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0年以来,中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高校教师发展运动,而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也曾经历过高校教师发展运动。尽管中美两国高校教师发展运动发生的时间不同,但都是各自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产物,都发生过由教师学术发展向教师全方位发展的转变,也经历了由注重单一类型教师向注重所有教师发展的过程。同时,二者也存在着以下不同:推动高校教师发展运动的主体不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互促进的方式不同;高校开展教师发展工作的形式不同。美国的高校教师发展运动对中国有以下启示:高校要真正成为教师发展的主体;高校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师发展工作;高校要开展适切的相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心理疾病,而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易发群体。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是情感枯萎、人格异化、处事消极、自我效能感低等。引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相关理论和具体因素两方面进行查找。预防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可采取以下对策:教师应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和定位,社会和高校应注重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高校应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对教师的扶助力度、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等。  相似文献   

3.
如何发挥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势,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高校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高校管理者和理论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是应对上述挑战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有关需求激励原理,从高校教师的一般需求和独特需求出发,设计高校教师的综合激励机制方案。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成长和成才,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稳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是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基础。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人格榜样,学会真正关爱学生,用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教育学生,应当是教师的行为规范,更应当是教师对职业活动的一种境界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高校道德调控体系不健全、教师自我道德修养的不足以及市场体制不成熟 ,缺乏公正机制等因素的影响 ,致使高校师德建设往往停留在口号或决定上 ,而缺乏实际措施 ,造成高校师德建设缺失。为此 ,必须培育高校教师的教育伦理精神 ,加强高校教师的道德养成教育 ,培育高校教师的文化人格 ,并建立高校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 ,以确保高校师德建设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转职(转换职业性质、转换职业环境、转换职业角色等)是高校稳定人才资源、构建本校竞争力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高校教师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更是高校教师事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案例探讨,运用逻辑思辨方法在深入分析高校教师转职内、外部原因的基础上,厘清地方非“211”本科高校这一“中间层次高校”的教师转职风险、成本、动机之间的内生关系及其发生的影响,提出维持并提高高校教师资本的创新高校人力资本投资模式,即改进高校人事管理、职称评定、学术环境等制度;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引导,从而提升高校对教师就职的吸引力,完善高校进人、用人、留人制度等,最终增强教师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社会兼职是教师履行高校职能的具体表征之一。教师在社会兼职过程中,容易因其边界模糊而产生一系列异化问题,具体表现为权责边界模糊、利益边界模糊、行为边界模糊及信息边界模糊。而通过“边界理论”的视角可察觉高校教师社会兼职活动异化成因,主要可归为两个方面:制度边界的规范缺失和精神边界的约束缺失。因此,通过完善高校教师社会兼职制度规范,倡导高校教师自觉约束,从而构建清晰边界以期化解高校教师社会兼职异化问题,并推动高校教师知识价值的增值。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高校教师绩效管理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推行绩效管理有利于促进高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了加强高校教师绩效管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基本目标,遵循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原则,优化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高校师德建设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但不少人对于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尚不够明晰,为此,必须厘清高校师德的伦理意蕴,明确高校教师职业的伦理定位和高校师德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伦理价值。进一步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应从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充分发挥师德的伦理价值功能,发挥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师德成为教师的生命选择。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的"主体性"、"生活化"特点决定了潜在课程对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德育潜在课程的实质是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能动而现实的交往实践过程。这一交往实践过程是动态的、双向的"主体性"道德教育过程,高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构建高校德育潜在课程的中心环节,由此进一步提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力军。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树立敬业精神、健全完善人格、关心教师生活、完善配套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工程应以"培育敬业精神、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为根本宗旨。目前高校在师德建设的制度和相关举措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健全的地方;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业绩评价、轻师德评价的状况;高校对师德的建设尚停留在理论研究,缺乏对师德建设的长效、动力机制方面的研究。高校师德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对师德的认识,又要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和制约。建立和完善符合校情的师德考核制度、评价标准、奖惩制度等制度体系,是高校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良好师德师风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项主要工作,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是提高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内容。其主要路径有:加大阅读量,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内涵与学术水平;积极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注重科学研究,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永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教育和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师生双方角色认知的差异;师生生活和生存压力增大;忽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设等方面。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要从教师做起,准确把握师生关系的内涵,努力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教育方式,提高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的教育和引导,要关心爱护教师。进而通过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师生关系是高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随着“80后”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第一线的生力军,以及“90后”学生时代的到来,深入研究两代人之间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显得越来越重要.阐述了“80后”青年教师的优势与不足,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课堂、日常和网络三个方面对高校青年师生间和谐关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发达时代大学教育》自1983年被译介到我国以来受到广泛而持续的关注,在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中被引500多次,然而学界并未对该著作中的主要思想进行系统总结和评析。阿什比的主要思想可以分为大学治理思想、大学改革思想、大学育人思想等三个方面。在大学治理方面,他认为大学应该实行分权治理、多元参与、重心下移、保持动态平衡;在改革方面,他提出主动改革、渐进改革,坚守大学的内在逻辑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在学生培养方面,他认为最高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修养和判断能力,"教育的最优良的特点"以及"大学最高目标"都需要通过师生交流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比克顿认为,语言的功能就是交际,表达和分析人类自身意识。他的语言观有建构主义的色彩。本文通过对比克顿语言哲学观的分析,得到了关于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几点启示:1)高校英语口语教学要重视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2)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指导的角色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3)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引入“浸入式”和“任务型”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4)强调课堂口语教学的教育意义,促进学习者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些启示可以引起高校英语口语教师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质量的把握是对大学教师师德与师能的综合考量。从把握课堂教学的创新性视角提出了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追求的境界,分析了大学教师站好讲台应必备的条件和衡量的标准,结合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中彰显师德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基础性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应当构建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二是应当促进大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结构;三是教师应当采用有利于推动创新意识形成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马克思的道德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结构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IT2和MJT量表为计量工具,在成都市的4所高校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中国高校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4所高校大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总体状况令人乐观;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与道德判断能力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与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家庭收入呈负相关,和父母职业有较弱相关,和家庭居住地方没有显著相关。为此,高校要在科学评价大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基础上,提高教师的道德推理水平,关注大学生道德水平的环境成因,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促进大学生道德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