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园林桂花造景历史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花是中国十大传统花卉之一,中国古代用桂花造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汉早期桂花就与中国园林结缘,魏晋六朝时期桂花成为园林造景的材料之一,唐宋时期将其广泛用于造园,并在明清时期成为私家园林造园的主要材料,达到了无园不桂的程度,近现代更是被发扬光大。中国古代园林之所以植桂造景,是因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关于桂花,有无数美妙神奇的神话传说,同时它也是古代科第吉兆和高洁品性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从民俗活动走向园林游赏--曲水流觞演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曲水流觞是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重要手法和程式之一, 其景观意趣和造景理法深刻地反映了传统园林的特点。曲水流觞有着悠远的演变历程,研究其发展的过程对理解传统园林艺术,探索我国现代园林设计之路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结合民俗材料、文学作品和现存实例,初步考证了曲水流觞活动从民俗活动走向园林游赏的发展过程,探讨了曲水流觞景点的主题、意境、文化内涵及其形式变化,并由此诠释了中国传统园林“人与天调,天人共荣”的理念和“一法多式”的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3.
浅谈竹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竹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竹文化深厚的意蕴对竹子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竹子在园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在现代园林中,竹子造景是植物造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中竹子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园林诗与古典园林相伴相随了二千多年,二者在"情景交融"中相汇,在相互观照中不断发展.园因诗盛,园因诗传,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园林诗的审美观照.中国古代园林诗对古典园林的审美观照主要表现在向园林注入意境之关、章法结构之关、虚拟景物特性之美.融汇时代精神,将这些美的因素注入园林的设计、建造当中,是当代中国园林建设保持民族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园林工作者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所谓"石无定形,山有定法",说的是中国传统园林之道[1].自古以来,园林总是与诗歌联系在一起.读园就如读诗.事实上,不管是园还是诗,都是对自然的摹仿.中国如此,西方亦然.胡家峦教授<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与园林传统>(以下简称<园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循着园与诗之间的亲缘道路,探究了英国诗歌与西方园林传统之间的文化渊源和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玉兰花文化及其园林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兰历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都广泛运用玉兰进行植物造景。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总结工作,重点从花文化的渊源与表现形式、美学价值及园林应用3个方面对我国传统名花——玉兰的文化传统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我们加深了解这一重要园林花木所包蕴的精神内涵,及推动其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人们依托植物为生,与植物为友,借植物抒发感情、阐述哲理。涵蕴意境就是中国园林意境的深化,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法则的精髓,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实际上就是以景为经,以情为纬,编织情景交融的植物之美。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融情入境、涵蕴意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托物言志"、"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城市建设运动中出现的忽视地方园林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本文从地方园林文化的传承问题入手,结合“汇芳园”的修建及特点,探求历史园林文化与城市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如何继承和发展地方历史园林文化遗产,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进现代设计文化之中,形成以特色地区为基础的风景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城市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总结了“汇芳园”设计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园林建设中应注重对潮汕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实现地方历史园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璀璨的明珠。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把建筑、山水、花木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出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景区。其中,尤以京西的"三山五园"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三山五园是研究清史和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一、"三山五园"称谓的由来研究三山五园,首先要定位。所谓定位,一是要明确其称谓,二是要定历史地位。定称谓就是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古代园林与中国的古代诗画,尤其是与唐诗宋词和宋元山水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古人对于诗画,讲求“以意为主”,“意犹帅也”,“贵先立意”,对于园林,古人刻意将自已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所描写的意境溶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以表现生活意趣、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因此,园林的构造总是具有某种“立意”的。没有“立意”,园中设置的各部分景物就很容易因缺乏艺术灵魂的统率而难以成为情意贯通、风格和谐的艺术整体。苏州古代园林名扬天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它筑园有“立意”。下面,试就沧浪亭、网师园,拙政园的“立意”和“置景”略作论述,以俟来者。  相似文献   

11.
原始社会屈肢葬是氏族内部的丧葬习俗之一,它和贫富分化、社会地位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12.
阿拜多斯墓地是古埃及前王朝、早王朝墓葬地之一。近年来 ,在该墓地的考古发掘过程中 ,取得了许多新进展 :在U墓地发现了所谓的“蝎王Ⅰ”的坟墓 ,在B墓地重新界定了坟墓的主人 ,在进一步考察第1、2王朝墓葬群的基础上发现了许多遗物。这些新发现将会对埃及史、埃及学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发现于新疆罗布沙漠中的小河墓地,古代遗存十分丰富,几乎把古代人类埋葬时的所有信息都完整保存下来,很多现象考古学家都无法解释。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小河墓地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既有世界性的文化因素,也与中华传统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展现了古代西域地区作为中西民族文化发展大融合的舞台所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陵邑是秦汉时期在关中地区帝陵旁建造的专供守陵、护陵和祭祀等需要的特别行政区。西汉关中先后有七座陵邑,其中咸阳原畔即有五座。西汉大兴陵邑之风有其特殊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原因。陵邑之设对关中经济、文教、学术和社会风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生态墓园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人们对各类殡葬方式的了解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传统墓地〉草坪葬〉树葬〉花葬〉海葬〉骨灰墙〉骨灰塔;人们最欣赏的殡葬方式依次为:传统墓葬〉草坪葬〉树葬〉海葬〉花葬〉骨灰墙〉骨灰塔;在最欣赏的殡葬方式选择中,57%的人选择了墓葬,43%的人选择了非墓葬;人的年龄越大选择墓葬的人数比例越高,成正比;只有花葬、树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殡葬方式,其中树葬是最生态的殡葬方式,生态墓园最主体的任务是生态殡葬方式的推广。由于目前人们的殡葬观念处在从传统墓葬到生态殡葬转变的过渡期,现阶段生态墓园推广还有一定的阻力.但生态墓园和生态殡葬方式是我国殡葬方式的必然趋势,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6.
位于关中地区的十一座西汉帝陵,在位置和布局上是否有规律,一直引来人们不断的争论,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其陵寝兴建必然符合当时社会的“礼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周公庙墓地性质管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岐山周公庙墓地目前的考古发现,认为其性质为周王陵的可能性很小,而极可能是周公家族墓地。作为西周政治中心的丰镐一带,或仍然是今后寻找周王陵不应放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节约型社会中的上海公墓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墓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也许被许多人忽视,但如应对不但势将影响城市和谐发展。由于公墓土地消耗的不可再生性,按照目前上海市民公墓消费模式,到本世纪中叶死亡人口将累计到“千万大军”,公墓将蚕食着上海宝贵的土地资源。节约型社会对上海公墓的节约型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要求。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政府在立法、管理和监督工作中,要体现建设上海“节约型公墓”的原则。消费者要自觉树立节约型消费方式,逐步转变观念,以先进文化和科学态度进行公墓消费,选择节地葬式和不占地葬式。行业协会要在政府、公墓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上海公墓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公墓”战略思想得以落实。建立节约性公墓的创新机制,使上海的公墓建设用地进入循环利用状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20.
在引发过反犹与阴谋论讨论的小说《布拉格墓园》中,安伯托·艾柯将犹太人长期遭受的伤痛归结于基督教社会的强加之罪,指出"犹太阴谋"的实质为共谋者背离现实的捏造。基于艾柯"阴谋生成""阴谋接受"理论下的阴谋建构模式,解释了犹太阴谋论缘何能被反犹人群接受并利用,而文本历史脉络观照下的"阴谋检验"最终将还原阴谋的原型。这四个层次彼此依托、层层递进,形成艾柯复杂而立体的阴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