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求佛拜神、赶庙会是关中农村社会中十分重要的民间信仰活动,对农村居民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有着深刻的影响。以陕西省武功镇金仙观周边的村落为例,介绍了社会转型期关中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状况,包括金仙观的历史变迁、寺庙管理、主要的信仰活动等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民间信仰对农村群众日常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甘肃陇中汉族民间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观照民间信仰,就会发现在多神信仰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强烈的崇拜意识。与民间信仰相关的民间仪式满足了广大民众的社会需要,民间信仰也成为建立在现实秩序基础之上的一个象征体系。民间信仰不仅是一种民俗现象,而且也是对民间社会的象征性表述。  相似文献   

3.
神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民间造神、祀神心理机制着手,对民间诸神信仰的流变状况加以整理,阐释了各种神原型的意义,认为诸神名称、形象、意义的衍变,生动地反映了民间社会观念和意识的变迁。神信仰之研究,可以为认识中国民间社会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自明以降,在藏汉交界的洮州地区形成了以常遇春为首的地域性民间信仰体系——十八龙神信仰。道教在明王朝加强对边地的控制与治理、试图将符合国家意志的民间信仰置于国家信仰体系的大背景下,积极融入到对洮州龙神信仰的改造过程当中,全方位地参与了龙神信仰的构建,使最终定型的十八龙神深深地烙上了道教的印记,龙神日常的祭祀活动亦由道士负责,道教的斋醮科仪也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向系统化、组织化发展的龙神信仰的祭祀活动与仪式之中,对洮州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神癨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民间造神、祀神心理机制着手,对民间诸神信仰的流变状况加以整理,阐释了各种神癨原型的意义,认为诸神名称、形象、意义的衍变,生动地反映了民间社会观念和意识的变迁.神癨信仰之研究,可以为认识中国民间社会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发展的实际问题并将其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前提是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创造是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给予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判断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处发展阶段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道路选择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确立以正确指导,给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取向以正确指导。要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关键在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和历史发展主体的价值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革命作为用暴力改变社会结构的社会行为,既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破坏性、残酷性.在民间社会中,革命不断被边缘化.对民众的革命启蒙始终具有蒙蔽性,民众参加革命的动机和目的含有朴素的意义,对革命的信仰表现出某种朦胧特征.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革命与改良是两种基本的道路,虽然不可否认革命的积极意义,但革命比起改良,对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破坏,改良的社会价值同样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土族习惯法的产生、发展和运作深受土族民间信仰的影响,习惯法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由民间信仰中的各种禁忌、仪式、巫术构成,而神灵观念和内心的信仰是土族习惯法最主要的来源,各种禁忌、巫术直接推动着土族习惯法的有效执行。同时,土族习惯法又维系着民间信仰的内在结构,强化了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原花香 《南都学坛》2002,22(3):45-50
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支撑着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理想和信念。在困境中 ,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并组建了自己的政党组织———中国共产党作为这一信仰的社会载体。在革命中 ,创新了马克思主义 ,赋予马克思主义信仰以中国特色。在建设中 ,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赋予马克思主义信仰以新的形式与内容。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追求自己的科学理想与信念———马克思主义的光明历史  相似文献   

10.
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经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兴衰存亡。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党内民主推动全社会的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对全民族尤其是青年的信仰教育,对搞好当前的党群信任关系、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邓恩铭很早就形成了先进的革命思想.其中,社会改造、工人运动和民族文化保护,是最重要的内容.通过社会改造和工人运动,邓恩铭同志领导山东的工人进行革命运动,发展壮大山东的党细织;而民族文化保护思想,则体现了他对本民族及民间文化的深深热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独有的一种文化形态.育人是革命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主要表现在立"身"、立"足"、立"志"、立"品"、立"行"等五个方面.在当今,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的育人功能,之于个人、之于国家、之于世界都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应从丰富育人内容、拓宽文化传播渠道、构建多路径育人体系等方面入手,建立革命文化育人功能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即将改造社会作为自己的使命。在之后的革命实践中,它又将社会建设与革命动员有机地结合起来。到了井冈山斗争时期,更是借助于政权的力量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建设实践。虽然受战争环境、区域条件等影响,这次实践并没有取得充分的效果,但却开启了共产党改造社会的一幕,并为之后的革命与建设时期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的公民政治参与思想是和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政治参与理论一脉相承的。胡锦涛认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广泛动员人民参加公共事务的管理,公民政治参与要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要提高公民对公共决策的参与度,发挥民主党派和社会组织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要通过发展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通过发展党内民主保障普通党员的政治参与权。胡锦涛的公民政治参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最鲜明的品格,是自我扬弃、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提升的积极主动的革命性行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历程中,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彰显出自我革命的辩证思维。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法宝;坚持辩证思维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应对社会变革和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以自我革命应对国内外新形势新局面,以自我革命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一是坚持能动性与客观性相统一;二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三是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四是坚持目标导向与解决问题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在社会体制改革进程中,能否滋养出国民的现代伦理意识,是中国现代道德转型的关键问题。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其国民道德转型只能在当前社会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完成。在社会体制改革中同样可以完成:(1)革命传统与国民伦理意识的综合;(2)国民道德与国家伦理形象的综合,以此滋养出国民的现代伦理意识,为实现国民道德转型奠定现代形态,进而促使国民道德转型的完成。  相似文献   

17.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政策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新时代等五个阶段,通过分析90年中国共产党青年政策的发展历程表明,党的青年政策制定必须遵循理论指导原则,与时俱进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未来青年政策要加强青年立法,结合时代特点,借鉴国外经验,朝着法制化、时代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土客籍矛盾曾严重地影响了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是宛希先、袁文才、王佐等被错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土客籍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随着客籍人大规模的迁入,土客籍在政治权利、经济利益以及文化、习俗、观念等方面产生矛盾,在井冈山根据地建设中则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基础、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以及土地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人们大多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后的事情,其实,改革开放的思想与实践几乎伴随了毛泽东一生。革命是改革的特殊形态,开放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表现,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其立党理论基础的政党,革命性和开放性是其主要特征和先进性的根本依据与不竭动力。1921至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革命战争为中心独立解放的30年,也是不断改革创新的30年。建国后,面对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万事都得以改革来开道。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条件下,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和建设的重大思想。1949至1978年,以政治建设为中心计划经济的30年,为后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31年江淮地区普遍遭遇大水灾,致使城乡民众生活窘迫,农村经济更处于破产的边缘,进而加剧了革命危机。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苏维埃政府积极开展救济工作,采取了施粥放粮、拨款救济、减免税收等一系列措施,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困难,并与国民党统治地区发生的严重灾荒形成了鲜明对照,从而进一步赢得了民众的支持,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