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生产率矛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 年代提出的信息技术生产率矛盾问题已得到广泛的关注,信息技术对生产率可产生直接和间接作用。分析了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给出了生产率检测模型,提出注重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率、促进社会进步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计算1995-2011年我国省际碳生产率,分析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碳生产率水平差异较大,东部远远高于中西部;2006年前西部碳生产率高于中部,之后中部反超西部。另外,提高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中,技术进步对我国碳生产率起到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而对外开放度、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对碳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不同程度的负效应。要提高我国碳生产率,缩小区域间差距,各省市应根据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本省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提高碳生率;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缩小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碳生产率的差距;利用技术引进与研发综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安徽17个城市2000~2007年间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通过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测算与分解,分析了安徽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泉、区域差异原因与跨期生产率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技术效率制约安徽能源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技术进步是安徽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工业企业具有较高的进入率与退出率,而且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也比较大.利用1999-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对企业的进入退出行为进行分析,并应用Melitz和Polanec提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动态分解新方法,可对我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递增的,这主要是由存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递增和市场份额的变动贡献的.退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比存续企业的低,除个别年份外,新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低于存续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  相似文献   

5.
科技服务业试点对于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利用2005—2021年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中介模型研究科技服务业试点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试点能提升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人均消费支出在科技服务业试点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科技服务业试点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间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应进一步发挥人均消费支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科技服务业试点政策要支持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非参数前沿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研究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由山东半岛四个主要沿海城市2008—2013年的统计数据,计算Malmquist指数,结果显示:这6年期间,各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技术改进是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原因;然而,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同时,技术效率却降低.  相似文献   

7.
构建GML指数测度25家农村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剖析公司治理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模型对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样本农村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明显提高,个体间的增速差异逐渐缩小;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频率和自有资本比率的提高对生产率的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股权制衡度和市场份额的提高不利于生产率的增长;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和监事会规模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9—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使用OP方法计算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考察行业加总生产率的动态变迁。基于此,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加总生产率年均增长8.88%,存活企业(在位企业)是行业加总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来源,其次是企业退出的贡献,而企业进入的贡献很小。存活企业对行业加总生产率的提高以企业内成长为主,企业间配置效率改善为辅。研究还发现,国有企业在自身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速上都显著低于民营和外资企业,但国有企业在"抓大放小"改革中,通过改善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提高企业进入和退出的贡献,能够显著缩小同民营和外资企业在加总生产率方面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采用土地生产率分解法,将农业增长的决定因素分解为导致土地生产率增长的非结构优化因素和结构优化因素,利用中国1979-2006年土地生产率的数据,分别估算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农业结构优化对农业增长贡献相关因素,发现农户对农产品价格预期的准确性对其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环境规制与中国大中型企业工业生产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采用DEA-like模型计算2001-2007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水平.其次,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环境规制与工业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单位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减少一个单位,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将分别增加0.008 0、0.003 5和0.004 3.再次,从影响技术创新、改变产业结构角度探讨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生产率的影响途径.最后,提出了环境规制背景下提高中国工业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查微观数据,利用拓展的Nicholas Bloom等 [1]的模型分析了研发强度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强度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考虑地区集聚经济因素后发现,马歇尔集聚经济较强地区的企业,研发强度对其生产率有正向影响较大;雅格布斯及克鲁格曼集聚经济较强地区的企业,研发强度对其生产率的正向影响较小,这些地区的企业研发普遍存在“搭便车”现象。此外,研发强度对集聚经济差异地区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还受企业规模及企业所有制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裁员是企业常见的战略调整手段之一,裁员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利用世界银行中国调查问卷,重点探讨裁员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裁员会显著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论通过了相关稳健性检验。机制探讨发现,裁员会通过加剧幸存员工的工作强度从而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而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能够有效调节裁员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利影响,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低,越能缓解裁员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正式工、非国有企业、中小微型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的裁员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更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97—2016年中国大陆31省区面板数据,在较为全面地测度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基础上,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考察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直接影响与间接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998—2016年中国农业绿色生产率不断提高,其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东、中部省区农业绿色生产率整体水平较高,东北三省次之,而西部省区最低。省份间农业绿色生产率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农业产业结构是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一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不仅受到本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直接影响,还受到邻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间接溢出。因此,新时期更应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优化升级在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农业整体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企业性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为基础,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就企业性质通过研发效率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内资企业性质降低了研发投资效率,从而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中国有企业的阻碍作用最为明显;外商投资企业性质则有利于发挥研发投资的功能,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来自轻重工业分组的回归结果表明,不同行业中企业性质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轻工业国有和私营企业性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不显著,而重工业企业与总体样本的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有关产品多样性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随后利用我国2001至2009年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我国的出口产品多样性与生产率大致上呈现出了负相关性,而且结果是稳健的。但对于具有不同特点的行业,其影响会有所不同;(2)从总体上来看,R&D投入和行业规模都对生产率有正向促进作用;外资因素和出口密集度也同样表现出了积极的影响;(3)本文没有发现加工贸易单独或通过多样性降低生产率的确切证据,这说明加工贸易不是导致我国出口产品多样性负作用于生产率的主要原因;(4)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产品多样性有着不同的作用,其对前者生产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对后者生产率影响则是较为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研发效率对企业研发决策、全要素生产率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建立包含研发效率的企业生产模型分析研发效率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使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测度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研发效率,发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研发效率呈有规律的分布。利用计量方法检验研发效率对企业研发决策、全要素生产率和盈利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研发效率较高的企业更加倾向于增加研发的强度和规模,研发效率与生产率具有正相关性。有证据表明,较高的研发效率可以明显提高企业研发投资的利用效能,使得有限的研发投入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生产率;提高研发效率对于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明显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衡量一国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决定着一国生产率水平的先进与落后。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开放倒逼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一项较为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们运用面板DEA-Malmquist指数法可以测算出2002—2011年我国29个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实证分析出口贸易、基础设施等对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经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出口贸易、基础设施等经济活动通过影响本省TFP,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将其作用传递和迭加到邻近省域全要素生产率上,基础设施对我国省域全要素存在较为显著的负向关系,出口依存度、出口贸易及FDI对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电力、钢铁、石油、建材、采煤、化工等六大高耗煤产业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实证测算这些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要素。结果发现,样本期内六大高耗煤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且高于同期整个工业的水平。就产业比较而言,钢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而建材、采煤和石油产业增长最慢。从时间趋势看,六大高耗煤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波浪形变化趋势,但2004年之后逐渐趋于稳定。此外,六大高耗煤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引起,效率贡献有限,且样本期内规模效率的年均退化率为1%。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的有效机制,是保障农业稳定生产和提升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选取201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了我国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正向的空间相关性;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考察不同形式的空间计量模型和权重后,这一结果仍然具有稳健性。因此,提高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是提升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中国31省市自治区2004~2008年的零售业数据,对中国限额以上的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中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且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推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