庙山水的义理,到真正山水的清新描写,昭示着山水诗意象从美颂比兴到自然审美的发展。唐代寺庙道观成为山水诗的审美所在,梅竹和亭意象的固化,是宋代山水诗意象的代表。题山水画是唐宋山水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表现了诗画合一的审美。元明清时期有大量名家名品山水画题诗出现,进一步发展了梅、竹松、鹤等高洁意象,特别是诗人别号、文集体现的山水诗意象非常普遍。这一时期呈现出前代少有的边远、异域山水意象,表现出时人开放、广袤的情怀。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者认为,丹青题咏、诗画合璧是中国艺术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在西方似乎没有。而在众多题画诗中,山水题画诗尤为突出。通过对华滋华斯作品的研究,我们发现在英国诗歌史上也有题画诗,而且也是山水题画诗。文章以李白的《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和华滋华斯的《题博蒙特爵士所绘彼尔城堡历风暴图》为研究对象,来对中英两国的山水题画诗进行诸方面的比较,并探索西方题画诗没有形成风气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元好问的题画七绝是其题画诗的主体。这些诗,一类从艺术的角度展现画作之美,兼评画家、画艺,给读者以丰富多彩的审美愉悦。另一类则"意在画外",借题发挥,抒写亡国之痛、遗民之悲,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感染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元好问拓宽了题画绝句的抒写空间,增强了题画绝句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