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剖析了梁漱溟对文化的一般看法、东西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哲学观的认识根源和现代价值等,有助于我们正确了解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胡适与梁漱溟之间的东西文化论战是中国学界1923年人生观论战的先声或预演。1921年10月,梁漱溟将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稿汇编出版,因该书浓厚的文化保守主义色彩与新文化路向相悖,且对胡适的学识和著述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故引起胡适等新文化派的深切关注和热忱回应,并引发了一场措辞激烈的东西文化论战。胡适与梁漱溟之间的东西文化论战历时半年,前后共有两次公开的思想交锋,折射出西化自由主义者与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东西文化的不同立场。胡、梁二人的东西文化论战虽没有过多论及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但其论战的大背景则是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到底是西方化还是本土化,抑或是东西文化融合的抉择困局。胡适与梁漱溟对东西文化的认知虽各有侧重,但二人均将关切的目光投向中国文化的更新与再生,其态度是积极的、认识是宝贵的,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依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参与和总结,冯友兰提出了自己的中国现代哲学观.在他看来,所谓中国现代哲学就是中国哲学在现代化时代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具体说来,主要是运用逻辑分析方法来接着宋明道学往下讲.冯友兰的中国现代哲学观具有鲜明的二重性一方面反映出中西哲学交汇融通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却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创者,梁漱溟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以探寻儒家传统的复兴之路。他对传统哲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内在本质与历史地位的认识与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致力于人生问题的探讨和中国问题的解决。《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中国文化要义》这两本书是梁漱溟先生论述其文化观以及如何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著作。他分别从哲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论述了三种不同文化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路向说"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文中笔者尝试通过分析《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中国文化要义》两本书中论述中西印文化之间区别的不同方式,从而对其文化观的形成和展开加以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之所以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构筑了一个折中主义文化观体系。其原因是:首先,梁漱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折中主义思想的影响;其次,则是受其绝对整体主义文化观和主观文化论的影响;再次,是因为梁漱溟不能正确理解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辨证关系。通过对梁漱溟的个案研究,通过对其文化理论的得失的考察,可以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提供某种程度上的学理上的参考。而梁漱溟早期文化观本身有关内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作为“最后一个新儒家” ,其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时代特点 ,梁漱溟的文化思想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把中西哲学结合起来创立自己的文化思想体系 ,来诠释儒家学说 ,赋予儒家学说以现代意义 ,并谋求中国文化的出路———乡村建设运动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文化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文化优位论,一是中国文化特殊论.由此出发,梁漱溟反对以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来解决中国问题,而认为当时亟待做的是重建一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尽管梁漱溟基于上述认识而构建的乡建理论及从事的乡建运动就总体而言是不足取的,但其理论中的合理内核及其他所表现出来的救世救心的博大情怀,对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均具有极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极富创发性的思想家。他笔耕一生,著述殷富,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到《人心与人生》,平章华梵,会通东西,探文化之源,开未来之流,从而建立了一个融西方生命哲学与印度唯识论于一体的哲学思想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建立,实当以一九二一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标志并奠定其基型。因此,本文拟以此著为主,试着对梁氏这一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作一初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以来,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主题,曾展开过长时期的文化讨论。但真正对文化问题作形而上深思,建构起文化哲学体系的人似不多见。梁漱溟和贺麟以对文化本体、文化发展和文化选择等问题的系统阐论,使他们成为中国20世纪前半叶杰出的文化哲学家。一 本体论的建构是哲学之为哲学的必要条件,元哲学如此,专门哲学也是如此。梁漱溟、贺麟文化哲学的第一个共同点就是设置了一个作为理论支点的文化本根。 梁漱溟从他的生命宇宙观出发,把文化的根本规定为意欲。 在梁漱溟看来,宇宙由生活产生,生活与生命是一回事,不过为说话方便,一个表用,一个表体,人是生命的核心,这个核心的核心就是人心,又称意欲、生命冲动、阿赖耶识等等,因此,说到底,宇宙产生于意欲。 意欲是宇宙的根本,当然也是文化的根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早期儒学思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的早期儒学思想是其现代新儒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四”时期中西文化的冲突面前 ,梁漱溟高扬儒家文化的大旗 ,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改造和对西方生命哲学的阐发 ,创立了融会中西的“新孔学” ,并从哲学的高度为中国儒学思想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由于历史的局限 ,梁漱溟的早期儒学思想在理论上有许多疏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这是梁漱溟社会结构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开展乡村建设的理论依据。梁漱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从文化的本体意义及其在历史领域中的显现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在前一个层面他高度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而在后一个层面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系统深入地分析批判。他认为,社会关系伦理化将一切社会关系变成两人之间的个人关系,这是形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前提和基础。时隔半个多世纪,梁漱溟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和结构的分析对我们透视中国当代社会种种现象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是行动着的"新儒家"理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路径选择.对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不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样也需要放宽历史的视野,把它放到中国现代化的总的历史进程中来看,这样,就会对梁漱溟及其乡村建设理论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是个合作主义者,认为中国农村的发展必须走合作化的道路。文章在分析梁漱溟的乡村合作思想,简要考察其合作运动实践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对今天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发展有益的历史经验,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对民族与文化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与文化前途的深切关怀.由于国内外情势和自身认识的变化,梁漱溟救国救民的思想也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诉诸政治到入佛沉潜,再转向文化上寻求安顿,清晰地映现了他民族主义思想的衍变理路.在某种意义上,民族主义成为理解梁漱溟全部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面对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趋势,杨昌济开始了融合中西文明,改造中国传统哲学的尝试,提出了“合东西两洋之文明一炉而冶之”的“合冶”思想。杨昌济的“合冶”思想是以王夫之哲学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旁及朱子百家、宋明理学和谭嗣同的哲学思想来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这一哲学体系主要包括,融合中西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本体论”;引进西方哲学中的“自我实现”说,来诠释王夫之哲学中的“造命论”;引进培根认识论中实验科学,来改造王夫之哲学的“知行观”;比较中印哲学,吸取佛学精华等具体内容。杨昌济提出的对东西两洋之文明的“舍冶”思想及具体的重建工作,为青年毛泽东形成“先中后西,先内后外”、对中西文化有选择吸收的文化观,并为他后来构建自己的思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思想借鉴和思想起点,也是毛泽东后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的心性理论是其文化哲学思想的一项基本内容。梁漱溟提出“宇宙大生命”之说,用“本能、理智、理性”的三分法和“理性为本,理智为用”的原则,改造传统儒学的心性理论,使之上升到现代哲学的认识论水平,并将真善美的价值作为联结理智和理性(直觉)的中间环节,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些都为现代新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新方法,在现代新儒家中也可谓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18.
提倡真情是梁漱溟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对真情的提倡表现在释孔、释佛、评价圣贤人物时。梁漱溟提倡真情既有他自身性格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他所谓的"真情"是一种"善"的道德情感。提倡真情有积极的意义,但梁漱溟把情感和理智对立起来,反对、排斥理智,片面提倡真情,又有他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关于梁漱溟的研究主要涉及其思想渊源和归属、文化思想、新儒学思想、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总的来说是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精细化的研究固然可使我们获得对于梁漱溟思想的更为准确的理解,但也容易陷入见木不见林的窘境;避免窘境的途径在于抓住梁漱溟思想的根本即人生问题,并将它与其生命践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