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对国家主权演化规律的分析 ,认为在全球化时代 ,国家主权这一概念尽管受到某些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挑战 ,但更确切地体现了国际合作精神与国际共同责任 ,趋于更加平衡的结构 ,主权行为更积极地服从于国际共同利益。因此对随着国家间依赖关系加强而出现的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的“侵蚀”现象应做积极评价。当然 ,作为一体化程度并不高的广大非西方国家 ,在以限制国家主权为代价而享有全球化利益时 ,必须警惕新的西方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就政治层面来说,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国家主权构成了严重冲击。对此,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时,既要坚持主权原则,又要转换思路,更新主权观念,积极探讨新形势下主权行使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国家主权演进中的"新思潮"法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家主权理论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针对西方所鼓吹的“主权过时论”、“主权弱化论”等论调 ,强调指出“主权过时论”的实质是西方国家在推行“新干涉主义” ,目的在于维护其自身霸权。美国的主权理论采取的是双重标准。“主权的弱化”与“主权的让渡”主要涉及的是经济主权 ,而非政治主权 ,“让渡”不等于“弱化” ,是一国主权的延伸。发展中国家应避免将主权绝对化 ,国家主权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国家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主权理论是社会生产的产物,产生之时即显示其合理性和历史进步性.然而,全球化带来的对世界各国主权的制约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的主权绝对理论与时代的发展已格格不入.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其在全球化中的政治经济优势,大肆叫嚣主权"过时论"和"弱化论".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应坚持和发展自己的主权理念坚持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坚持主权平等,维护国家利益;坚持主权是相对的,受限制的,但制约者必须是主权者的自身.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的逻辑与现今的国家体系正在发生冲突。传统国家理论受到全球化理论流派很大冲击。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承受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诸多压力。国家的经济职能在全球化时代与主权相分离 ,也不意味着国家主权的消亡 ,要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必须依靠各国的合作和协调  相似文献   

6.
公司社会责任问题是公司治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既利己也利他的最优抉择;要让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建立起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对公司绩效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研究的新发展:公司社会责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司社会责任问题是公司治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既利己也利他的最优抉择;要让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建立起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对公司绩效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弱化与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造成严重冲击,导致了国家主权的弱化;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国家机构在某些领域的作用强化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强调主权意识,既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又要有效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是当今社会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面对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国家作为一个行为主体应做出积极的回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有一种全新的主权理论,在挑战与困境中寻找自己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对国家的经济主权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与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必须适应这种历史潮流,科学认识与理性应对,以便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美国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考察了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早期观点,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形成的过程,认为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基本上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并从三个阶段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情况。指出:企业应该与社会和谐共存,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应该有超越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公司战略的价值取向,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责任对股东财富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有必要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对股东财富的影响,从而为我国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理论支持.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财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号传递理论,即企业可以通过传递信号履行社会责任.以200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财富的关系,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满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有利于增加股东财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 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动员的情况来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容。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引入国民经济动员理论, 认为:国民经济动员是为维护国家安全而动员经济资源的主要活动,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且必须落到具体的企业才会有实效;政府以国民经济动员保障的国家安全, 为企业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环境, 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企业理应承担国民经济动员方面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应当和必须,然而在现实中,它的推行却出现了困境。我国社会责任推行困境,是指我国的部分企业,或出于攫取高额利润的动机,或由于承受不了一些较高的社会责任标准或生产守则之压力,导致各利益主体互相作用的逐利行为围绕着社会责任临界点发生错动、位移,最后在利益获取的现实可能中相互妥协进而达成背离正式制度约束的默契,使得社会责任的推行不能形成共同的着力点乃至断裂。我国社会责任推行困境共有4种形态,困境的出现,标志着经济行为中道德合理性要求被突破,经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丛林状态。"  相似文献   

15.
企业社会责任来源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企业责任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是系列相关概念。责任来源于自由、外部期望和不确定因素,自由意味着责任,期望引发责任,不确定因素直接导致责任产生,责任成就于能力和影响力。企业责任的来源同样如此,企业作为具有意向性的主体,拥有自由抉择的权利和丰富物质资源,决定了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对社会负有责任。文章具体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来源,从协调发展论、权力让渡论和规避国家干预论等角度比较充分地阐释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梳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和社会责任缺失的负面效应,结合企业危机产生的根源,深入挖掘企业社会责任与危机产生之间的关系。以产品质量、战略管理、公共关系为分析主线,得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失是企业危机产生的根源之一。由社会责任缺失导致的危机必须由社会责任补救才能有效化解,并提出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企业危机管理各阶段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企业品牌价值的塑造与提升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在分析网络嵌入对品牌价值影响路径的基础上,探讨了环境动态性在网络嵌入、社会责任与品牌价值关系中的整合边界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嵌入与制造业企业品牌价值间具有积极关系,关系嵌入、认知嵌入和结构嵌入程度越高,品牌价值越高;技术动态性在网络嵌入与品牌价值关系中具有显著的整合边界作用,即随着技术动态性的提升,网络嵌入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品牌价值的作用下降;市场动态性在认知嵌入、关系嵌入与品牌价值的作用过程中同样具有整合边界作用,但社会责任在结构嵌入与品牌价值关系中的路径作用并未受到市场动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更多还停留在内容的分析层次,对其实现过程的关注,特别是对企业责任行为的解析则要少得多.与通常以独立于企业的立场来分析社会责任实现的方法不同,本文立足于企业的角度以组织学习为切入点,通过基于意义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蛛网模型的阐发,解构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内涵,并以之架构社会责任行为的组织学习机制,分析了这种意义系统的演变,从整体上进一步勾勒了推进及协调双重机制作用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路径.作为一个探索性研究,以此对社会责任内生的过程透视,为其在企业的现实嫁接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IT和零售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来检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员工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与员工对企业整体的满意度和员工对工作回报的满意度存在正相关;企业对顾客的责任与员工对企业整体的满意度存在正相关;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与员工对企业整体的满意度和员工时工作回报的满意度存在正相关;行业不同的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与员工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古已有之的伦理道德孕育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大公司的出现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催生了管理者资本主义,管理者资本主义开始挑战自由经济及其所信奉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从而产生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思想。企业社会责任是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及“软法”责任的统一,而法律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和底线。正义、秩序、效率是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价值目标。企业的社会责任既有私法社会本位的深厚基础,又有自身的特性,其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环境与社会之间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