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2000-2015年间的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模型(LMDI)用于地方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动态驱动关系的研究中,构建居民消费变动的总量分解模型,并将其产生的总效应进一步分解为活动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三部分,进而作相应的比较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民生性财政支出驱动居民消费变动的总效应分解结果表现出了不同驱动因素呈明显异质性特征,其中活动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最大且对居民消费变动持续保持正向的促进作用;结构效应呈明显的"正-负"动态交错变化特征,与居民消费变动整体表现为偏弱的负相关关系;而效率效应对居民消费变动的总效应贡献最小,与居民消费变动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据此,本文给出了持续加强民生领域的公共财政投入,优化和适时调整地区的资金配置结构,切实提升民生性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利用151个国家1960—2017年的跨国数据构建了动态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对收入不平等与居民消费率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与居民消费率整体呈“倒U型”关系,但这一关系只在发展中国家成立,发达国家中这一关系并不显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发达国家促进居民消费,而在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所带来的效应不显著。另外,消费文化、经济发展水平、民生性财政支出和国家的系统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3.
扩大消费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养老保险通过影响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再分配及居民心里预期对消费产生拉动效应.利用山东省17地市2003 - 201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养老保险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正向影响,养老保险支出每增加1元,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加0.0197元.因此,明确政府的责任主体地位、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将对居民消费的拉动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剖析了我国现阶段消费疲软的原因并提出扩大消费的对策建议。文章首先利用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数据资料拟合计量模型论证目前我国居民消费逐渐趋于前瞻性消费模式。其次从理论上分析消费不旺的几个原因 :预期收入下降与预期支出增加 ;消费信贷缺位 ;无效供给。再次从实证角度分析消费与利率的关系并就此对降息政策进行评价。最后提出扩大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居民消费不足的环境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环境视域的角度,分析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制约性因素,认为传统的发展战略和现行的部分消费政策、不合理的城乡结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位"、渐进式改革带来的不确定性等导致了居民消费预期的不确定性;社会文化环境诸如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消费习俗等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市场环境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更加客观、更加直接。最后提出要克服环境制约因素,扩大居民消费,完善制度和政策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财政支出对农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代表性消费者最优消费行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78-2004年的实际数据,对中国农村财政支出与农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生产事业支出对农民消费产生引致效应,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与农村救济在长期均衡内对农民消费具有负面效应,即使在短期,两者与农民消费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基于此,本文就农村财政支出促进农民消费增长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将民生性财政支出比重和效率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实证研究了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就业决策和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民生性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就业抑制效应,而民生性财政支出效率的提升则具有显著的就业促进效应,并且对于不同的就业类型,民生性财政支出比重和效率的影响效应具有稳健性.从不同群体来看,民生性财政支出对不同学历和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居民的就业具有异质性影响.从支出结构来看,教育支出比重和效率的提升均可以显著提高居民的就业概率;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比重的提升不利于居民就业,但其效率的提升却具有显著的就业促进效应;医疗卫生支出的就业效应并不显著.从就业质量来看,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就业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收入上,对于工作时间和工作自主度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政府应从优化支出结构和提升支出效率两方面着手,切实保障民生性财政支出就业效应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8.
对于我国现阶段居民消费偏低现象,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预防性储蓄理论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情况,对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和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分别进行实证分析,并对二者进行比较,为更好的解释我国居民消费的特征及其原因做一些补充,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可变参数模型分析了1998-2011年间新疆财税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结果发现,从总体上分析,大多数年份财政支出对新疆居民消费产生挤入效应,而税收政策挤入效应较弱.从结构上分析,在大部分年份中,农业类支出对新疆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显著挤入效应,科教类支出和医疗卫生类支出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挤入效应,社会保障类支出对新疆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都产生挤入效应;直接税对新疆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挤入效应,间接税对新疆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都产生微弱的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1-2013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和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中的民生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U型关系,建设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长期来看,民生财政支出的增加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地方财政支出效率改善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政府与市场新型关系提出地方财政支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3年的财政支出数据和居民消费水平数据,使用状态空间模型,结合卡尔曼滤波迭代算法,分析了我国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的长期动态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政府消费性支出对总体居民消费存在长期的引致效应;效果先增大后减弱,在1998年左右达到峰值;政府消费性支出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的引致效应在大多数年份大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引致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影响的SVA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一直是经济界争论的焦点。基于1978—2009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从宏观和动态的角度,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收入以及消费之间的关系。动态分析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影响不同,短期看,财政支农支出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但对农村居民消费则具有挤出效应;长期看,财政支农支出不仅可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并且对农村居民消费也会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典型相关分析在我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支出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一直是近年来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从财政支出与居民支出关系的角度出发,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财政支出结构对城镇居民支出的影响,说明财政支出与城镇居民支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改善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太谷县禅坊村作为山西省的一个农村固定观察点,从2012年起,对该村农户的收支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根据2012年回收的56本有效账本进行了整理,重点对禅坊村农户收支情况和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禅坊村居民消费从收支情况分析来看,支出结构以生产支出和生活支出为主;从消费结构的分析来看,农村居民仍以物质消费为主,精神生活消费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物质生活支出内部结构的分析来看,衣食的消费在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支出中占很高的比例。最后针对禅坊村居民消费特点提出提升居民消费潜能的几点措施,如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民消费全面提升;完善政府职能,提升农民消费信心;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宽农民消费领域和层次。  相似文献   

15.
在探讨人口老龄化、民生支出、经济增长三者理论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2~2016年各省年度数据对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效果和传导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样本来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以民生支出为中介变量的显著中介效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存在以民生支出为中介变量的显著中介效应,但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用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政府应适当调整民生支出规模,提高其利用效率,从而缓解我国未富先老的现状,同时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财政分权是中国分税制改革后的一项基本财政制度安排,决定着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基于200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效率,并分析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效率不高,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都对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效率有显著负向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此项结论仍成立;分地区考察发现,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抑制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效率更明显,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则不显著;无论是在财政收入方程还是在财政支出方程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受教育水平提升都能有效促进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规模越高,则越有损于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在财政收入方程中,人口密度增加能有效促进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在财政支出方程中,城镇化率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医疗卫生支出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和公共教育是增进居民福祉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本文运用面板线性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二者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首先,从线性关系来看,社会保障、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存在挤入效应,且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为正向促进作用,中部和西部地区为负向抑制作用。其次,社会保障与公共教育支出之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的负向影响。最后,从非线性关系来看,社会保障和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城镇化水平的“门槛效应”,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二者对居民的增收效应也会有所提升。其政策涵义在于深化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教育制度改革,实行差异化公共财政调控政策,发挥二者对居民收入的再分配功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财政纵向失衡这一重要事实,利用中国城市层级数据和系统GMM法探讨了财政纵向失衡和资本错配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纵向失衡扭曲了资本配置,晋升竞争机制加剧了财政纵向失衡对资本错配的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对资本错配的扭曲程度相对较高;剔除35个大中城市数据后发现其他城市的财政纵向失衡依然扭曲了资本配置,35个大中城市的财政纵向失衡对资本配置反而具有改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财政纵向失衡扭曲资本配置的可能机制:财政纵向失衡通过推动土地财政、扭曲财政支出结构及抑制金融发展加剧了资本错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空间相关加权项估计多边贸易重力模型,构造了以地理因素表征农产品特征的省区贸易开放度的工具变量,实证研究了中国省区财政支农投入对农业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弹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财政支农显著偏低,但财政支农投入确实显著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进一步分解劳动生产率,发现财政支农投入对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为正且显著,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弹性显著为负。表明财政支农发挥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的作用面临着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低和基础设施欠完善的强约束,未来应通过加强这两方面的投资助推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来实现农业技术进步,条件不成熟时向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领域过度投资,极易陷入“拔苗助长”式的农业现代化的泥潭,降低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