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曹未风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是中国最早出版的莎翁剧作集,由于时代久远,加之后来新出了多个版本的《莎士比亚全集》,所以今天很少有人再去关注它.曹未风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具有很多优势和亮点:首先是能再现莎剧语言的幽默诙谐;其次是能弥合莎剧中的英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第三是能传达出莎剧的风格特征,这些特征也反映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由此表明,曹未风先生的译文在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历程中是不应该被忽视的译本.  相似文献   

2.
译坛大家梁实秋先生以严谨、负责的态度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坚持明辨、博学、慎思、笃行、审问的原则,诚己诚人,努力追求翻译的和谐之境,体现了"中庸"思想中"诚"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台湾莎学的发展是在梁实秋、虞尔昌、颜元叔、朱立民等学者的努力下发展起来的。梁实秋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虞尔昌补译了朱生豪未译完的莎士比亚历史剧,合成一套完成的《莎士比亚全集》在台湾出版。近年来,台湾除了出版了多种台湾译者莎作译本外,还出版了多种大陆翻译的莎剧译本和《莎士比亚全集》。颜元叔和朱立民主要从事莎士比亚评论和研究工作,彭镜禧等人的莎学研究在近年来较有影响。台湾的莎剧演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台湾莎剧演出主要以话剧和京剧为主。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莎学交流也日渐频繁。  相似文献   

4.
梁实秋的翻译观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位卓越的翻译家,梁实秋先生的译绩是有目共睹的。他是中华学人中第一位独立完成莎士比亚全集汉译的大学者,且译笔以忠实流畅享誉海内外。此外,他还译有《咆哮山庄》、《百兽图》以及《沉思录》等西方名著近15种,另有三大卷《英国文学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大陆译界的众多出版物中,梁实秋经常是被一带而过,有的甚至只字不提。尤其是梁实秋的翻译理论更是难觅。的确,不象其他诸多文学翻译家那样,既是翻译家又是翻译理论家,梁实秋除了在1970年与台湾学者兼诗人余光中合出过一本名为《翻译的艺术》的小册子之外,似乎并不见其他专门的翻译理论问世。但是据笔者调查,梁氏确有许多深思熟虑、鞭辟入里的翻译思想,散见于他的散文、回忆录以及他早期参与的那场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5.
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原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坛大家梁实秋先生以严谨、负责的态度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坚持明辨、博学、慎思、笃行、审问的原则,诚己诚人,努力追求翻译的和谐之境,体现了"中庸"思想中"诚"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侯全生 《社区》2017,(23):11-11
34岁那年,梁实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打算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这项工作的艰苦程度不言而喻。梁实秋当时想,如果光靠自己一个人翻译,不知哪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思来想去,梁实秋打算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一九八八年三月号《中国翻译》上写了一篇文章《莎翁的轮子》,从莎士比亚全集中译本里Wheel(轮子)一词的翻译得失探讨,某些修辞格的翻译技巧。那文章已是“小题大作”了,偏偏写完之后意犹未尽,有些“轮子”还在脑子里旋转,不肯罢休,现在只好再写一篇,仍然写那一个字:轮子。还要作作这个小题,名曰“二谈”。  相似文献   

8.
从一个戏看莎翁全集的两种中译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译此书之宗旨,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之硬译,则未敢苟同。” ——朱生豪:《〈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译者自序》 “我翻译莎士比亚,旨在引起读者对原文的兴趣。” “莎士比亚就是这个样子,需要存  相似文献   

9.
莎翁戏剧在我国已经有了一个全集的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从整体上看,《全集》不失为文笔流畅的优美之作。但是从局部看、从忠实于原著且能传译出原著风貌及神韵这一点来看,《全集》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准则与规范,职业活动中则应该遵循职业道德,译者自然应该受到译德的约束。梁实秋是我国第一位将《莎士比亚全集》独立译为汉语的翻译家。他译德高尚,是译者的典范。该文首先论述道德、职业道德和译德问题,之后结合梁实秋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从翻译动机、原作选择、翻译策略、对其他翻译主体的忠诚以及其他方面(如对待报酬的态度),论述这位翻译家的高尚译德,以期对译德理论研究贡献绵薄之力,并对我国译者有所教益。  相似文献   

11.
伟大翻译家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鸳鸯湖畔。之江大学的四年以及随后的编辑生涯,为朱生豪打下了扎实的英文功底,同时使他具备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古典诗词创作才能,这为他翻译莎剧奠定了基础。从1935年开始准备译莎到1944年逝世为止,他共译出莎士比亚悲剧、喜剧、杂剧与历史剧31部半,给中国莎学史和中国翻译史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朱生豪长于译笔,但也不乏译论。他具有伟大的爱国翻译思想,严肃认真的翻译态度。他的译文自然流畅,这与他采用再现原作神韵和神采的翻译策略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主要用素体诗,每行抑扬格五音步,不押脚韵,但也常出格或轻重倒置。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翻译是一次成功的白话诗体迻译尝试,即主要追求英诗规则的移植,尤其是音节的顿(音组)和押韵,亦步亦趋,刻意求似,表现出鲜明的个人色彩,我们可以称之为"卞之琳式"。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第六六首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一颗明珠。名诗名译,各有千秋;直译意译,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14.
朱生豪的莎剧译本不仅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民族文学与文化,也在世界文学之林中表达出对于莎剧的独特解读方式.本文从朱译莎剧的文学翻译转向翻译文学研究,把朱译莎剧的翻译文学文本纳入特定时代的文化时空进行考察,探讨翻译文学与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把对于莎剧翻译的研究仅仅只关注朱生豪等译者在翻译中的语言转换技巧扩大到翻译文学和文化的层面,因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翻译研究的纵观视角管窥翻译家梁实秋的翻译思想,在分析梁鲁论战的基础上梳理了梁实秋是如何提出其翻译思想以及其如何将"存真论"的翻译思想实践在莎剧翻译活动中。  相似文献   

16.
卞之琳较早开始阅读莎士比亚悲剧,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的新评论虽有一些新发现,其意义主要却是对30多年曲折的时代潮流的反思。《莎士比亚悲剧四种》是白话诗译戏剧的成功尝试,他的译诗较严谨追求英诗规则的移植,亦步亦趋,刻意求似,是独特的"卞之琳式"翻译,对白话新诗的建设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尔王》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不同时代的多名译者曾以不同的语体风格将其呈现给中文读者。本文选取梁实秋、朱生豪和彭镜禧三位译者的译本,以基于语料库的量化方法为主进行比较研究,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考察其中的欧化现象,旨在探寻更加适合当代中文读者的《李尔王》译本,进而促进莎剧这一经典作品在当代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叠词 ,而英语却不一样 ,除了少数口头套语之外 ,很少有叠词。因此 ,在英译这些叠词的时候 ,很难找到对应的英文叠词 ,但是 ,这并不等于无法译出它们。本文通过浅析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 ,如 :直译法、意译法、仿译法和意象译法 ,旨在说明只要翻译功底扎实 ,并且用心去译 ,这些看上去很难的叠词不但能译 ,而且还可以译得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