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为依据,探讨了巴蜀地区在秦汉三国时期的巫术与祭祀、风水、道教的发源及其兴起等。  相似文献   

2.
具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华大地,曾经出现过众多的宗教流派,但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首推佛教与道教。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代传入中土,道教于东汉末年创立巴蜀。自佛、道两教问世传播以来,历代统治者与之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统治者神道设教,固然要利用宗教来巩固其政治统治,另一方面宗教家往往亦要借助统治者的力量为其传教鸣锣开道。历史上,唐太宗、高宗父子为玄奘所译佛经作序;武则天指使僧人伪造佛经,为其登基做皇帝散布宗教预言;成吉思汗万里之外召见声誉日隆的道士丘处机,给予极高礼遇,命其掌管天下道教,为蒙元政  相似文献   

3.
《抱朴子内篇》是东晋著名道士葛洪所撰,是魏晋时期神仙道教的重要典籍之一.该书涉及的内容及议题极为丰富,是研究汉晋时期道教史及道教文献的重要史料.本文以该书《登涉》篇中收录的有关隐身术的文献记载为中心,结合相关道经文献对其术语进行了逐一考释,藉此揭示和复原汉晋之季道家隐身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程序,并对其隐含的宗教象征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晚唐至北宋中期,以大慈寺为中心的成都佛教义学仍在巴蜀佛教中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这种强势的义学影响,一方面是分灯以后的禅宗各支在巴蜀地区很长一段时期不能有效展开,另一方面则是自巴蜀外出求法的学僧大多具有较好的义学功底,一旦转入禅宗以后,能够迅速成为一代龙象。延及南宋中后期,我们还能看到以大慈寺为中心的成都佛教义学对巴蜀禅僧的深刻影响。是亦宋代巴蜀佛教的特色之一,治中国佛教史者断断不可不加留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总体上考察了巴蜀学派自东汉初兴起,经蜀汉时鼎盛.到西晋时走向衰落的发展演变的过程份析了该学派的基本特点、史学成就和社会影响.认为巴蜀学派不仅在汉魏学术史上别具一格.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全国形势尤其是西南地区政局的演变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壁山神研究     
壁山神源自唐赵延之,而非梓潼神。自唐以来,壁山神崇信不断。宋元战争中,壁山神的军事辅佑功能凸显。钓鱼城之战后,其影响和地位达到极致,甚至被拉入道教神籍。元明清时期,壁山神事迹模糊,成为合州铜梁土主,但其信仰范围早已自合州扩大到整个四川,成为巴蜀大地共同尊信的著名神。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敦煌道教医学文献的考论,认为在现存敦煌遗书中,与道教医学关系密切的有16件,其内容广泛,涉及道教医学的各个方面,是研究道教医学的珍贵资料。文章从敦煌文献这一新的角度对道教医学的特色及其在中华传统医学文化史上的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时期的巴蜀,政治上动荡、分裂,朝代更替频繁;经济上虽也几度繁荣,但多遭战火焚毁;文化上儒学渐衰,道教流行;散文创作方面,蜀汉、成汉两朝,人才济济。成汉以后,兵连战结,斯文扫地,近乎荒裔。本时期巴蜀散文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史传散文方面,其次为书信、奏疏一类。较之巴蜀秦汉时文,尚文重骈倾向更为明显,抒情成分有所加强,叙述更细密,论证更周详,通脱真率,较少拘禁,但仍以实用为本,并未出现纯文学散文。  相似文献   

9.
本时期的巴蜀,政治上动荡、分裂,朝代更替频繁;经济上虽也几度繁荣,但多遭战火焚毁;文化上儒学渐衰,道教流行;散文创作方面,蜀汉、成汉两朝,人才济济,成汉以后,兵连战结,斯文扫地,近乎荒裔。本时期巴蜀散文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史传散文方面,其次为书信、奏疏一类。较之巴蜀秦汉时文,尚文重骈倾向更为明显,抒情成分有所加强,叙述更细密,论证更周详,通脱真率,较少拘禁,但仍以实用为本,并未出现纯文学散文。  相似文献   

10.
关于辽朝道教,笔者曾有拙文《从考古材料看道教在辽地的流传》。(载于《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尔后,笔者又了解到一些有关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现试图从道教在辽朝的传播、地位、影响和得以传播的社会原因等问题做进一步探讨,以抛砖引玉,旨在深化这一课题的研究。误谬之处,望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11.
东汉末年,道教流行。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以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以前,道教信徒有一篇题名《步出夏门行》,亦名《陇西行》的乐府诗。但这篇一辞二名的乐府古辞早已无人提及,流传下来的是两篇被认为彼此没有关系、题名为《陇西行》和《步出夏门行》的乐府古辞。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古今道教文献和道教诗词文献,结合我国传统道教不同时期的特点,对道教词中特别的意象"婴儿"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在道教外丹派中,它是炼丹隐语"婴儿"指炼丹用的铅.在包括全真教在内的道教内丹派中,"婴儿"指人之情,或称为神与气.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普通民众入教,在某些语境中,该词在全真教道教词中,也可以是道教外丹派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古今道教文献和道教诗词文献,结合我国传统道教不同时期的特点,对道教词中特别的意象"姹女"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在道教外丹派中,它是炼丹隐语,指炼丹用的汞.在包括全真教在内的道教内丹派中,"姹女"指人之性,或称为神与气.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普通民众入教,在某些语境中,这个词在全真教道教词中,也可以是道教外丹派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瑶族道教承自汉族道教,两者均以成仙信仰为其教义的核心。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认为两者的成仙信仰分别以重来世和重现世为主要内容。在成仙方法上,汉族道教重内外斋的结合,而瑶族道教只注重外斋。在神仙居地和仙阶攀升条件等方面,两者也存在一些同、异之处。  相似文献   

15.
宋元时期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期,老学的发展由此也发生了变化,从学术史和思想史结合的角度,王安石、司马光、范应元、董思靖、张伯端等学者的学术思想进行分析,对流传至今的宋代《老子》注本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从文本诠释的角度来看,宋人解《老子》重视义理,并开以道教内丹解《老子》之新风;从思想的层面看,宋代老学重视心性之学的阐发,儒家注重阐发道德性命之学,道教注重发挥内丹心性理论,佛教则重在明心见性,同时宋代老学也反映出儒、道、释思想的互相包容与深度融合;宋代老学研究者身份的多样化和突出的思想创造性成为宋代老学发展的重要特点,其对理学的影响以及于道教义理建构上的贡献是其中两个突出的方面,可见当时的思想界在不同思想之间彼此激发所呈现出来的蓬勃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在仙道文化的影响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仙道诗歌。南北朝仙道诗是指南北朝时期以道教活动为题材的,其形象塑造和意境的创造都是以道教活动为本原的诗歌;具体则包括南北朝时期以说明道体本身或者述说道教的神仙及信仰者(包括道士)的事迹、活动以及描写道教的宫观、名山,记录道教斋醮仪式活动和阐明道教教义,并宣扬信奉之效果及自我体道的情怀为题材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17.
在仙道文化的影响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仙道诗歌。南北朝仙道诗是指南北朝时期以道教活动为题材的,其形象塑造和意境的创造都是以道教活动为本原的诗歌;具体则包括南北朝时期以说明道体本身或者述说道教的神仙及信仰者(包括道士)的事迹、活动以及描写道教的宫观、名山,记录道教斋醮仪式活动和阐明道教教义,并宣扬信奉之效果及自我体道的情怀为题材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18.
贵州民间道教与傩坛(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境内很少看到打着道教旗号的宗教活动.似乎已趋消亡。其实不然,以正一道为核心的民间道教,已深入傩坛,并在一些傩坛成为主导。可以说傩坛是流传在边远农村民间道教的载体,是一种尚未发育完全的准宗教形态,其历史之久远.覆盖面的宽广,都相当惊人,值得宗教界、学术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宋代道教发展状况的分析,笔者认为宋朝统治者所崇信的道教,已与一般民间所信奉的道教有了较大的区别,它已从自东汉以来发展起来的道教中脱离出来,与皇家敬天、祭天、祭祖等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为宋朝统治者护法的御用道教。本文试对御用道教进行界定,并对其出现缘由、管理结构等问题加以阐述,以期有益于对宋代道教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发展史应该包括宗教文学发展史。宋代道教文学史一体自足,有一代宗教文学的特殊风貌。宋代道教文学文献体量庞大,不仅《道藏》等教内文献蕴藏丰富,《全宋诗》、《全宋文》等大型总集亦有大量存藏。宋代道教文学的创作主体为道士。从教派归属与空间分布上看,南方内丹修炼者的道教文学创作数量较多,且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