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关于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道德教育的种种弊端并结合时代的要求,提出了主体性道德教育思想.主体性道德教育代表着一种与传统道德教育截然不同的面貌、观念和思维方式.文章还对主体性道德教育基本理念及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出一些思考,以期能有利于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儒家道德教育是一种顺从的教育,理念的错位和功利化的驱使,使传统道德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目的理性价值",片面强调个体的服从,忽视了个体主体性,忽视了个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和权利.主体性道德选择已从边缘走向了中心.社会结构的转型、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主体性道德选择已成为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道德选择的教育也成为了当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道德教育在当代的应然走向,阐明了当代道德教育必须兼容传统与时代道德资源,重释道德教育并合理定位和实践主体性道德教育,着重论述了实践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的价值蕴涵和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符合教育道德是道德教育首要和核心的问题,从教育道德维度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进行理性审视和反思.是一个必须而又必然的视角。中华传统道德精神及其优秀的道德教育理论合教育道德之精髓,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和意义:而传统道德教育对人主体性的压抑和狭隘功利主义取向的价值功能观不合教育道德之精神,应以扬弃。科学总结其经验得失对于建构符合教育道德的现代道德教育理论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活动中亟待揭示与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内容、特征和基本理念,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研究还需要从确定"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使用语境和权限,加大对道德选择教育,特别是提高主体道德选择能力的研究力度,注重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以进一步发挥其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会变革要求道德教育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改革带来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自然会引起反映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道德变化.道德教育如何适应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成为时代的新课题.分析了传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左”的思想的影响,即将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脱离实际等问题,并比较了传统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时代迅速到来的网络道德要求之差异,以及所表现出的滞后和不和谐,指出道德教育必须直面社会现实和网络技术的挑战,在突出道德主体性本质的同时,积极改进道德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的特点表现为:建立一种“无灌输的道德教育”是 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主知主义是道德教育的主要线索;普遍重视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由于幼儿——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借鉴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框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结合的原则、终身性的原则,必然有利于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对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儒家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儒家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是受教育者在追求德性人格的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动特性。儒家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受教育者反求诸己、情感体验、主体实践、自我超越。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儒家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思想是良莠兼有、优劣并存,具有明显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内在原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历来重视道德教育 ,但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也是我们目前无法回避的事实。文章从剖析德育体系自身入手 ,认为造成德育实效性不高的内在原因主要在于 :对道德教育功能认识片面 ;道德教育目标过于抽象 ,脱离生活实际 ;道德教育内容过于保守 ,缺乏时代性 ;道德教育方法过于单向 ,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道德教育评价流于形式 ,缺少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孔子道德教育方法中孕育着丰富的研究性学习因素,今天我们重新认识、整理和研究,对当前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德育意蕴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道德教育理念是道德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孔子研究性学习因素在教育理念的探索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道德教育首位论与终身教育论;道德教育的立己、立人目的论;道德教育的学、行、思结合实践观。其核心是发挥人的主体性,贯穿一生的“志道”和“力行”道德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发展趋势、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大学生道德水平发展规律的角度 ,探索高校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必然性。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 ,必然崇尚价值多元、思想多样、个性张扬和自主选择等。实施主体性道德教育 ,一方面要与人认知和思维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另一方面要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相适应的。从道德品质成长的过程看 ,个体道德水平的发展是与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并且是有一定规律的。无论是从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角度 ,还是从道德发展规律看 ,高校都是最适宜对青年学生实行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场所 ,而且 ,社会发展也在呼唤高校实行主体性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传统道德教育存在着主体消解化、内容知识化、形式灌输化的误区。过程哲学对于主体与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自组织与动态生成性的强调,对道德教育走向主体性有极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教育过程的生活性、教育对象的生命性和道德内化的实践性.决定了主体性道德教育必然在生命体验中展开。而生命体验,则通过以体验课程诠释德育课程、以生命故事体验生命意义、以道德描述替代道德灌输等方式.来丰富并阐释主体性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传统的道德教育审视当前的未成年人感恩教育现状,通过孝教育、尊师道、修身律己的传统思想加强和提升当代未成年人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道德教育作为探索我国当前道德教育改革的一种模式,其理论依据在于受教育者个体是道德的主体,在自我道德发展中具有主体性,而且受教育者个体的道德主体性是其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因。其现实根据在于受教育者道德主体性的缺失。采取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对于受教育者在现实中道德素质的发展、未来社会生活中道德价值的正确把握和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外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视和加强道德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世界道德教育的主要走向为:把培养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注重主体性道德素质培养;倡导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所有这些,为深化我国学校德育改革,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学校道德教育是实现道德控制的根本途径之一.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的优点主要包括:道德教育尊崇理性主义传统;道德教育的目标及内容明确而具体;道德教育的方式符合本国国情等.借鉴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的优点,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学校道德教育模式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道德教育的理念应适应时代要求;道德教育的内容应体现层次要求;道德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育基础;道德教育的方式应尊重学生需要.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的实践目的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道德本质重新诠释、对其他道德教育目的论进行检讨的基础上,可以看出,道德本质上是实践的,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一种善善、恶恶的行为方式;实践目的论的提出凸显了个体道德生成和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特征;并为一种新的道德教育计划--强调在实践中通过实践并且是为了实践的教育计划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道德最基本的核心内容是“和” ,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仁”的思想 ,讲求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协调。这在新世纪的道德建设中有其特殊的价值和生命力。在学校道德教育中主要体现为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为加强现代教育中传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教师的师德、学生的主动性极为重要。教书育人是有机的整体 ,教书是基础 ,育人是目标 ,道德教育应贯穿于知识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处境艰难 ,与其本身简单化、非理性的手段有关。从表面上看 ,道德教育的道德性问题是操作问题 ,而实质上是道德观念问题。道德教育需要教育者确立主体性道德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