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唱腔音乐的发展为线索,以唱腔的合流为标准,京剧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孕育、确立、成熟三个时期.在三个时期中,涌现了"前三杰"、"后三杰"、"梨园三杰"、"四大名旦"等一大批对京剧艺术形式确立、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演员,以及对唱腔音乐进行充分改造的京剧音乐艺术家.  相似文献   

2.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中的精品京剧,在挖掘京剧舞台美术传统艺术元素、继承优秀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将解构主义理念、现代科技手段和象征意蕴融入和渗透舞台创作实践,使都市化倾向、传统回归式创新和古典审美旨趣同时运用、相得益彰,以极强的艺术震撼力、观众感染力和票房号召力赢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应,为京剧艺术在新时代发展繁荣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京剧"四大名旦",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和艺术现象。他们毕生为京剧艺术优秀传统的继承、发展和改革、创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戏剧艺术宝库。他们经由艰苦生活历练和伟大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4.
以唱腔音乐的发展为线索 ,以唱腔的合流为标准 ,京剧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可以划分为孕育、确立、成熟三个时期。在三个时期中 ,涌现了“前三杰”、“后三杰”、“梨园三杰”、“四大名旦”等一大批对京剧艺术形式确立、发展 ,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演员 ,以及对唱腔音乐进行充分改造的京剧音乐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王建 《中华魂》2013,(10):38-39
人生乐趣有万千,对笔者而言,生活中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品茶、唱戏。以"斋主"自居的笔者喜欢与朋友们在冠以"憩园斋"的家中茶室俗雅共赏。席坐间,品一泡好茶,过一把戏瘾,其乐妙不可言,沁人心脾。笔者打小就迷上了京剧,皆因大院中住着京剧名家叶盛长老先生一家,叶家在梨园界有很高的名望,平时人来人往甚是热闹。时不时,那些拜访叶老的人们还会在大院里聚一聚清唱几段,那时,笔者只觉得京剧好听。  相似文献   

6.
京剧"样板戏"相对传统的京剧板式来说,其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在唱腔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了空前的变革和创新:在传统的板式之外新创了许多新板式,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板腔体系和唱腔本身;在声腔体系中创新了乐句句式和套腔布局,空前地丰富了京剧唱腔的艺术表现功能;在唱腔设计中创造性地融入了特性音调,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人物个性;在行腔技巧上一反传统戏"曲高和寡"的技巧化倾向,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通俗化和亲和力,为京剧唱腔的创新提供了无可争辩的宝贵价值和不可多得的"样板"。  相似文献   

7.
北京京剧院建院32年,为中国京剧舞台培养了大量表演艺术家,以及优秀的幕后工作人员。著名京剧导演迟金声,导演了很多优秀剧目,是中国京剧音配像的总导演,快90岁了,至今还在为京剧艺术发光发热;著名丑角朱锦华、当红程派青衣迟小秋??诸位名家虽然在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不同,却都在为弘扬京剧艺术而奋斗终身。  相似文献   

8.
京剧"样板戏"相对传统的京剧板式来说,其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在唱腔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了空前的变革和创新在传统的板式之外新创了许多新板式,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板腔体系和唱腔本身;在声腔体系中创新了乐句句式和套腔布局,空前地丰富了京剧唱腔的艺术表现功能;在唱腔设计中创造性地融入了特性音调,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人物个性;在行腔技巧上一反传统戏"曲高和寡"的技巧化倾向,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通俗化和亲和力,为京剧唱腔的创新提供了无可争辨的宝贵价值和不可多得的"样板".  相似文献   

9.
麻雯 《北京纪事》2014,(3):46-49
即使是对京剧一无所知的门外汉,也会被京剧服饰的华美所震撼--缤纷的色彩、精致的刺绣、繁复的图案,令人叹为观止。众所周知,京剧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布景多为虚拟,真正讲究的是“景在身上”。京剧服饰可谓艺术中的艺术,不但位置举足轻重,内涵更是博大精深。梨园界有句老话叫作“宁穿破,不穿错”,剧中人所穿服饰昭示着其身份地位甚至是性格命运。  相似文献   

10.
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尚小云京剧“四大名旦”.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和艺术现象。他们毕生为京剧艺术优秀传统的继承、发展和改革、创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戏剧艺术宝库。他们经由艰苦生活历练和伟大艺术实践所积累起来的舞台经验.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极为珍贵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1.
咪拉 《北京纪事》2011,(7):56-61
世家苗子 戏校尖子 董圆圆出身于梨园世家,外祖母尚凌云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上海的红伶,父亲董文华和母亲尚明珠都是京剧名家。受家庭熏陶,董圆圆从小就喜欢京剧,跟随上小学的姐姐去学校参加宣传队活动,一眼被老师相中。  相似文献   

12.
杨基中 《老友》2020,(2):22-22
大约10岁那年,妈妈说要带我出一趟远门,我听了那个高兴劲儿甭提了,连忙问要去哪儿。妈妈说要到当涂县江心洲她的舅舅家,她的舅舅虽然不在了,但舅母还在,还有表哥表弟。妈妈还说她的那些表哥表弟,我要叫他们表叔。一提到表叔,我感到特别亲切,因为那时流行京剧样板戏,我对京剧《红灯记》里李铁梅唱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非常熟悉,自己也能跟着哼几句,心里就对表叔存有好感。  相似文献   

13.
民国中后期,富连成社名角受上海戏院的邀请,纷纷选择南下演剧,不仅体现了戏院投资商与名角之间某种互惠共赢的利益关系,而且体现出上海观众对京剧消费的需求,这是上海京剧商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上海观众,即媒体报道者、普通批评者和专业批评者,对富连成社名角南下上海的演剧接受是以报刊媒介为载体进行的广泛评说与热烈追捧,既传播了京剧表演艺术,又推动上海京剧的消费。富连成社名角南下上海演剧,不仅为上海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而且促进了京剧表演艺术的广泛交流,甚至推动了京派京剧自身的革新。对富连成社名角南下上海演剧活动予以探究,阐述其发生原因、接受状况及其影响效果,对认识与理解戏曲表演活动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龙 《社区》2012,(5):7-7
“梨园”这个词,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京剧界追根溯源就到了“梨园”这个地方,于是.就用了“梨园”的名称,世代相传,称戏曲界叫“梨园界”,这一行业叫“梨园行”。戏曲演员们为“梨园弟子”,而有几代人从事这个事业的家庭为“梨园世家”。  相似文献   

15.
看京剧,过瘾     
退休后,我参加了由镇江市退教协组织的京剧研习组,每次活动,我都沉浸于京剧的剧情中,遨游在精彩的韵律天地里。中央电视台11频道京剧栏目,我每天必看,且百看不烦,百听不厌,百唱不累。我从京剧的演唱中,逐渐理解了它的内涵;从音与琴的交响中,听懂了它的韵律,感悟了它的风流。这就是京剧历经几百年而不衰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名角制”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上半叶京剧班社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京剧班社区别于传统的昆班、徽班和其他地方戏剧班社的主要差异所在.就其一般性结构而言,“名角制”京剧班社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是等级森严,传统“脚色制”班社中演员之间对等互补的关系被打破,名角居于班社组织和运营核心的地位,名角和其他演员之间呈现金字塔结构.与此同时,由于“名角制”京剧班社以等级排列演员,脚色之间互相依附、互相制约的力量被大大削弱,这一班社结构就表现出另一个基本特征:流动频繁、组织松散.由于京剧发展程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名角制”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域有“班主负责型”、“名角负责型”和“园主负责型”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北京、上海等地京剧艺术风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飘雪 《北京纪事》2014,(7):41-43
日前,北京京剧院举办的第三届“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如期开锣。这次参赛的演员行当齐全、流派纷呈,其中有前两届参赛的选手,也有本届新参加的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众多参赛者中,有一位特殊的选手——她出身梨园世家,白幼热爱京剧;她的学戏经历与众不同,又得到过诸多老一代京剧艺术家的传授;她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却没有在舞台上展现的机会,于是前往美国传播京剧,直到去年才回归北京京剧院。她就是谭氏后人——谭小羽。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业的不断升级使"京剧旅游"以一种新的民族旅游的形式现身于市场,许多剧院上演经过某些加工后给外国游客带来身心愉悦体验的"旅游京剧",很多学者就京剧旅游这一特种旅游形式提出了文化本真性的质疑,本文从存在主义真实性阶段角度及游客的体验感受为切入点分析后认为,京剧旅游这个民族特种文化形式带给外国游客的真实愉悦体验感受。  相似文献   

19.
李林初 《老友》2009,(8):49-49
在国内迷上了京剧,原想去美国探亲,恐怕"没戏"了。没想到,在美国,只要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京剧社,旅美华人也酷爱京剧。我先后在费城的小儿子家和旧金山的大儿子家小住,因而也就幸运地成了费城和旧金山京剧社的票友。  相似文献   

20.
《北京纪事》2011,(5):36-39
北京京剧院建院32年,为中国京剧舞台培养了大量表演艺术家,以及优秀的幕后工作人员,著名京剧导演迟金声,导演了很多优秀剧目,是中国京剧音配像的总导演,快90岁了,于今还在为京剧艺术发光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