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战国秦汉时期商业资本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战国至西汉中期、西汉中后期、东汉时期三个阶段。战国秦汉时期市场的繁荣为商业资本的积聚提供了前提,而商人在商业经营活动中的贱买贵卖、欺诈掠夺等经营方式,积累了巨额的商业资本。  相似文献   

2.
马强 《南都学坛》2004,24(4):5-10
秦汉王朝的崛起与兴盛均与汉水流域有重大关系。从历史政治地理角度看,秦在战国后期夺取汉水上游重镇汉中及成都平原后才取得与楚战争的主动,迫使楚国政治重心东迁淮河中游,为统一六国赢得关键一棋;两汉王朝的建立与稳定与汉水流域关系更大。汉高祖刘邦自汉水上游汉中开始建立帝业,刘邦定国号为"汉",包含有君权神授、入主中央、主宰天下的政治象征意义。东汉光武帝刘秀及其核心政治集团则基本来自汉水上游之南阳。两汉时每当中原战乱发生,就有不少难民流寓汉中、荆襄。汉水流域富庶的农业经济在秦汉时代长期分担了饥荒与战争带来的灾难,缓冲了社会危机,从而对秦汉王朝的稳定与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汉中、南阳与关中、中原的发达的交通与经济往来对秦汉王朝也有重大意义。汉文化的主流仍然建立在江汉流域战国秦以来的楚文化基础之上,即汉文化精神的基调仍是江汉楚文化的流风余韵。  相似文献   

3.
战国秦汉时期商人的经营之道张弘战国秦汉时期的商业是比较发达的,在我国古代商业史上可堪称一个黄金发展阶段。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经营商业的一个重要的主体私商,人数在不断增加,并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主要包括预测分析、经营谋略、业务作风等...  相似文献   

4.
试论青衣江上游的石棺葬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衣江发源于四川省宝兴县北,东南流至乐山市入大渡河,全长约260公里。青衣江上游位于历史上民族频繁迁徙的横断山区“民族走廊”的东部中段。在青衣江上游的周围地区,分布有各种不同的古文化。因此,近年来在这一地区发现的几批地方民族色彩浓郁的墓葬,引起了学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南部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和广西五省(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地区,现有少数民族三千四百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近年来由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发起组织六江流域民族综合考察。所谓“六江流域”是指川、藏、滇边境广义的横断山脉区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和岷江。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次分析论述了淮河流域在我国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 (含春秋战国 )及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认为 :旧石器时代 ,淮河流域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 ;新石器时代 ,该流域是重要的文化交汇区 ,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夏商周时期 ,淮河流域国族的向背直接关乎王朝的安危 ;春秋战国时期 ,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加速 ,各大流派思想于此滋生并相互激荡。秦汉时期 ,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人才辈出 ,文化发达。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从文化来分析 ,先秦秦汉时期 ,淮河流域在全国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藏汉民族历史亲缘关系探源(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汉民族历史亲缘关系探源(二)多识三、藏汉先民的亲缘关系藏族的先民是生活在黄河、长江上游和雅砻江、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古羌人。古羌人和中原华夏民族的祖先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但表现在从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进入人类早期文明社会的整个过程中在物质生...  相似文献   

8.
1 商周秦汉时代,东南越人分布于江、浙、赣、闽、台、粤、桂等广大的地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了本民族绚丽多彩的社会文化。作为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东南越人的美术创作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其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1)崖画、崖刻与壁画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在越人美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数次考察调查表明,在左江流域  相似文献   

9.
战国秦汉之际是中国古代国家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战国时期的列国及秦汉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经济方面的立法尤为关键。这方面的成就不仅为传世文献所记载,在出土的秦汉法律文献中也有丰富的史料,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财政管理方面的法规都有所建树,表现了战国秦汉之际国家较为成熟的经济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0.
筰人部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定居在我国西部地区。有关筰人的记载,最早著录于司马迁《史记》的《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司马相如列传》和《张骞列传》等篇里。筰人很早就从经济、政治、交通、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与中原有着紧密的关系。筰人的确是华西部落群体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个部落,与其他的部落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理清了筰人部落情况,有如在盘根错节,纠缠杂乱的部落群体中理出一个头绪,从而就更容易说明其他的与筰人有关的亲属部落了。这对于阐明我国西部民族走廊地区的族源,族系问题也是有益的。现在,我们仅就筰人部落的族称音义,分布地区,历史事迹,亲族部属等问题试行讨论,以期刻划出这个部落的源流与踪迹,为理清华西民族走廊地区的族源与族系情况,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战国秦汉时代确立了“天、地、人”宇宙自然一体大生命观 ,从而形成了“与天同序、与天同德”的养生思想体系 ,这种养生思想体系对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 ,该时期养生思想体系构成了中国精神发展中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2.
纳木依藏族帕子使用的超长幅图经《措布鲁古》,是一种图画经书,既是"为亡灵指路,送亡灵回归祖居地"的路票,又是记录纳木依藏族迁徙的路线图。它记载了纳木依藏族从远古走来,东征迁徙至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三江流域的艰难历程,是一部具有厚重的民间信仰的神话色彩的图画文献。  相似文献   

13.
《逸周书》一中,至关周史研究。然其价值,则迄今犹未被完全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其时代尚不明确、无有定论。笔者于此,拟对其时代略作考论,冀学界予以批评。前人论《逸周书》,或以为战国时人作,或以为战国前人作,或以为战国后人作,或以为秦汉间人作,或以为汉以后人作,或以为东汉魏晋间人作,或以为历战国秦汉而渐增成,或以为春秋已有,而战国后又辗转附盖而成,不一而足。论说虽繁,但各家均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其书有《序》。我们知道,所谓“《周书》七十一篇”,实际  相似文献   

14.
姑蔑本是黄河流域的一个古老国族,经历了源于华夏,由中原播迁东方、由夏而夷、由夷而夏,最终融入汉民族统一体的曲折历程,并在先秦夷夏互动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周初东征践奄,姑蔑作为被征服国族,一部分留居鲁地逐渐融入华夏;其主体部分则与徐奄等夷人族群辗转南下越境,并在越国的军事政治活动中发挥过重要影响。楚灭越后,越地经战国纳入统一的秦汉帝国版图,其境内的姑蔑族也在汉晋以后逐渐融入汉族。  相似文献   

15.
战国秦汉时期 ,西南地区区域性强 ,北部对南部影响甚大。据考古发掘资料 ,西南铁农具战国早期出现 ,可分为、锸、锄、铲、镰、铧、斧七类。铁农具主要由北部的巴蜀向南部的云贵传播 ,在分布上呈现集中在冶铁区、移民通道区、农垦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战国秦汉时期 ,商人商业资本对农村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促进了小农经济与地主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 ,则瓦解了农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廪君巴与汉上巴之关系探略田敏先秦时期巴族活动的史迹,如果从地域上分类,主要在三个地区:汉水上中游、清江流域和川东地区。巴族在川东的史迹比较清楚,学者们认识较为一致:川东巴国的建立在春秋末战国初,此后,巳人一直在这个地区活动,直到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  相似文献   

18.
论《中庸》     
《中庸》,司马迁《史记》认为是孔子孙子思所作。也有人认为它是秦汉之际或汉初的作品。但从全书的基本内容看,除了后人羼入的某些辞句外,应是战国初期的作品。至于是否子思一人所作,倒不一定。本文只就《中庸》加以论列,对子思其人其事暂不涉及。  相似文献   

19.
沅水流域的人口分布在先秦已经比较广泛,楚汉时期黔中、武陵郡及其属县的广泛设置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汉代的著籍人口已达二三十万。三国至隋唐时期,沅水流域的人口继续增长,其分布由下游向上游递减。宋朝进一步加大了沅水流域的开发力度,不仅鼎州,而且辰、沅、靖三州人口数量增幅也很大,崇宁年间达到大约五十万人,宋代人口增幅变为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加大。元代,该流域的人口数量增至最高峰。元代以前长时期的户口增长为明清时期沅水流域经济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藏彝走廊川西高原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聚落遗址及墓地的考古发现,特别是直接反映生业经济形态的动植物遗骸和不同质地、不同器形的生产、生活工具的大量出土,清楚地表明川西高原区自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早期铁器时代就已形成了旱作农业、狩猎-畜牧、半农半牧三种成熟的生业经济类型。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源于北方地区南下的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岷江上游地区的河谷低地及坡地;狩猎-畜牧经济是"徼外夷"的主要生业方式,分布于川西高原阿坝至甘孜州的亚寒带、高寒带的山地;农牧混合经济是"筰都夷"的生业方式,主要分布于大渡河中游的汉源至青衣江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