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也谈“欧洲中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中心论”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历史学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因而引起世界史学界的长期争论与探讨,对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史学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前,适值我国世界史学界酝酿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之际,本文重提“欧洲中心论”问题,以期引起新的探讨与争论。“欧洲中心论”作为一种史学理论,在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一书中得到了系统的阐述。黑格尔从地理决定论和种族优越论这两大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法国历史学家康斯坦(Jean—MarieConstant)提出了“二等贵族”的新概念,指出在法国社会除王侯、公爵等大贵族外,还有许多处于省区乡村的中下层贵族,他们才是地方的真正领导者,对近代法国国家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二等贵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支持和赞同。“二等贵族”概念为法国史学界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使以往被忽视的中下层贵族成为关注的热点,也为探讨中央王权与地方势力之间复杂的权力斗争理出了一条重要线索;同时,在贵族区域性研究的基础上,为学术界关于近代法国贵族的研究提供了分层探讨的模式,使之更为细化深入。  相似文献   

3.
当许多国家的历史学家因历史学发展的不景气而惊叹“史学危机”时,法国的历史学却能够在学术界、文化界乃至社会生活中起着引人瞩目的重要作用。历史学家还成为众多电视剧的历史顾问或历史专题节目的制作人,频频露面,深受欢迎。而当代法国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年鉴学派占有主导地位。“从研究室到发行渠道,法国历史产品已几乎全为年鉴派所垄断,”“没有任何集团能在众多的领域都取得如此优势地位。”[1]这个学派不仅是法国的,而且已走向世界,并推动了欧美及亚洲许多国家历史学的发展。自19世纪中期起,在牛顿力学等旧自然科学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西方新理论和新学说的大量引入,中国史学界围绕历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展开了对历史学性质的深刻反思和理性争辩:或认为历史学是一门"科学",或认为历史学是"主观"学问,或认为历史学具有二重性,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或哲学。通过不同观点的往复辩驳,学者之间虽未能在历史学性质上形成共识,但对中国史学的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际存在的历史与历史学家所理解的历史不是一回事。尽管历史学家在“历史是什么”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巨大分歧,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对历史作出自己的描述和解释。虽然所有的历史学家都可能宣称自己所描述的历史是真正的、本来意义上的历史,但历史本体与历史描述之间的裂缝仍然是明显的。特定意义上的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作为巳然定型的存在,它是客观自足的,井不因任何外来因素而有所改变。相反,历史学  相似文献   

6.
对历史艺术的探讨在欧洲学术史上可说是源远流长,但是,从古代到16世纪上半期,这类著作系统论述的主要是"历史写作艺术"问题,而16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学者关注的是"历史阅读艺术".在论述阅读或理解历史的方法的过程中,法国学者完成了对历史的重新界定,法学的"历史方法"最终转变为历史学方法,为近代新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历史观是历史学的根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这个问题既是20世纪中外历史学家关于历史学性质争论的核心问题,也是20世纪历史学中关于历史评价方法讨论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以下两个论题:第一,历史学要成为科学,需要不需要历史解释?第二,在历史学的解释中,历史观处于什么地位?深入探讨这两个论题的内涵,将会有助于人们对历史学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8.
二战以来,世界史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历史的观念及其职能,历史学家对待自己工作的态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二战以前,大多数历史学家毫无疑问地是遵循老一辈历史学家在19至20世纪之交为他们确立的指导方针。大战后,新一代的历史学家开始对战前那种研究方式感到不满,大约从1955年起,历史学研究进入了迅速转变和反思的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巨大变化,使历史学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有人说,这种变化堪与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革命相提并论。这种评价相适否,暂不评论,但历史学在过去几十年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9.
自1965年起,以弗朗索瓦·孚雷为代表的法国大革命修正史学与以阿尔贝·索布尔为代表的法国大革命传统史学展开了长达三十年的论争.这场论争具有鲜明的法国特色:孚雷并不单单纠缠于细枝末节的观点,而是直击传统史学的史观和方法论,并提出了一种替代性解释方案;孚雷以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为制度依托,抨击的是传统史学以巴黎一大为基地的制度性霸权;孚雷力图解构传统史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暖昧关系,质疑的是历史学的客观性问题.这场论争对法国大革命史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不论是传统史学还是修正史学,均借此推陈出新,拓展了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0.
法国历史学家多年来激烈争论的焦点是如何理解权力问题。用马克·费罗(Marc Ferro)的话来说,就是“法国历史学争论的舞台,呈现了它本身的内战情况”。十九世纪以后,法国历史学可以说处于两个传统的交叉口。一个传统是继承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明确人类和文明的关系。另一个传统则将重点放在与政权  相似文献   

11.
海登·怀特认为,历史叙事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特质决定历史叙事必然具有修辞色彩。史学家将零散琐碎的单组历史事件转化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蕴涵开头、中间、结尾的完整故事这一过程,势必伴随情节化解释、形式论证式解释、意识形态蕴涵解释,这个过程无法绝对摆脱史家个人的主观好恶和情感偏好,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诗性构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80年代是法国旅游史研究的转折期,法国的历史学者通过其第一批旅游史研究成果,革新了旅游领域的某些定义,开始阐释旅游现象并为其划分周期。借助多学科交叉研究,历史学者在旅游研究中引入了“文化研究”等新思想。旅游迁徙引出的特性/身份问题、区域旅游发展、旅游地类型的开创与扩散等话题也受到其关注。与此同时,还有很多领域值得历史学者深入钻研,如旅游经济,如长期被忽视的法国政府在旅游发展中发挥中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先进理论的形成都是有其思想资源的,马克思历史观的形成同样如此。从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系统分析,以及马克思历史观形成理论进路的考察,不难发现,马克思的历史观主要是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古典政治经济学家、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等在历史观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这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历史观的理论,理所当然地构成马克思历史观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皮尔逊教授从文化传统差异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史学研究中对"客体”的过度偏重,以及西方学者更注重主观参与与历史客观的结合的两种不同的历史观念及其利弊得失.中方学者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皮尔逊教授观点的同时,还指出了道德评价在历史研究中的意义,认为历史研究既要主观地从多种角度去考察,又不能淡化原始文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5.
相比较魏晋,隋唐两宋时期的道教史学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真意识,众多道教史家将求真视作自己的撰述原则,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史学实践,撰写出不少质量上乘的信史之作。但同时,曲笔记载也成为这一时期道教史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面。道教史家或为当权者歌功颂德,或对自身恶行避而不载,又或向佛教进行刻意攻击,以达成"籍为私惠"、"持报己仇"的目的。且由于宗教特性,道教史学的求真意识与曲笔记载表现出了比世俗史学更为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西方史学和史学理论领域中,客观性这一历史学传统的核心价值和信念遭受了两次较大的冲击: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学相对主义思潮以及70年代以降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叙事主义就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史学理论领域的主要体现。相对主义以历史学所无法离弃的选择性和主观性、叙事主义以标示出历史文本的伦理和审美的层面以及对于历史文本整体特性的强调,而对客观性提出了质疑。但历史学的客观性在经历这些冲击之后,并未丧失其成立依据,我们需要在更为谨慎、更多限定的意义上来讨论客观性。历史实在和历史学家的技艺,既是我们维系历史学客观性的依据,也是在进一步对其进行探讨时所需要着重考虑的要素。  相似文献   

17.
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史官问题的辩论,发生于九世纪初唐宪宗元和年间。韩、柳辩论的问题,表面看来是史官可不可作?可不可有作为?如可为,应怎么作?其实涉及史官的职责、史官的命运、史馆的建置以及史学与政治的关系等等,可谓中世纪前期近千年以编纂当代史为重心的文化体制的一次总结和回顾。正因如此,就成了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中的一道难以回避的论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史学理论大家刘知几、章学诚均提出了有关史家修养的理论,刘知几认为史家应具备"才、学、识",章学诚在继承刘知几史家修养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史德",丰富和发展了史家修养理论。刘知几、章学诚均重视"才、学、识",但刘知几最重"史识",章学诚尤重"史德"。比较和分析二者的史家修养理论,不仅能使我们发现他们理论的异同,深刻理解史家修养理论,而且对当今史学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功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了汉译法教学理念以及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探索。汉译法应当以发展学生法语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理念。教学材料要务实,要让学生掌握和积累与社会发展有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课堂教学采取中外教师联手进行,实现中法教师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即语法意识,惯用语意识、跨文化意识等。这门课程的关键是让学生感悟内化法语语言,深切了解法国文化,以提高法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吴原元 《东方论坛》2014,(2):32-36,61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学人赴美渐成潮流。在这股赴美洪流之中,不乏从事中国文史研究之人。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赴美中国史家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相继归国。促使大多数赴美的中国史家最终选择归国之原因主要有美国汉学的边缘性及其薄弱、美国对华人学者的歧视、中国史家强烈高亢的民族意识、新中国的吸引与积极召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