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博反腐作为一种扁平化的新兴草根反腐模式,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反腐浪潮,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其负面效应逐渐显露.文章从理论的角度对“微博伪反腐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回顾当前我国微博反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完善微博反腐监督机制的必要性进行论证,认为当前在我国政府部门应着力于推进微博反腐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微博伪反腐责任人的问责机制、构建微博专栏反腐体系、完善微博反腐信息跟踪系统.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质的飞跃,而在互联网的诸多应用与服务中,微博又是其诞生的一个具有创新意义且颇受大众青睐的产品。微博最初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但随着微博用户的增多,得益于其草根性、及时性、传播快、公开性、原创性等特点,微博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舆论监督与利益表达的有效途径。随着微博爆料次数不断增多,程度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大,解决时间越来越迅速,微博凭借其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大众最方便、最广泛参与的监督平台。鉴于微博的便利功用,政府部门也加入了"微博反腐"队伍。微博监督不但是舆论监督的一条新途径,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积极形式。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微博反腐的迅速兴起与发展,成为中国当前反腐方式的一个亮点,民间给予厚望,学界给予肯定和支持,政府积极回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反腐业绩。但是微博反腐也出现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如微博反腐举报信息缺乏科学性、微博反腐主体构成上的片面性、微博反腐语言的暴力性、微博反腐对司法公正的干扰性等,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侵害着社会机体和伤害着无辜受众。研究微博反腐的负效应和规范治理,对加强微博反腐舆论引导、提升网络道德建设、增进受众心理健康、建设高效廉洁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普及率的逐年提高,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近年来,微博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平台,政府微博备受关注,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网络和微博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政府微博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这一交流平台来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微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微博问政的兴起,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民意提供了一种新工具,构建了一个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政民互动的新平台。这个平台已经显示出行政监督的重要功能,但同时,它也存在信息传播失真、公众参与无序、缺乏必要的运行规范和法律制度约束等问题。因此,文章拟从行政监督的视角研究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分析我国微博问政目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发挥微博问政推进行政监督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后,微博反腐功绩卓著,一批官员相继落马,彰显微博反腐巨大正能量,但是微博反腐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为了最大可能地凸显微博反腐正能量,抑制其负能量,应至少从政务微博与草根名博的结合、网上与网下的结合、"防腐"和"惩治"的结合三个方面入手,以期微博反腐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微博已成为社会舆论的发动机和信任危机的策源地.近年来,微博引发的舆论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都拷问着政府公信力脆弱的神经,微博的扩大化效应和传播效应使得政府公信力的塑造和维护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微博所带来的体制外动力又推动了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微博政务”、“微博反腐”和“微博问政”等正是微博正能量的表现,鞭策政府积极维护和打造阳光的政府公信力.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内涵机制入手,分析微博对公信力主体因素的影响以及公信力内涵机制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嬗变,进一步探讨微博时代下政府公信力所面临的契机和挑战,并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兴新型的反腐方式,微博反腐具有高效便捷、公开透明、及时互动的特征,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的关注,成为当下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微博影响力与日俱增,微博不仅成为公众参政议政、言论表达的舆论平台,更是充当反腐倡廉、监督政府的有力手段。必须认清微博反腐的优劣之处,结合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促进微博反腐法制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传统的反腐倡廉的实现手段和路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微博以其高效的传播效率在反腐倡廉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博业已成为当前反腐倡廉的主力军,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很多的贪污腐败现象都未能逃过微博的火眼金睛。微博在被大量转发的同时往往带着海量的评论等信息,因此,微博有着裂变式信息传播的特点,其在反腐倡廉中作用十分显著。但目前我国微博反腐还存在着传播不规范、参与度不高、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更新技术支撑等路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据新浪微博统计,截止2012年11月18日,媒体微博账号达到了1.8万,数量之大的粉丝群也促进着媒体微博的快速发展。媒体微博多角度、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社会的舆论生态.用“微力量”推动着社会发展进程。以中国目前的状况,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运作方式,答案是模糊的。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浅析传统报纸媒体如何在微博环境下求得生存。  相似文献   

11.
微博反腐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揭发公职人员腐败行为的方式,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的新途径。依法理,言论自由属于自由的范畴,由于自由需要规制,同样言论自由也要规制才能化解与他人权利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制度反腐: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反腐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当前中国在制度反腐方面仍存在制度意识不强、制度存在缺陷、制度执行不力等突出问题,应加强制度意识,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3.
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斗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十分重视惩治腐败和加强廉政建设工作 ,在不同历史时期 ,对这一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为我党反腐倡廉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反腐败问题作了艰辛的、可贵的探索。他们在不断总结前人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各自鲜明时代特点的反腐败思路,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反腐败理论,并把这些理论用于指导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对于指导中国当前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极有启迪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廉政文化是在廉政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高校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日趋完善,廉政文化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重视和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能丰富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空间,而且对发挥廉政文化在高校廉政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反腐败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腐败呈高发态势.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才能限制公职人员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7.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近年来我国预防腐败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项管理创新。它将腐败和不正之风视为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强调预防腐败重在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强调在保障公共部门及其岗位有效履行职能的基础上,依据风险管理理论设计,借助多重防护和多环节的管理框架体系,从整合制度、技术和文化三种途径,实现预防腐败的目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能够满足在现行政治体制下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以有效预防腐败的需要,有助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防体系,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网络反腐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组成部分在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拓展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方式;二是弥补了传统制度反腐的不足;三是推动了廉政文化建设;四是推进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在认识上将反腐败斗争提高到事关“亡党亡国”的高度,要求“老虎”、“苍蝇”一起打。党在实践上强调,要更多地依靠制度和法律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更好地完善全方位反腐倡廉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用“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以更快回应人民的反腐败要求。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巡视制度,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通过网络微博等新媒体率先发力,引起网民热议监督、纪委迅速回应查处等新方式,加速形成党内党外、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全方位联动反腐机制。通过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公务接待、公车改革等切实纠正“四风”,铲除腐败滋生的温床,加大对高级领导干部、责任缺失、失职渎职行为的查处力度等举措,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若干亮点。  相似文献   

20.
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通过树立科学善治的权力观,启动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引擎",构建科学合理的权制结构,打造反腐倡廉建设的"民主利器",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搭建反腐倡廉建设的"可视化平台",提升权力制约的法治化水平,建构反腐倡廉建设的"刚性要件",提高权力运行程序的严密化程度,编织反腐倡廉建设的"缚权网络",运用高科技手段制约权力,构筑反腐倡廉建设的"科技屏障"等,从而逻辑地形成"思想引领—权制昌明—政务透明—法治规范—程序保障—科技手段"这样"六位一体"的科学"运"权机制,这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