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在东欧、苏联共产主义失败和美国为首的联盟对伊拉克的海洛战争结束之后,中东民主化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阿尔及利亚的政治动乱又使这一问题更趋突出。此次政治动乱是由为阻止“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拯救阵线夺取政权而中断民主化进程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东和北非出口石油的国家,收入的急剧增加大大地减轻甚至消除了经济增长方面的财政限制。然而,这种新的发展也使决策者们面临许多困难的问题和选择。除了象公私部分的适当作用、收入分配标准和石油减少率等社会-政治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引发西亚北非等国的政治动荡并不是偶然的突发性事件,也不是一些学者在早期所断言的"内生性事件",究其原因,有西亚北非国家自身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集中凸显,也有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改造中东、推行网络外交的外部诱因,是一场内外因素相互交织、综合作用下的社会全面动荡。西亚北非变局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安高乐 《国际论坛》2012,(5):14-18,79
"阿拉伯之春"让中东—北非各国政治转型充满动荡和磨难,其原因众说纷纭。本文重点选取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三国作为个案,结合"两枝世界政治理论"的微观参数、中观参数和宏观参数分析阿拉伯巨变的内因和外因。从微观参数来看,以信息革命为主的公民技能革命使中东—北非各国公民技能普遍提高,从而对政府的合法性提出挑战;从中观参数来看,中东—北非各国政府的绩效标准日益不能满足公众更高的要求,导致民众对政府的支持和信赖出现危机;从宏观参数来看,国家行为体之间、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相互作用,联合国及法国等对反对派的支持使得中东—北非各国国内问题国际化。在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国际国内因素影响下,阿拉伯世界未来前景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阿拉伯世界的动荡裹挟着金融危机的余波震撼全球。两年过去了,昔日政坛大佬或已亡故或已锒铛入狱,但枪炮声、呼喊声仍未远去,自由、民主的旗帜仍然立足未稳,公平正义仍与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忽近忽远。政治动荡、民生凋敝、经济停滞并存,保守与激进的对抗、东方与西方的竞逐、大国势力的干涉与介入,西亚北非仍然是战争与动乱的热土。如何评估中东剧变发生的原因、具体进程,评价东西方各大国在西亚北非存在的此消彼长,考察中阿之间关系的历史与未来,探索阿拉伯变革的深层原因及影响,预测阿拉伯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都是学界亟待思索的现实和学术命题。基于此,武汉大学阿  相似文献   

6.
近两三年来中亚国家的“颜色革命”,就其内容和性质来说,并不是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中亚国家的“颜色革命”源于布什的民主战略,而布什输出民主战略的理论支柱是“民主和平论”。而这种“民主和平论”遭到了世界上一切有识之士的广泛批评。布什以“民主和平论”为理论支柱,推行输出民主战略,从根本上违背世界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以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规律,注定不能得逞。  相似文献   

7.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一个十分独特的西方式阿拉伯国家。基督教马龙派、逊尼派、什叶派和德鲁兹派是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派别。各派根据“民族宪章”按人口比例分配国家权力。由此形成教派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这种教派结构成为滋生教派冲突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三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倡议。三十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间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中亚五国成为中国周边“战略伙伴集群”。中国共产党精准把握“时、度、效”,根据不同时期中亚国家政党政治发展、政治转型特点和趋势,积极调整与中亚国家主要政党间关系,在打击“三股势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地区稳定与繁荣等问题上凝聚共识,互利共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本质特征,政党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扮演国家间总体外交的“排头兵”角色。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历史契机下,中国同中亚国家间的政党外交必将彰显其独特的战略价值和作用,为深化国家间政治互信和全方位互利合作提供全方位指引,推进中国一中亚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9.
1987年5月26日,我校亚非所主持召开了“对八十年代中期中东(西亚、北非)各国经济调整的评估与展望”学术讨论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外交部、经贸部、石油部和我校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会,并就如下问题进行了探讨。一、中东经济调整的背景与原因大部分同志认为,80年代中东经济调整是在1983年石油价格下跌尤其是1985年底大暴跌的经济背景下进行的,大暴跌使中东国家受到了巨大挫折,经济处于萎缩状态;同时,中东经济调整也面临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如美元贬值、低速增长、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等等;此外,中东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战争因素也是中东经济调整面临的客观现实。对于中东经济调整的原因,与会者认为,第一,石油价格是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有人认为,石油价格在80年代大幅度下跌,是西方发达国家长期预谋的结果。二次战后,廉价石油对西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73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让中东国家实行民主政治和引进西方价值观,美国布什政府提出了“大中东计划”。阿富汗大选、巴勒斯坦大选和伊拉克大选正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为改造中东地区而连续砍下的民主“三板斧”。美国在民主盛装之下,其实另有他图,即地缘战略、石油战略和反恐战略的远东地区霸权利益谋求。民主改造“大中东”国家的背后是“美国利益”高于“阿拉伯利益”。  相似文献   

11.
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地条件优越、地政治的总体态势比较有利于中国,同时坚持“友邻、安邻、富邻”的基本方针。中亚各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局势动荡、经济上的脆弱性以及该地区本身的内忧外患,要求中国在能源外交中应注意其政局走向。并且在能源外交中应坚持“和而不同,共谋发展”的原则,中亚各国在外交上以平衡为核心,要求中国在能源合作中以多元外交为实践原则,这是各国坚持平衡外交的必然性,中国需要把中亚国家的多元外交作为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与美国之间围绕制裁与反制裁、"颠覆"与"反颠覆"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9·11事件后,美国怀疑和指控伊拉克参与和支持恐怖主义活动、拥有和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欲对伊动武。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其短期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控制伊拉克;其中、长期目的是独霸中东,制约欧、亚大国,主导世界事务。伊拉克战争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伊拉克变得面目全非,中东地区动荡不安,欧洲出现裂痕,亚洲一些国家受到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中亚社会的“俄罗斯情结”始于俄罗斯的中亚殖民主义进程,是“俄罗斯化”政策的结果。中亚社会的俄罗斯化,使得中亚社会的发展中增加了俄罗斯民族文化与情感因子,已成为影响中亚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之一。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共谋发展的“上海精神”及其实践活动,以及俄罗斯与中亚之间的各种一体化机制,是中亚人应对时代变革和地区共同问题所做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评中亚五国独立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介中亚五国独立十年来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的变化 ,分析了中亚五国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同前景。由于中亚五国不同于东欧国家和俄罗斯 ,对这些国家的研究用阐述发展中国家的理论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东突”分裂恐怖势力对我国的安全具有极大的危害。我国政府对民族分裂势力确立了“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当代国际恐怖主义情况复杂,“东突”分裂势力与中亚恐怖主义相互勾结,仅凭我一国之力难以根绝,必须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上海合作组织正是可供我国联合中亚国家打击分裂恐怖势力的极好平台。  相似文献   

16.
东欧中亚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欧中亚国家的社会面貌已经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阶级结构的变化便是这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推动阶级结构发生改变的诸多因素中 ,这些国家的历史传统、所确立的目标模式以及所推行的实际政策和具体操作方式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今天东欧中亚国家阶级结构的面貌可以概括为 :两大基本板块 (即“上流社会”与“下层社会”的二元格局 )、四个主要阶级 (即官僚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雇佣劳动阶级 )。无论是就种类还是就属性而言 ,这些社会集团时下都带有鲜明的转型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生产中心发生转移的进程中,东亚所包括的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该地区的贸易计价与结算始终不能摆脱美元体制,造成国际货币体系错配,形成周期性金融动荡.解决错配就要建立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如区域内的汇率协调、建设区域内债券市场、建立合作基金等是该区域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国家意识是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自身定位意识。日本近代的‘"脱亚入欧",是确定日本跻身欧美列强的国家意识。为实现此目标,日本采取批判以中华文化为主导的东亚文明,丑化中华民族的方式。这种文化批判,虽然助推了日本“脱亚入欧”的进程,同时也在日本的国家意识中,植入了近代列强侵略、扩张的基因。二战后,日本虽受和平宪法对政治、军事诸方面的约束,但其文化、精神层面的国家意识,没有得到彻底清理。此乃是战后日本时时有重温旧梦诉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颜色革命"·美国的民主战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从中亚到中东刮起了一股“颜色革命”的风暴,它与所谓的“天鹅绒革命”一脉相承,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操纵的以和平的“街头政治”形式颠覆民选的非亲西方政权的系列事件,是一串“美国化”的事变。它的最大卖点是和平的非暴力的不流血的方式,它反映了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强势地位。我们应以两手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