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现代性的当代状态,全球化已成为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关注热点。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游离于全球化之外来寻求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教育问题同样如此。由此,立足于全球化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互动中把握当代中国教育的走向,不仅有助于我们在一个新的时空平台上拓展教育学的广度与深度,而且有助于我们形成一种新的教育学话语。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时代,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应选好切入点,注重历史和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教育;突出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的教育;加强开放意识、全球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拓宽视野,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这就是: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重视关于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重于一切的价值理念和保持正常民族心态的教育,突出“强国”意识和爱国理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虽然文化帝国主义论者大多认为全球化是一种神话,但是,全球化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全球化要求人们自觉地树立全球意识。在我国新闻教育领域,重点要解决好媒体的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我国广电管理体制的改革既是国家主管部门应对全球化及中国加入WTO以后的环境,做强、做大广电媒体的重要举措,也因为我国广电媒体的任务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为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体变革,中国的新闻教育必须树立全球意识,走向国际化。新闻教育较先进的高等院校,应争取使新闻教育具有对外平等交流的地位和实力,逐渐争取中国新闻教育在全球新闻教育领域的话语权;一些广电教育刚刚起步的高等院校则可以在短期内实施"技术模仿"战略,坚持开放性、国际化、全球化,高起点、高标准地探索与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广电教育模式。在广播电视新闻高等教育中,应该加强这种观念:新闻不能变成媒体。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强大挑战。在世界范围内,随着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民族国家的权力在不断削弱;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世界大国,特别是美国也在不断扩展自己的权力与影响。全球化背后的实际动力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实质必然激起弱小民族的抵制和反抗,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主义意识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变得越来越强。只要强势国家的资本扩张在继续,这两种对立势力的对抗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开放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意识是国际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的全面开放,开放的世界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快培养大学生的开放意识与心态。思想政治工作要把高校学生自发的开放与国家主动的开放决策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内容、工作方式、交往渠道等多种形式探索培养学生开放意识的新途径新方式。  相似文献   

7.
国家与民族形象意识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是维系国家与民族稳定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对国家与民族的热爱意识、归属意识和认同意识是国家与民族形象意识的主要内容。培育国家与民族形象意识有助于公民形成政治主体意识、政治认同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全球化、网络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着国家与民族形象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处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和过渡时期,各种非主导价值观、支流文化与国家所倡导的主导价值观形成了一种共在、共处的局面,这就给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和民族意识,促使了民族主义的复兴.在这种形势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以宽容态度对待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对大学生加强主导价值观、法律法规和全球意识教育,有意识地培育大学生树立全球化与民族化的辩证统一观念,并在社会活动中遵循参与和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9.
开展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重要环节。构建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导向相一致、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改革的步调相协调、与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相融合的青少年公民意识养成机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国家、构建公民具有国家归属感的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应试教育、趋缓的体制改革步伐和旧有的历史认识误区是当前公民意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可操作性强的青少年公民意识养成方案,找出与社会生活相接轨、与普世伦理相衔接、与青少年教育规律相符合的教育方法,是当前德育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0.
论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如一把"双刃剑",它既使人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更广泛、更深入,又使人类之间的鸿沟更深广,矛盾更复杂。由于全球化时代仍然存在国家利益的冲突,同时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方面的安全都受到来自别的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爱国主义意识,加强对国人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全球化时代需要理性的爱国主义,即要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以战略的眼光理性地处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一切从国家和民族的大局着眼。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必须要注意在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的方式与途径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渤海国的历史,作为中国东北史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直备受国内学术界的关注。2012—2013年渤海史研究的成果十分丰富,且多有创新之作,在渤海史研究领域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是金石柱、李东辉的《地理学视角下的渤海史研究》、蒙古学者阿·敖其尔勒·额尔顿·宝力道的《蒙古境内的渤海考古学文化遗存》、程妮娜的《唐朝渤海国朝贡制度研究》、郝庆云和魏国忠的《渤海韩辐再厘定》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的税收面临三大严竣问题:税收杠杆对科技进步的支持滞后,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也缺乏支持,对发展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对国民提供社会保障都不利;税收立法层次低、刚性不足,造成税收执法难;国民的纳税意识薄弱,偷漏税蔓延,税收流失严重。税制建设完善的对策必须包括对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事业,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支持的税种的设立;税法体系的完善;提高公民纳税意识和狠打偷骗税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3.
魏晋时代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审美文化的形成,其重要的标志之一,便是人们传统的观念,由此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的社会伦理,转向了道家所倡导的自然宇宙,这种转型的认知标识,便是仰观俯察、俯仰自得的心态以及“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号召,其深层意蕴则是人与自然的协和共振。  相似文献   

1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 ,面向 2 1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无疑对于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 ,对于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早日全面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 ,作为连接东、西部地区的桥梁 ,中部地区应发挥哪些作用 ,如何进行正确的战略定位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家结构形式是一国内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国家作为一个组织的外在表现形态,其实质是国家结构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组织关系。目前,国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联邦制与单一制,但其划分标准已经明显滞后,应提出“形式-实质”的二元标准。文章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指出由于特别行政区制度并没有改变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只丰富了其内涵,所以据此判定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复合单一制。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面临着传统和非传统两类安全隐患;同时,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以及在这些思想影响下的恐暴活动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另外,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体制与宏观调控之间关系的调整所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凸显,这些问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家安全形势,习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观点的提出,要求我们努力保障人民权力的顺利实现,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兼顾整体与部分,转换处理国家安全问题的思维方式。为此,我们应在高校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工作中做好国家安全观的认知教育,讲清这其中的道理;更新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理念,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实效性;加强高校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营造国家安全教育环境,落实国家安全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失败,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改革,再到所有制、分配、市场调控方式的突破;从与“大民主”共生的“无法无天”灾难,到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缺一不可,再到民主、法治、德治须三位一体;从与党的领导交织的事实上终身制的后患,到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党政分开与废除终身制,再到党的活动要以三个代表为出发点和归宿;从无人民军队与巩固的国防就无人民的国家与福利,到精兵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军新思路、再到四大建军要求、科技建军、依法建军思想;三代领导人的探索表明,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坚持与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尚可喜是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从1623年到1634年他一直为明朝东征西杀,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广鹿岛副将。尚可喜是忠于明朝的,功不可没。他背叛明朝不是其主观因素决定的,而是明朝当中的一些势利小人出于个人的私怨逼走了这位忠臣良将,完全把他推向了清朝方面,使他为清朝出生入死,成为清朝的开国功臣。从他归附清朝来看,他有他的特殊情况,不能将“汉奸”之类的称呼加在他的头上。  相似文献   

19.
以孙立平的“过程-事件分析”为学术起点,基于国家与农民的视角提出新农保推行的“过程互动模型”,明确其层面、阶段和研究单位,尝试构建一个新农保研究的分析框架,用以观察和分析当下中国乡村正在推行的新农保及其背后蕴藏的国家一农民关系的新变化。研究发现,在新农保的政策制定中,农民的部分权益牺牲在中央-地方的博弈之中。农民的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缺少独立性,但理性化趋势明显。新农保推行过程中国家-农民间的互动彼此形塑,一方面是政府向服务型转型,另一方面是农民自身权益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0.
自1973年河北平山中山国墓葬遗物出土以来,久已湮没的先秦中山国史研究始蔚为热点。学者们从相关领域入手,深入探讨了有关先秦中山国族属、文字、器物、疆域、世系、政治军事制度及经济发展状况等诸方面的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先秦中山国史的研究工作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