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环青海湖地区属于青海湖湿地,是青海省重要的牧业区,也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要地。文章通过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现状调查,深入分析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生态经济效应,提出了环湖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就如何搞好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结合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特点,确定该地区城镇化开发原则以及城镇化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特色产业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候鸟型生态城镇化"战略模式,分析了该模式在城镇人口、产业发展以及城镇空间方面的特点。最后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提出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涵盖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形成、特点进行分析,旨在为精心打造"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挖掘、整理出适合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民族体育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论述了20世纪前期青海湖地区蒙古族藏传佛教信仰活动及其对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民族性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青海蒙古族历史发展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青海湖地区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民族文化变迁和标志性文化象征,分析了文化发生变异的原因,指出了当代蒙古民族认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当狂风暴雨来临之际,没有人会因此勃然大怒,他们知道风雨不会长久停留。你见过没,青海湖边成千上万亩摇曳着的油菜花,青海湖里结满厚厚冰层的模样,青海湖像一颗永恒的眼泪。那一  相似文献   

8.
唐蕃战争中的应龙城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龙城是唐朝将领哥舒翰于青海湖海心岛上构筑之军城,旨在防御吐蕃在结冰期穿越青海湖向唐军发起进攻。由于该城地处青海湖中央,且岛屿面积较小,故学术界多怀疑其存在的意义,甚至认为是史书的虚构。本文从历史军事地理角度,指出该城是真实存在的,它的建成,阻断了吐蕃军队在结冰期穿湖北上的道路,对唐军在青海湖一带的驻防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海藏族原分布于青海湖地区、长江源头和黄河上游北岸一带。公元十六世纪(明代中叶),蒙古族大批进入青海,占据环湖水草丰美地区,以今海北、海南、黄南及海西地区为基地。青海湖周围及黄河北岸各地的藏族部落,大多被迫迁往黄河以南,统受东蒙古亦卜刺、阿尔秃厮及其后来的土默特蒙古诸部的役属。明末清初,西蒙古和硕特部移牧青海,消灭了土默特诸部及喀尔喀蒙古却图汗的势力,青海藏族又为和硕特部役属。清政府默认了蒙古族对广大藏区直接统治的既成事实。直到清雍正二年(1724),清朝平定了青海蒙古和硕亲王罗卜藏丹津的反叛后,根据“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和“禁约青海十二事”,才将藏族部落划归内  相似文献   

10.
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价值的重要性、特殊性决定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使生态环境保护与特色产业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与农牧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以此来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环湖赛”及其对中国公路自行车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是亚洲顶级公路自行车赛事。研究、分析环湖赛的品牌,必将对中国公路自行车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特别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与我国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三江源生态环境的恶化不断地拷问着青海的地方环境立法。由于青海是一个资源大省,对资源的地方性保护立法同样不可或缺。本文通过对青海环境与资源的地方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建议,旨在为青海省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汉末三国时期,巢湖区域成为魏吴双方争夺要地,而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区域战争的进程与结果。巢湖区域水网密布,湖泊广阔,有濡须水沟通长江,这直接决定了该区域以水战为主的作战方式。巢湖水系整体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这又间接影响了魏吴双方作战的时机。此外,巢湖湖区周边的地理地质条件,也在不同程度上作用于魏吴双方战争的决策部署及军事重镇的迁移等。  相似文献   

14.
环洞庭湖旅游区空间结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洞庭湖旅游区的提出是区域经济结构演进的产物。环洞庭湖旅游区结构体系主要是由旅游资源结构体系、客源市场结构体系、旅游交通结构体系综合组成。为促进环洞庭湖区旅游业的发展和结构的优化升级 ,有必要提出优化环洞庭湖旅游区空间布局的构想与举措  相似文献   

15.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安全等5个方面构建两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00年为基期,2020年为目标期,对环洞庭湖区2005、2007、2009年两型农业发展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区两型农业建设虽渐见成效,但各指标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安全”方面,最突出的是湖区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不降反升”。闲此,应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培养现代农民、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多种经济手段激励农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环洞庭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洞庭湖区拥有极为优越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地区。为促进湖区社会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宏观战略是:实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空间组织的优化调整,走湖区社会经济一体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湖泊—流域"系统理念是当今世界上分析湖泊生态系统的新思路,它立足于湖泊生态环境指标,但放眼于整个流域,突出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把流域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作为因果关系。在介绍"湖泊—流域"系统理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湖泊—流域"系统理念的实践应用,提出"湖泊—流域"系统理念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开展鄱阳湖"湖泊—流域"生态系统过程动态研究,构建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参数与流域变化之间的动态模型;开展基于"湖泊—流域"系统理念的流域生态系统评价,探索适应性管理模式;探索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公平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