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亭友 《中华魂》2017,(12):8-11
习近平同志的十九大报告全面回顾并科学总结了5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站在新的时代高度面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强烈的使命担当,首次提出和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今后五年发展的主题和基本任务.文章立足于国家、地方政府重大需求,对新疆南疆三地州与全国同步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经济发展专题进行研究,构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新疆南疆三地州2000-2011年的指标数据进行监测,对2012-2020年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预测.研究显示:2011年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综合实现程度为82.64%,已初步实现小康社会;新疆综合实现程度为68.65%,尚未实现.到2020年,新疆小康社会的综合实现程度为82.28%.其中,克州综合实现程度为84.86%,和田综合实现程度为73.88%,喀什综合实现程度为89.53%,可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提出“投入倍增”、“内地第三产业前移新疆”、“收入倍增”、“稳定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南北疆应实行差异化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贫困是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党的领导制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通过建立系统完备的领导责任体系、资源投入体系、扶贫监督体系和政绩考评估体系,确保真扶贫和扶真贫;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识别体系、帮扶体系、政策体系、社会动员体系,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脱贫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扶贫方略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脱贫攻坚在全球贫困治理中彰显了中国担当。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让全面小康社会美景更令人憧憬,也令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更为人关注。一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词。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已走过10年历程。10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着任务重、时间紧的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发挥慈善实践的作用,更需要发挥慈善伦理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慈善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一致;另一方面,变革传统的慈善伦理,发挥慈善伦理对慈善实践的积极指导作用,有助于规范慈善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社会风尚的同时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揭示了党在新时代实现其历史使命的基本逻辑;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历史地位,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南;科学擘画了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和建设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基于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当前国内外环境的理性认识,更是要兑现我党发展战略的承诺.增强"三个自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坚持和增强"三个自信"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8.
小康社会理论来源于我国古代、近代的小康社会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小 康社会由百姓向往的生活状态发展为治国的一种社会模式,中国共产党把小康社会由理想愿景付诸社会 实践。 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的奋斗实践中,实现了“建构小康社会”到“建立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 会”到“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飞跃并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理论宝库,为中国 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也为世界减贫治贫贡献了中国力量。 总结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百年 奋斗”的历程和经验,对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目前,深入掌握公平正义的内涵及实质;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中的正义理论的优秀成果;立足我国实际,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路径,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环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是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革命老区孕育出来的红色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进,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与坚实基础,具有衔接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价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价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在实践维度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全面性、人民性和现实性的特征,体现了系统谋划、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精准突破的实践特质.回顾中国小康社会40多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体现了堪称"中国奇迹"的治理效能,对推进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进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习近平扶贫论述指引下的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不仅将使中国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也将极大丰富人类反贫困理论、拓展人类反贫困实践,为世界上仍然处于贫困之中的人民追求富裕安康的生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梳理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过程,“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接力推进进程;论证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 “中国梦”的关键一步;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发起全力冲锋;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的全面部署,我国一定能够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 国人民的千年夙愿。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存在内在的辩证统一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把握两者之间联系的本质内涵,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晰和准确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正确把握和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各种重大关系,不断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本世纪前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过去的10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课题组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80.1%,呈现出经济持续加快发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幸福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幸福教育因应创建"幸福中国"的需要,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继而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价值诉求.具体而言,幸福教育应通过创建以"幸福课堂"为重心的"幸福学校"来创建幸福教育环境,通过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培养幸福能力来提升人的幸福素养,从而塑造幸福人生,为创建"幸福中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7.
《源流》2020,(1):F0002-F0002
2019年12月20至21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研究部署2020年"三农"工作,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提供了重要遵循。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  相似文献   

18.
1979~2020年,是中国小康建设的40年。深度贫困地区小康建设经过四个重要阶段:1979~1992年,通过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为重要内容的第一次制度创新与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中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1992~2002年,通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心的第二次制度创新、西部大开发与大规模的扶贫攻坚,中国基本上建成小康社会。2002~2012年,通过以社会保障体制等为重要内容的第三次制度创新、新农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与大规模的综合扶贫,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以深化。2012~2020年,通过以精准扶贫制度等为重要内容的第四次制度创新与大规模的精准扶贫行动,中国得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度贫困地区小康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一,国家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在扶贫开发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二,国家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进行持续的制度创新,构建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三,深度贫困地区要结合当地资源,大力发展大农业、特色产业与二三产业,国家要通过城镇化积极吸收农民工落户;其四,国家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十五年义务教育,这是阻断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方法;其五,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国家要以信息化引导深度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中国小康建设40年,解决了8亿人口的贫困问题,对发展中国家反贫困有着弥足珍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20年中国将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不意味着中国永久消灭贫困。2020年后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反贫困的目标将从以消除物质贫困为主转化为同时消除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反精神贫困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从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统筹推进农村反精神贫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八大报告》中的这一段话字字如金、掷地有声。仿佛是在说,中国经济第二个黄金十年正在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