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出生于宗教家庭,深受清教主义影响,其小说《红字》表现了清教主义传统在人们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烙印。霍桑的宗教观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对清教教规的怀疑和困惑,使得他反抗这个传统,抨击这些虚伪的教条;另一方面,他又深受宗教思想的束缚,无形中用清教观去审视世界,审视人们的生活。这也使得《红字》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在纳撒尼尔.霍桑一生的创作中,清教主义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他的每篇作品都渗透了当时美国殖民地的浓郁的清教色彩。清教的善恶观,加尔文体制和“净化”思想等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3.
作为19世纪杰出的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自幼生活在一个清教徒家庭并深受清教徒意识的影响.在作家的整个创作生涯中,无论是在其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力作中都渗透着浓郁的宗教意识和作家复杂、矛盾的宗教观.前期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好小伙布朗>揭露批判了偏执僵化、虚伪自私、残酷冷漠的清教思想及道德准则,当然也充满了作家身上无法抹去的那种人人皆有罪的清教意识以及在此意识下产生的不能相信任何人,要怀疑一切的清教思想.后期创作的优秀长篇力作<红字>,对虚伪的加尔文教清教主义及其伦理道德进行了有力地抨击,但女主人公以真诚和勇气得到救赎以及男主人公在秘密的自责中获得解脱仍然渗透着浓郁的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4.
霍桑的小说大多主要描写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着重探讨社会道德和罪恶的问题。作者通过其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清教社会的宗教伦理观,抨击了清教社会伦理观对性爱、婚姻的严厉惩罚。霍桑的作品中包含了许多伦理因素。本文以《红字》为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通过对小说中悲剧人物的伦理身份及复杂的伦理关系的分析,解读霍桑小说中人物悲剧的成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霍桑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是发生在清教社会伦理背景下,悲剧人物改变各自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伦理身份,违背了清教社会宗教伦理道德标准是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经典作家,寓言体叙事是其作品中的基本叙事模式,对人性善恶的思考是其作品持久关注的主题.霍桑的寓言体叙事模式与其创作思想十分契合,他在丰富创新寓言体叙事艺术的同时,不断发展其创作思想,由清教传统走向人文主义.霍桑的叙事艺术与其创作思想相辅相成,二者的发展共同推动霍桑的文学创作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罗格·齐灵窝斯心灵的发展阐述了霍桑所表达的宗教意识,认为霍桑对 “恶”的评价视角是含混的,充满了矛盾的:一方面他戴着清教主义的有色眼镜,对旧的道 德观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认同,另一方面他将“恶”的起因归咎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扼杀, 并对人性的“善”寄予了希望。霍桑宗教意识的矛盾性与其家庭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霍桑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主人公布朗为了履行与魔鬼的约定而进行了一次森林之行,其实这是他为了探索人性世界真相的一次精神之旅.而从清教主义原罪论来看,这次旅行注定是痛苦的,因为他发现了人心深处的黑暗与罪恶.那么,死亡是否是他获得救赎的方式?这渗透着霍桑对清教主义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加尔文清教主义中的“原罪说”对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在他的创作思想中打上了深深的“人人皆有罪”的烙印,“原罪意识”成为霍桑小说中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不能忘却的《红字》:霍桑的清教主义紧箍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教主义不是霍桑所笃信的宗教信仰,却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清教主义是霍桑认识人类和社会的理论武器。而《红字》正是他捧奉给世人的一部清教主义特色的警世恒言。在这部小说中,霍桑用清教主义的眼光看待美国的经济腾飞和刚拉开帷幕的美国梦,他警告世人,社会的发展并不能代表人性的新生。  相似文献   

10.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经典作家,寓言体叙事是其作品中的基本叙事模式,对人性善恶的思考是其作品持久关注的主题。霍桑的寓言体叙事模式与其创作思想十分契合,他在丰富创新寓言体叙事艺术的同时,不断发展其创作思想,由清教传统走向人文主义。霍桑的叙事艺术与其创作思想相辅相成,二者的发展共同推动霍桑的文学创作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纳撒尼尔.霍桑的名篇《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不仅暗示了普遍的人性“恶”,而且展示了主人公从无知到心理失常、从信仰到怀疑的心路历程。文章应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从人格动力的角度深入剖析主人公布朗自我理想崩溃、人格异常及因此经历的焦虑和痛苦。布朗的痛苦具有普遍意义,反映了几代清教徒的内心折磨与痛苦,以及人们对清教教义从信仰到怀疑的态度。同时,布朗的心理变化也折射出作家思想上的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霍桑的小说《红字》及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两者复兴清教的主题。清教激励了美国第一代和第二代开国者,对于美国文化有贯穿始终的影响。霍桑在小说《红字》中为工业化初期的同代人指出了一条清教主义的道德完善之路;电影《红字》则表现了当今美国人向往和平、回归家庭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清教思想对霍桑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本文从霍桑对近现代科技的态度、人物心理的描写及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安排三个方面来解读霍桑宗教意识中的科技观、原罪观和善恶观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不伦之恋&无间地狱这一文学叙事模式来探讨《红字》中罪与救赎这一主题,特别是牧师丁梅斯代尔艰难、痛苦的救赎历程,并探析造成他在救赎路上的延宕之因,即清教思想的体制化和牧师自身的智性化倾向。同时探讨霍桑在清教主义语境下对普遍的救赎之路做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一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短篇佳作.作为一名笃信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原罪的思想贯穿于霍桑的多数作品之中.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霍桑用圣经原型构建了现代人类在伊甸园中的又一次堕落,同时也折射出霍桑的清教主义宗教观及科学观.  相似文献   

16.
霍桑的《红字》表现了清教传统思想在人们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烙印,人要抑制自己的个性,限制人们的各种欲望,这种禁欲主义是消除人们一切烦恼、无聊、痛苦的根本途径,倡导人们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实际是对人的精神摧残,对人性和人权的压抑。  相似文献   

17.
田甜 《南都学坛》2014,(3):68-70
霍桑的代表作品《红字》是一部以描绘各种矛盾为主导的作品。作品最大的矛盾在于霍桑对人性的赞颂以及对自我"原罪"思想之间的结合,霍桑被生命的热情所感染,同时自己却被传统的宗教文化所影响。清教教义与人性之间的矛盾,是霍桑思想矛盾的根源所在。深受霍桑矛盾思想的影响,《红字》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塑造上都存在矛盾之处,但也正是这些表述和写作手法上的矛盾所在,反而使作品充满了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8.
作为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纳撒尼尔·霍桑的作品总是与清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无论如何霍桑还是无法超越所处的时代,彻底摆脱盛行的超验主义语境对其作品的潜在影响。霍桑小说《美的艺术家》中艺术家欧文对于超凡之美的追求充分体现了超验主义强调超灵、自我以及自然的主要思想,从中也折射出19世纪超验主义对霍桑的影响以及霍桑对超验主义的辩证思考,引发身陷现代性危机的当代读者对于美及精神追求的凝重反思。  相似文献   

19.
霍桑的短篇小说《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女主人公贝阿特丽丝被刻意塑造为天使与妖孽的混合体:她天真美丽却剧毒无比,她是尘世美和善的代表同时也是恶的载体。贝阿特丽丝悖论的形象体现了清教原罪观中人类自堕落后的缺憾状态,表达了霍桑对于清教原罪意识的认同,也折射出霍桑童年经验形成的先在意向结构对其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霍桑的道德观中,除了清教主义的成分之外,不仅存有与清教道德观相异的观点,而且还有与其相悖和相对独立的某些观点,主要表现:(1) 对清教道德法典极端的苛严表示出相当的忿恨和不满;(2) 认为尽管人本质上的缺陷不可根治,但并非所有在道德方面犯罪的人都应被上帝罚入地狱;(3) 为了使人树立良好的德行,避免在道德方面犯罪,“智”(“head”)与“情”(“heart”) 必须达到和谐的统一。文章的结论为:霍桑的道德观具有多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