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工匠义常用词是汉语史上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一类词,其核心词"人"、"工"、"匠"、"师"及其作为词根不同时期构成新词的数量和能力,反映出书面语中,上古用"人",中古用"工",近代用"匠";口语中,上古以"人"为主,中古早期以"师"为主,中古后期"师"、"匠"共用,近代"匠"脱颖而出。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近代,其间当有新旧质素共存竞争的过渡时期,两汉两宋承担了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2.
尽管"个人主义"一词发源于西方,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从没有消失过对"个人"崇拜,只是这种"个人"是完全不同西方的"中国式个人主义",是把"家"、"家族"、"宗族"等特殊群体作为价值对象的,而忽视了"个人主义"所拥有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3.
东乡语里有"■"一词其义为"鸽子",中古蒙古语里有"kkriɡen"一词其义为"鹁鸽"。我们从词义和语音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以后,这两个词不仅语义上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语音上有严格对应。因此我们认为东乡语"■"一词的中古原形就是中古蒙古语的"kkriɡen"一词。  相似文献   

4.
人之"自在"、"自为"、"自持"和"自然"构成了老子对生命存在形式的反思。其中,人之"自在"最重要的特征是"与万物并作",是一种生命体的存在;人之"自为"因充满私欲而表现出"甚"、"奢"和"泰;"人之"自持"趋于"道",其典型就是圣人;最后,人之"自然"合于"道",其主要特征是"朴"。这四种生命存在形式构成了老子生命四重存在理论。  相似文献   

5.
结合明清小说中的用例,解释了《红楼梦》中"熬煎"一词的不同义项。认为无论是表示"忍耐",还是表示"烧煮"、"烦恼"、"(被)折磨"、"痛苦",都有"折磨"的意味在里面,这个"折磨"多数是心理上的,也可以是生理上的。  相似文献   

6.
古代典籍中表"边疆"、"边境"义的"疆埸",经过现代人的整理多误作"疆场",究其原因是因为"场"的繁体字"場"和"埸"字形相近,今人只熟知"疆场"一词,而对"疆埸"这一古语词则一无所知,因而致误。其实,"埸"和"場"不但读音、意义和构件迥异,而且两个复音词在意义方面的差别也十分明显,只要弄清了它们的差别,这种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和得到纠正的。  相似文献   

7.
词心说     
"词心"虽系晚清词论家提出的一个词学范畴,但却揭示了唐宋以来词人在创作中独有的心理状态:或"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或出于至情至性,所谓"不能不尔"。正是由于这种种"赋情独深,逐境必寤"的词心表现,才可能创作出与诗、曲、散文等其他文学样式不同的具有独特美感的词情词境。  相似文献   

8.
当代诗歌情境中的“学院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及"学院",这无疑是个相当开阔的话题,不仅诗坛、文坛上有所谓"学院派",整个现代知识、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在某种意义上,都离不开学院体制的支撑或制约。自然,这其中有正、反两个方面。要摆脱"学院化"的习性,方法不过老一套:读书、阅世、思考、争辩,但这不单是为了博闻强识,能随手引用各种"正典"和"僻典",而是要以自身的开阔、芜杂对抗行业的封闭、感伤。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自谓"情之所钟",这个"情"不只是儿女情,而是"与物有情",以多情之心体验生活,感受生命跳动的节律。欧阳修的词深化了表现儿女情愁的传统题材,还表达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尽思考和对朋友亲人、自然山水的无限深情,流露出厚重的、发人深思的自觉的生命意识。欧阳修在创作实践上已经在无意识中逐渐模糊了词与诗、文的界限,为苏轼"以诗为词",在词坛上指出向上一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穆东 《成才与就业》2011,(20):34-35
如今,不少人对"忐忑"一词一定不会陌生,很多人是通过歌唱家龚琳娜声情并茂演绎的那首"神曲"——《忐忑》才熟悉这个词的。很多时候真的不禁要感双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忐忑"一词仅从字形上就已将词义诠释得明明白白,即由于某些事物使"人心"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或者对一些事物一会儿"上心"、一会儿"下心",  相似文献   

11.
雅克·欣提卡在诠释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命题时创造了一种新的范式——践言性诠释。在这种诠释中,"我思"被解释为一种与"言语行为"逻辑同构的思想行为,"我思"的功能则被阐释为"我在心灵中对自己说‘我不存在’",因而"我在"自身得以确证,"我思"命题成立。欣提卡关于自我是通过他人的目光得以确证这一最具革命性的观点,后来虽有修正,但为继续探寻"我思"命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家,就是人得以存在的处所。所谓开天辟地,就是人为自己筑造得以存在的处所(家)。为"乾坤""立极",就是人为自己开辟天地,筑造世界,筑造处所(家)。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确立以"仁"为天地之"极"。人开辟天地、筑造世界必须以"仁"作为支柱,才能支撑起人得以存在的处所(家)。对于如何才能持守"仁"这天地之"极",则只有通过"精一",即由"诚"而达到"执中"、"用中",即把握"道",从而实现对"原于性命之正"的"道心"的持守,实现天地之"极"("仁")牢固地树立。  相似文献   

13.
"中原"一词,在《孙子兵法·作战篇》中,主要有两种训释方式,一种沿用传统观点,释为"原野"、"内地"或"国内农业发达的中心地区",一种以裘锡圭先生为代表的观点,主张释为"战场"。本文通过对孙子生活时代相关文献的搜集论证,认为,"战场"这一义项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中,"讨厌"一词的词典义为"没兴趣、厌恶",在一定语境中也常用来表示"不讨厌、喜欢或者喜爱"的意思,且往往带有一定娇羞和含蓄意味。前者是"讨厌"的"语言意义",后者是"讨厌"的"语境意义",两者在语音形式和语法形式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在语音上,"讨厌"在表达语境意义时,语调明显被高调化、尾调拖长;在句法结构上...  相似文献   

15.
泰州学派二传弟子颜钧在生活中执著追求"孔仁颜乐"的人格审美理想,并通过审美教育这一方式进行积极的实践。他提出"成己成物"的观点来推行他的理想。首先,他认为"己"是"人生堪舆,身根大本",这是对"己"的存在和重视。他同时又认为"人为贵",可见,在进行审美教育时,他始终以人为本,将个体的人视为教育的中心。他认为应该重视人心灵的力量,以便在与物世界亲近的过程中完成道的理解,从而走向对内心的省视与自身的改造,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纳兰性德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其纳兰词是清词"婉约派"的典范。纳兰词中的爱恋词、羁旅词及友情词以"情真意切"著称。在纳兰词的英译传播中,"传情"特点应该是译者追求译文"神似"的核心元素,情感的传达与再现应该脱离汉语语言形式的樊篱,充分发挥英语语言的优势,使英语读者在译文中体味纳兰词的"情真意切"。  相似文献   

17.
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五代词尤为特殊。李煜词句句真、字字情,凄清、婉转、感人,具有真实美、自然美和意境美的特韵,是古代文学中一颗瑰丽的明珠,具有极高的赏析价值。文学是一种"情学",五代词在"意境"的舒展后,"缘情"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8.
朱熹己丑之悟完成思想突破,认为性体情用、心主性情,强调持敬涵养之功;相应在文学思想中,认为文道一源,心主文道,强调心的无私湛然,使道发为文的过程不受遮蔽和阻碍。在文学批评中,朱熹关注"说"而无视"写",提倡"恰到好处",反对"矜豪谲诡",排斥"自家意思",忽略作者的个性化和文风的多样性,这是其理学思想和心性论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齐泽克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思考了人的存在、死亡和自由等问题,指出意识形态概念不仅是一个知识论概念,更是一个生存论概念。从这个意义出发,齐泽克指出,人是顺应命运而存在的,人之生存的另一极是"死亡",包括"生理性"死亡和"符号性"死亡。同时,齐泽克还进一步指出,意识形态在创设人类自由的过程中,人又是不自由的,而恰恰是这一"不自由"使得人的"自由"最终得以实现,这就是齐泽克的理论绝招:不可能性中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非政府组织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根源于自身的特性及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非政府组织少了"尖锐性"和"对抗性",多了"补充性"和"调和性",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灵活多样性和及时有效性,以及大众参与的优势。对山东省非政府组织(2008—2012)发展的考察分析表明,在对待非政府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上,必须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不可盲目地套用西方理论加以简单化的评判。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紧密相关,这就决定了其成长是具有明显阶段性特点的一个漫长过程。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得益于自身、政府、社会和公众等多方面的系统跟进,任何一方缺位,都不利于非政府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