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当前农村信息化内涵及其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农村信息化需要分区域分层次全方位共同推进策略,阐述了以各省农林大学为中心的农村信息化研究-教育-推广三位一体新观点。农村信息化过程是传统农业观念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信息化不是简单地拥有了现代化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硬件,重在信息的作用和效益,重在各种应用软件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拥有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农业信息化产品的应用。中国农村的信息化应该结合中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建设特点,充分发挥已有信息网络的作用,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河南省农村信息化"进村入户"采用的具体做法进行了较为细致地归纳和分析,并为进一步推进河南农村信息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但我国农村信息化的状况令人担忧,存在着基础差、水平落后、区域性差别大、人才匮乏和缺乏共享机制等问题。针对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实际状况,加强基层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发展农村信息化软件以及完善农村信息化系统与服务体系是解决我国农村信息化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山东省农村财务信息化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对农村财务信息化和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农村财务信息化发展状况良好,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农村财务信息化的管理和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包括:财务信息化发展缺乏宏观管理、财务软件在农村地区缺乏维护服务、财务软件的功能还不够完善、农村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令人担心、农村财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还不够普及。总之,我国农村财务信息化情况有喜有忧,建立新的财务管理规范体系,促进农村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和推动力量,应该强化政府的信息化意识,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体系、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和农村乡村政务信息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整个农村信息化进程中多数的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滞后,生活仍较贫困,农业网站建设总体规模较小,地域分布不够平衡,设计不够精细,缺乏个性和专业特色的情况,在对江苏省句容市涉农网站建设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建设实用有价值的农业网站给出建议,意在更好、更快地促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利用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文章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和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等方面构建了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对浙江省各地区的农村信息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浙江省各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最后,从加大财政投入、实现网络普及以及加强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对浙江省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的分析,针对农村信息化理解不透彻、互联网应用普及率低、人才队伍支撑能力和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法规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统筹农村信息化工作,推广互联网应用,提升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完善法规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国家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的背景下,本文从分析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价值入手,结合浙江省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策略及硬件建设、资源建设、人才培养、研究应用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具体策略,以推动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息化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有了一定的起步,但离农村现代化的要求还远。应加强调查研究,明确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点发展领域,以统一的规划和宏观指导建设农村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制定政策扶持农村信息网络公司,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的素质培训。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实施的"农远工程"是现代教育史上培训规模最大、受益人群最广、影响最为悠远的信息化建设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除了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将优质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理论知识适时传输到农村边远地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这是促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获得解放,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快捷、均衡、持续演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财务信息化是建设农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村级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考虑到农村财务管理的特点,依托金农工程等现有农业信息化网络工程,开发基于SaaS(软件即服务)的专用性农村财务信息化系统,建立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农业行政部门管理为主导的集中财务管理模式,作为农村财务信息化路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3.
江浙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根据发达地区的特点改进已有的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普及应用、农村信息化人才资源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对江浙两省之间以及江浙两省各地区之间农村信息化状况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研究.江苏省和浙江省都是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同属我国长三角区域,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都处在全国前列,但是江浙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不同,发展状况也不同,尤其是江浙两省内各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在探讨影响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为加快两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出对策建议:加强两省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育,提高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水平,是当前进一步推动江浙两省以及长三角地区农村信息化平衡、快速、协同发展的关键.特别要指出的是,苏南、浙东北等发达地区的重点是促进农村信息消费增长,而苏北、浙西南等地区的重点是发挥龙头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省的15个县市农村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和"数字乡村"平台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PPS抽样和结构方程模型对云南省农村信息化的服务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云南省的农村信息化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特别是"数字鸿沟"明显,农村信息化的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信息化应用的速度,农村的信息化需求还比较低,农民对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具有较高的感知风险。基于此,提出以农户为服务中心,企业、政府和涉农机构协同分工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对西部偏远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到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性,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其根本出路是: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强化政府责任,在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建立农村中小学与农村社区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向薄弱学校政策倾斜扶持机制,同时促进信息化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发展,构建信息技术与人的发展之间合理样态,以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2005—2014年进行测度和评价的基础上,应用耦合度模型对甘肃省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效率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2005—2014年甘肃省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效率在多数年份实现了投入和产出的最佳状态;甘肃省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效率耦合度较高,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效率一直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架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演进的必要条件,探讨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架构有着重要的意义。综合分析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组织协调、运营商建设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设计了一体化的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架构。平台建设架构上分省、市、县三级部署,形成“四层级两保障”门户结构。综合平台体系结构灵活、部署方便,能有效地解决农村信息化数据采集、数据共享的困难,人机交互人性化程度不高,用户使用不便,缺乏持续发展的有效运营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高等农业院校拥有人才优势、科研力量和实验条件,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阐述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不足,分析高等农业院校促进农村信息化中的作用,提出高等农业院校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并确立示范省以带动我国农村信息化事业全面、快速、稳定发展。2011年10月17日,《湖南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在科技部、中组部。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信息化的步伐,研究了农业信息化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意义,农业信息化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认为通过政府投入,建立健全农村信息网络;构建农村信息化的管理体制;创新信息服务模式,推动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是推动农业信息化的主要途径。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培养农村信息人才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