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和官僚制为基础的传统公共行政以效率和经济为核心价值。新公共行政学派强烈批判了传统公共行政的效率和经济观,认为必须把社会公平引入公共行政中去,并作为其基石和核心,才能体现公共行政的精神。公共行政道德化是社会公平的现代启示,它包括公共行政体制的道德化和行政人员的道德化两个维度,包括从行政人到公共人、从顾客到公民、从管理到服务、追求公共性4个基本意涵。  相似文献   

2.
西方学界从制度角度进行政治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派是以奥斯特罗姆夫妇为代表的印第安纳学派。该学派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分析理论,并将之运用到公共产品供给、大城市治理、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以及联邦主义、地方政府和公共行政等广泛领域。我国学者在译介该理论的同时,也不断将之运用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实践。在此过程中,普遍存在对该学派理论的"误读与泛化"。  相似文献   

3.
前言新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把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学的核心价值,重新诠释了民主的含义,从而对主张事实-价值二分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做出了彻底的批判。新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学理论和实践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论坛中精选了公共行政学专业五位博士生的佳作,对新公共行政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评论。令人惊喜的是,虽然新公共行政的核心主张已为广大公共行政学的学者所熟知,这个论坛的五位作者却采用了五种不同的视角展示了他们对来新公共行政的理解和评价。颜海娜同学的文章从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批判、社会公…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新公共行政运动是公共行政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嬗变,在整个社会处于骚动和对政府持不信任态度的背景下,一批年轻的公共行政学者对公共行政的发展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这场运动以其极具挑战性的理念对公共行政后续发展中的许多思潮,包括民主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运动和重塑政府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过去一个世纪是官僚行政迅速发展的历史,也是其不断遭到批判和改造的历史。本文从官僚行政的形成与缺陷出发,分析了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三个西方主要的公共行政理论对传统官僚行政的批判与反思,以期对我们正确认识官僚行政和我国公共行政学的理论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孙卓华 《东方论坛》2013,(3):30-34,61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他对公共行政领域不断进行反思、批判和重构,其行政思想彰显出对公共行政学和公共行政实践的人文关怀。从行政哲学视角看,其思想体系大体可概括为公平至上的行政价值观、后逻辑实证主义研究的方法观和民主行政的伦理观三部分。其思想具有明显的温和式批判的特点,即不完全打破旧理论建立全新理论,而以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纠正和完善为主,其意图是保证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本质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弗一直关注公共行政中社会公平并不断反思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从事与公共行政相关事务的人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从英国传统文学学科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文化研究"或"伯明翰学派"已经受到了不同学科学者长久的关注。作为该学派思想集大成者的斯图亚特·霍尔为该学派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考察西方世界学者关注霍尔思想问题,诠释其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和文化内核,剖析这些学者关注霍尔思想问题的局限性,能为我们当下国内学者深入思考霍尔思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整个历程中,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奠定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调.这种对政治与行政有点天真的区分一直困扰着后来的公共行政学理论与实践多年.围绕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的弊端而进行的反思与批判,客观上推进了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以异化理论为基本依据,以马克思的彻底批判精神为宗旨。简要地概述,对现代性的批判起始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经由法兰克福学派的支配理论,最终以马尔库塞的单向度人为"典型"模式。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是马克思对现代性诊断和反思的继承与拓展,继承着人类最可贵的批判和超越精神。这为我们理性考察当下的现代化进程树立了标杆。  相似文献   

10.
在受新公共管理影响之时,不能忽视对它的批判,西方的公共行政在学术上不但没有被新公共管理化,而且在相互激荡中更加促进学术创新。公共行政民主化或称民主制的公共行政,在对新公共管理批判的理论中的独特性,彰显了公共行政立足于人类实践理性的根基。但也不能仅仅从公共行政民主化的努力与新公共管理的对立来审视,还要看到二者有融合可能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政府在职能上日趋“掌舵”而非“划桨”,社区公共管理,作为公共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受到学者的认同与重视。文章在分析社区公共管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着的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互动机制进行探索与分析,揭示社区公共管理互动机制的运行原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前的公共行政研究深受英美国家的影响,欧洲大陆国家的公共行政研究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尚未进入到我国学者的视野中。研究视域的局限会影响到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通过简要论述法国和德国公共行政的历史塑造因素以及近些年来的公共管理实践,引出两国区别于英美、但又各自不同的公共行政研究范式。法国和德国的公共行政研究给我们如下启示:应加大对欧洲公共行政研究和公共管理实践的关注;应从历史-制度的视角来进行我国的公共行政研究;应开拓多元的公共行政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3.
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行政学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得以陆续恢复,并在接下来的20余年中得以快速发展,可谓硕果累累。在表面的繁荣背后,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也存在着一些危机和隐患。实现行政学中国化应该以关注中国本土的公共行政问题为基础,以西方行政学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系统为工具,关键在于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从具体的研究方向来看,比较行政无疑将成为中国公共行政学未来潜在的强劲增长点,其学术价值和发展远景已经越来越引起中国公共行政学界广大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112,自引:0,他引:112  
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是 2 0世纪 70年代后在特定背景下发展起来并产生广泛影响的政府治理理论以及运动。它为政府管理与改革以及公共行政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野。管理主义存在着许多值得反思与批判的缺陷 :基本价值的偏颇、对市场机制的迷信、公私管理的混淆、不当的顾客隐喻等。 2 1世纪公共行政的重建需要关注公共行政的公共性 ,关注政府与社会、市场、公民的互动 ,不可陷入偏狭的陷阱  相似文献   

15.
"二战"之后,公共行政研究进入了理论检讨与反思的阶段,一大批拥有战时美国联邦政府就职经历的学者成长为公共行政学术研究的主力军,并根据其实践经验而在公共行政研究中作出了新的理论发现。首先,作为许多战时政策与政治活动的实际参与者发现了公共行政是与政治不可分割的,并因此而对政治——行政二分原则产生怀疑甚至作出否定;其次,他们在认识到了公共行政的政治属性之后而对公共行政的"价值无涉"观点提出否定,要求公共行政以明确的价值追求为宗旨;最后,无论是公共行政的实践还是研究,都表现出了开放性的特征,在实践上,由于越来越多地卷入到了政治过程而更多地面向研究者开放,在研究中则与其他学科开展越来越多的互动,从而使公共行政的发展进入一个公共性与开放性同步增长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组织理论中,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就是假设人类的行为是理性的,因而对组织的研究总是局限于研究基于人类理性所产生的规范和制度。而自从弗洛伊德(Freud)创立精神分析方法以来,很多的学者开始运用这一方法来解释组织的行为,创立了精神分析的组织理论,其中,戴蒙德(Diamond)就是著名的代表。精神分析方法在组织理论研究中的运用,拓宽了公共行政研究的视野和思路,但同时也把组织理论从传统发展到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过于强调人类行为的非理性,使得对组织的研究易于陷入不可知的状态。可见,精神分析方法对于公共行政学,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西蒙与沃尔多之争(以下简称"西沃之争")被公认为是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最具启发性的思想交锋,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蒙与沃尔多围绕公共行政学学科"身份"问题、事实与价值关系问题、价值观问题、思维与表达方式问题、文本的误读问题进行了立场相反的辩论。这场争论不仅促使公共行政从热衷于效率价值的追求转变为更多地民主价值关怀,积极地改变了人们对于规范价值的态度,而且形成了西方公共行政学者社群对于公共行政学学科身份危机的两种不同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8.
研究方法对公共行政研究至关重要,它影响公共行政知识的生产方式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质量水平。定性研究方法在公共行政研究中已经突显出一定优势,但需要注意其在中国公共行政研究中的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公共行政学的合法性危机与方法论径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行政学的危机不在于它缺乏一个统一议题,这恰恰是其优势所在。真正的危机在于,公共行政学研究方法的滞后制约或限制了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削弱了公共行政学指导公共行政实践的作用和功效。公共行政学必须形成一种适合于应用性专业领域的研究方法或传统,而不是照搬主流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学术界、实践界应当就适合于公共行政的合理研究方法和研究可接受性的合理标准不断地进行讨论、争辩、审议和论证,并用之来指导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