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法律位阶"是指在一国立法体系中,因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所形成的法律规范的等级体系.在我国,自治法规的上位法包括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以及与宪法原则相一致的其他法律,而行政法规能否构成自治法规的上位法则应区分不同的情形,不能一概而论.其中,依据特殊授权制定的符合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实质要求的行政法规是自治法规的上位法;而依据一般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与自治法规之间则不存在位阶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校自主权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因高校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而引起的法律争端越来越多 ,基于现代行政法理论 ,首先对高校自主权的性质进行了论述 ,认为高校自主权属于行政权力 ,高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的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而非民事法律关系 ,探讨了高校自主权接受司法审查的范围 ,提出了高校自主权法治化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为公立高校与学生管理的联结点,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公立高校与学生之间既不是简单的民事关系,又不是普通的行政法律关系.国家授权是公立高校制定内部规章制度的主要依据.把公立高校内部规章制度定位于抽象行政行为和自治规章,更有利于学校管理和校生纠纷的解决.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内部规章制度才具有效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因高校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而引起的法律争端越来越多,基于现代行政法理论,首先对高校自主权的性质进行了论述,认为高校自主权属于行政权力,高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的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而非民事法律关系,探讨了高校自主权接受司法审查的范围,提出了高校自主权法治化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学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与学生之间具有双重法律关系,既存在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也存在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即行政法律关系。学校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学校对学生给予纪律处分、颁发学业证、学位证等教育管理权,属于教育行政管理权的范畴。把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权界定为教育行政管理权,将学校与学生之间因纪律处分、颁发学历证、学位证等纠纷通过行政诉讼来解决,有利于在对学校管理权进行有效司法审查的同时,充分尊重学校管理自治权。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与学生的双重法律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大陆法系公法学说中高校与学生之间主要法律关系演进的综合分析,结合我国的高等教育实际,我们认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双重关系,即部分为民事法律关系,部分为行政法律关系,前者完全不排斥民事诉讼,而后者部分排斥司法审查,部分可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救济.  相似文献   

7.
根据教育部第12号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范围做出了界定。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3种:其一,两者之间因教育教学活动而缔结成的法律关系;其二,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外部行政法律关系;其三,我国行政法学上所讲的内部行政法律关系。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析为:高校承担责任,他人承担责任,学生或家长承担责任,混合型责任。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处置方法为:建立大学生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立高校教育设施管理责任制度,建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制度。在加强防范的同时,高校还应该健全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置机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要以全力抢救生命为第一原则,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尽量减少损失,形成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试论高校的法律身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法人分类理论掩盖了高校性质,模糊了教育领域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在实践中引发了很多问题。"授权主体理论"是解决问题的权宜之计。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应当既包括民事法律关系,也包括行政法律关系,高校的法律地位应当具有双重性。借鉴国外"公务法人"理论,宜对高校事业单位的概念予以颠覆,采用新的理论,在明确区分高校与学生之间不同种类法律关系的基础上,确立高校的公法地位。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家公立高校作为“公法人”,一般纳入行政法范畴内的行政主体。我国相关法律将我国国办高校定位为事业单位法人是有缺陷的。在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属于行政主体中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应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从法律的视角来看,在高校与学生间实际上存在着两类性质不同的法律关系:一类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另一类则属于...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图书馆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图书馆学界和法律学界对此问题形成了合同关系、服务消费关系等不同观点。需要明确的是,高校图书馆不同于普通的图书借阅机构,它的非赢利性、非自由选择性、服务对象的特定性、适用规范的强制性等特性都使其区别于合同法律关系和服务消费法律关系的主体,同时,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职能部门,与学校一起担负着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是国家行使教育职能的化身,其权利来源于法律授权,高校图书馆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研究主要国家关于无因管理的实体法制度和法律适用规则,将我国未来《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关于无因管理的法律适用规则设计为:无因管理,适用管理行为实施地法.如果当事人之间曾存在其他法律关系,而无因管理起因于该法律关系,则适用调整该法律关系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有法律将公立高校定位为事业单位法人,这种定位无法揭示其在行政法上的法律地位。借鉴国外关于公立高校法律定位的理论以及特别权力、管理关系、基础关系、重要性理论的合理内核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公立高校除了应具备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也应具备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依据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要科学构建我国公立高校与学生的行政法律关系,必须树立权利本位的价值理念,科学界定公立高校的职权范围,科学考量公立高校的教育管理行为,加强监督的力度,拓宽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3.
招生环节的行政合同特征决定了学校与学生之间在学生就读的整个过程中都属于行政合同法律关系,而不是笼统的行政法律关系或民事法律关系.学校与学生之间行政合同法律关系的确立有利于正确认识和界定学校的管理权限,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实现学校的法治.  相似文献   

14.
"无因管理的法律适用"的立法设计与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研究主要国家关于无因管理的实体法制度和法律适用规则,将我国未来<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关于无因管理的法律适用规则设计为无因管理,适用管理行为实施地法.如果当事人之间曾存在其他法律关系,而无因管理起因于该法律关系,则适用调整该法律关系的法律.  相似文献   

15.
论学校与学生的行政法律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学校与学生间的法律关系是综合的。学校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是外部管理而非内部管理。因此,学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法律关系。这种行政法律关系相当特殊。  相似文献   

16.
高校管理法律关系性质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管理法律关系包括学校与学生,学校与教师及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在这三对法律关系中,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是主要的,决定着其他两个法律关系性质。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特别的民事法律关系(教育契约);教师是高校的代理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基于代理关系下的特别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7.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滥觞于德国,用于解释包括官吏与国家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等特别权力法律关系.二次世界大战后几经修正,以迎合民主、法治及人权思潮的兴起.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对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行政法制建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一是彰显维护人性尊严及保障基本权利之法律价值;二是科学合理界定高校自主管理权;三是厘清大学生享有的权利类型;四是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行政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高校惩戒学生行为是高等院校为教育或者管理之目的,依据国家立法和学校规范,对违反特定义务或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在学学生,所采取的致使学生承受不利负担并作出书面界定的非难性或处罚性措施。从法律角度看,高校惩戒学生行为引发高校与学生纠纷问题的实质,是高校缘何能惩戎学生,惩戒行为如何定性。高校在教育法律上存在三种不同身份,其中高校以教育教学组织者身份基于管理目的所为惩戒是高校自治行为,高校以法律法规授权身份行使行政职权所为的惩戒行为是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9.
违纪处分关乎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学者们对高校违纪处分行为的法律性质认识不一。违纪处分行为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高校违纪处分中普遍存在处分主体、依据、程序不合法等违法问题。违纪处分中应当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教育为主"原则,协调好违纪处分与学生受教育及就业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也有利于规范学校管理,推进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20.
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教育纠纷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应以该法律关系的内容即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的性质为标准,可分为因教育管理而产生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和因教育保护而产生的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根据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在立法上应设计相应的公平合理的救济机制来保障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