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理论综述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缺口产生的原因、非正规金融的演变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缺口是正规金融功能性缺失和国家长期金融抑制政策共同作用的产物.金融缺口产生了获利机会,而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是对这一利润机会的理性回应;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金融制度变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个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基础演变引发国家对金融制度重新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民间社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结果。当前我国农村民间社会组织制度变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预期制度模糊导致"规制过剩"与"规制匮乏"并存;诱致性制度变迁动力系统不足导致依附性与独立性并存;强制性制度变迁职能错位导致监管过剩与监管不力并存;诱致性制度变迁利益机制偏差导致"非营利性"和"利益驱动"并存。优化我国农村民间社会组织制度变迁的基本思路是:确立政府与农村民间社会组织的互信关系,为制度变迁奠定思想基础;完善农村民间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为制度变迁提供外部环境;加强农村民间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为制度变迁提供内部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风险的制度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风险生成和积累具有深刻的制度性 ,与转轨时期的制度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或者说它主要是制度变迁引致的结果。我国金融风险的制度性因素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经济制度因素。这是由于经济转轨过程尚未完成 ,市场经济制度体系还极不完善 ,产生了新旧制度之间的并存、脱节、错位和磨擦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一部分转化成为金融领域的矛盾积累起来 ,并且使我国金融系统的内在脆弱性被有效放大 ,埋下了金融风险的隐患 ;一类是金融制度因素。起因在于我国政策金融的比重过高 ,且目前整个金融体制正处在由“行政金融”向“市场金融”的转轨过程中 ,导致我国银行制度和资本市场制度的安排和制定都存在严重缺陷 ,成为形成和积累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应该通过制度创新为降低和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制度通过金融产权形式进而使金融组织的行为决定了金融发展的可能空间.但是,确立和维持制度的交易成本及其变化,又使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对金融制度变迁形成反馈作用.我国国有金融制度变迁的缓慢,使金融因素成为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上述理论逻辑提供了一个反面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运用比较分析法,选取覆盖面、交易成本、可持续性三个指标对我国农户间自由借贷制度的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从总体来看,农户间自由借贷制度的效率较高,但该制度的效率正面临着逐渐衰减的趋势。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要提高农户融资制度的效率,必须引入正式金融中介,增加正式融资制度的供给。  相似文献   

6.
对农村民间金融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金融在国内外普遍存在,我国农村至今仍然活跃着各种民间金融形式,事实上起到了弥补官方金融缺失的不足。非人格化交换是制度变迁的方向,制度变迁的目的是降低交易费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需要进行路径选择。民间金融产权关系明晰,交易成本低廉,方式多样灵活,是广大农户熟悉的金融方式。将非正式制度的民间金融转化为正式制度,改善监管约束机制,不失为解决农村金融供给缺乏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企业融资能力是影响一国金融市场发展乃至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制度环境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动态影响更是目前众多交叉学科关注的焦点.企业融资曾一度是西方国家公司金融理论的研究范畴,制度作为既定的外生变量,在企业融资行为中始终扮演静态角色.而法律、政治力量等制度因素对融资行为的动态影响,吸引了众多经济学家、金融学家以及法律学者,这一前沿领域的文献大量涌现,主要涉及制度指标构建、实证模型、比较分析等.我国经济虽已取得飞速发展,但法律、金融等制度建设较发达国家仍显薄弱.对这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分析,将对我国法律、政治与金融体制改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民间借贷到民营银行:金融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安排 ,弥补了我国正式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融资不足。本文从民间借贷的角度出发 ,认为从金融制度结构变迁角度看 ,只有内生于民营经济内部的金融制度安排才是有意义的。鉴于民间借贷的高风险性 ,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的融资需求 ,以及我国金融业改革的紧迫性 ,有必要从制度上给予民间借贷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促进民间借贷组织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和发展民营银行  相似文献   

9.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不断进行会计制度改革 ,以便与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该文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 ,分析了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导因及变迁方式 ,并认为我国会计制度变迁趋势是 :变迁内容更与国际会计惯例靠拢 ,变迁方式需求诱致型与供给主导型并存。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随着制度的变迁而不断变化,诺斯认为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的特点,因此,在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制度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与中小企业自身的困难和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实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建设,就必须着力进行强制性制度供给的创造。  相似文献   

11.
民间金融的发展对我国渐进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金融资源支持。文章在分析我国既有的金融体制变迁的基础上,指出民间金融的发展是内生于民营经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提出促进民间金融发展所需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及绩效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有什么样的农地制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制度绩效。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发生了若干次大的变动,其中,有的是强制性制度变迁,有的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总体上看,诱致性制度变迁一般都取得了较优的绩效,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由于制度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可能是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最后归宿,必将继续发生变动,并很有可能最终被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资本雇佣土地的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间组织的兴起与发展——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组织生成的两种主要途径。文章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进行了制度经济学的阐释,并分析了当前民间组织制度变迁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我国民间组织制度变迁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是激励高校教师竞争力和活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提出较为有效地解释了西方世界近代市场经济兴起的成因,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教育作为立国之本,而将制度变迁理论引入到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通过剖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师聘任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根据制度变迁理论中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三位一体理论模型,制定我国高校聘任制度,确立改革方向,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国有企业融资制度变迁基本上属于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这一制度变迁方式由于"诺思悖论"而面临着难以突破的改革极限.突破这一改革极限的可能途径在于及时转换制度变迁方式,即由单一的政府主导型融资制度变迁转变为以诱致性融资制度变迁为主、政府主导型融资制度变迁为辅的制度变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金融风险频频发生,且每发生一次,就会造成整个经济的波动振荡.当前中国的金融市场不仅具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所具有的一般风险,而且还具有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制度性风险.文章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对这种制度性风险进行了分析,以探究原因,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制度结构及其互补性对制度变迁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度变迁是体制改革中必然发生的事情。制度变迁中的绩效如何则直接影响改革方式和道路的选择以及最终结果。影响制度变迁绩效的因素很多 ,但制度结构及其互补性则是直接对制度变迁绩效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之一。改革中某些制度变迁的实际效果与理论预期相差甚远 ,关键就在于任何制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各种制度之间的共生互补性决定了单个或局部的制度变迁是不可能在长期内不受制约而获得持续的绩效增长  相似文献   

18.
文化对经济制度变迁至关重要,文化不仅影响制度创新的成本,还影响制度安排选择集的变动,其具体影响效应依文化的性质而定。基于文化的视角研究表明:合会这种独特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最早兴起于温州等东南沿海地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温州地区的文化差异。受地方亚文化注重实践、以利和义、义利并举等观念的主导,在温州人潜意识里,合会是天经地义的;商业文化传统中基于资金互助和融资模式的记忆为其直接承袭已有的融资模式提供了便利;宗族文化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克服因国家正规法律秩序缺失所引致的无序进而降低民间私人借贷交易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制度是经济增长中的内生变量。西部地区存在制度供给“稀缺性”现象 ,其原因在于西部内敛的、超稳定结构的文化及环境特征 ,以及政府的制度供给力度不足。解决制度“稀缺性”问题有赖于政府力量的加强和西部地区学习能力的提高。制度变迁离不开社会发展质量的作用。当前西部地区制度创新的方式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 ,诱致性变迁为辅 ,但最终必须逐步转变为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来确立西部制度供给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适应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把努力为农民增收减负的各项政策措施,转化为具有长期效果并且与经济规律作用相一致的农民增收机制,把城市中享受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基本生活质量逐步延伸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