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图书馆的具体工作交织着馆员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多次转化,图书馆内部隐性知识显化及共享对工作质量产生着重要影响。传统图书馆存在不利于内部知识共享的因素,包括固有组织机构和机制的缺陷以及对知识共享激励不足等,这些因素对共享造成了障碍。而实现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包括从制度上对知识共享提供保障;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及共享平台;建立合理的图书馆组织结构。此外还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使馆员能够产生共享自己隐性知识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信任、隐性激励与企业知识共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有KM研究成果对知识共享激励的研究多数是对传统激励理论的简单移植,主要的激励合约是报酬激励,在个人产出为公开信息的情况下,传统的显性激励对编码化知识共享有效;当团队产出可以观测,但是在团队成员间不可分割时,如果没有额外的激励,显性激励模型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然而,以信任机制为基础的隐性激励下,只要团队成员具有一定的耐心,就会选择共享,而且对于重视知识的知识员工而言,则只需要具有微弱的耐心,隐性契约就可以有效激励其共享。隐性激励而不是以薪酬激励为代表的显性激励是激励知识共享的最优激励契约。  相似文献   

3.
基于系统论方法,探讨了知识创造中组织存量知识运用的2种不同方式对组织知识创造的作用机理。分析认为,组织内创造知识的团队,即知识型团队是由搭便车动机子系统、正式与非正式的信息与行为协调子系统、社会自激励子系统构成;从每个子系统视角看,知识型团队内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团队间的知识封闭都是促进知识创造中知识运用的重要方式。同时认为,促进团队内知识共享程度的方式包括:设计团队的外部约束性参数、加大团队的异质性及相互接触的制度、设计合理的规模。还认为,团队间知识的相互封闭是通过捆绑2个或2个以上的竞争性团队实现的;竞争可以进一步减小各团队搭便车的动机,团队成员之间更加紧密的关系促进了知识流动与转移的深度与广度,使各团队的开放度降低而更深入地提高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激励水平。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讲,研发其实就是一个研发组织通过交换认知和知识共享,整合个体及组织中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最终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而隐性知识的共享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研发过程中隐性知识共享的三个主要障碍着手分析,提出了隐性知识共享的四个对策,对研发运作中隐性知识的共享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隐性知识共享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企业来说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有价值,但是隐性知识的共享却一直是知识管理中的难点。结合进化博弈理论,通过研究参与者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态度和利益的变化,设计了一种进化博弈模型,找出了隐性知识难以共享的原因和知识分享的发展路径,期望帮助企业通过共享隐性知识来提高企业的效率、推动企业创新,形成良好的企业“共享文化”。  相似文献   

6.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讲,研发其实就是一个研发组织通过交换认知和知识共享,整合个体及组织中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最终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而隐性知识的共享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研发过程中隐性知识共享的三个主要障碍着手分析,提出了隐性知识共享的四个对策,对研发运作中隐性知识的共享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组织承诺作为变量,在介绍和分析承诺性人力资源实践、知识分类、知识共享的基础上,研究了承诺性人力资源实践与知识共享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承诺性人力资源实践通过组织承诺的产生实现隐性知识共享;承诺人力资源实践可以直接促进显性知识的共享,也可以通过组织承诺中介实现显性知识共享;承诺性人力资源实践通过知识共享进而实现组织绩效的提高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  相似文献   

8.
在组织内部如何实现员工之间个人知识的共享,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共享,是组织知识管理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问题。本文分析了组织内知识共享存在的主要障碍,提出了基于SNS的组织内部员工个人知识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9.
博弈视角下的师徒隐性知识共享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师徒模式中的隐性知识共享,文章构建了完全信息博弈模型,通过改变组织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激励政策,产生了不同的博弈结果。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并得出结论,最后提出对文章所涉及的博弈模型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吴紫英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3):96-97,111
知识管理的核心涉及知识的转化、应用和创新,最终使知识可以得到充分的共享,以提高组织竞争力。高职院校是知识传播、共享与创新的组织,将知识管理有效地运用到高职院校管理中,可以有效地整合教师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促进知识的采集与加工、交流与共享、创新与增值,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适应力。知识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将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和非正式学习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发生变革。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企业隐性知识,由于其符合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本质与特性,成为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随着个人隐性知识不断转化为组织知识,通过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知识在转化的各环节中进行大量的交流、共享和创新,企业核心能力得以不断提升和保持。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视角下的产业集群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型知识共享是基于SECI模型的扩展.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产业集群经过"隐性-显性-隐性"的知识螺旋,前后衔接,实现知识由低级向高级的变化,最终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的螺旋式上升.螺旋型知识共享表现出多维演进、螺旋上升、合作竞争、协同创新等特点.螺旋型知识共享的可能性主要基于知识的非对称性、资本性、时效性等特性,而知识价值链的存在夯实了螺旋型知识共享的客观基础.基于知识经济的产业集群螺旋型知识共享需要强化知识吸纳、转化、创造、扩散、应用等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并购整合中的隐性知识共享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企业在并购对象选择过程中忽视双方隐性知识的匹配程度与兼容性,并购整合过程中没有及时建立健全隐性知识有效转移和共享的机制及其支撑体系,导致人力资本协同受阻,关系资本、品牌资本和组织资本的大量流失和减损。为了实现并购的协同效应,企业应当建立以共享目标、共享空间、共享标准及共享服务为平台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学习机制、缓冲机制和沟通机制,并且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持、组织体系、制度保证以及卓越的企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过程视角,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研究表明:知识显性程度、转移渠道丰富性、知识吸收能力、沟通与信任程度、知识转移实施过程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都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机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要通过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提升知识的显性程度、构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的知识转移渠道体系、加强沟通与信任关系、加强组织学习以提升知识吸收能力等途径,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主客观影响因素为基础,构建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模式。其中内部隐性知识共享模式包括馆员、部门和图书馆三者间的知识导入、知识溢出和知识交流,外部隐性知识共享模式包括各图书馆之间的知识导入、知识溢出和知识交流。  相似文献   

16.
隐性知识越来越成为知识型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对隐性知识本身的认知以及共享研究亦是企业的知识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隐性知识的定义、特征与分类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隐性知识认知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对隐性知识认知从这三方面均需进一步的研究,且基于个体以及认知心理学亦是其研究发展态势;同时本文从隐性知识共享途径、共享因素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三方面出发,综述了国内外隐性知识共享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对隐性知识共享方面的研究尚需从共享动因、共享效率的定量研究以及共享过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体化、难以形式化沟通、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高校教师在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任务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隐性知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高校教师只有在与他人交流和共享隐性知识时,才能实现自身隐性知识的增值与创新,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为此,从教学与科研两大方面提出促进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几点策略,这对我国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现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图书馆隐性知识概念、特点、具体表现的解析,阐述了图书馆隐性知识的作用;分析了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隐性知识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有效的知识共享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前提和保障。但隐性知识的有效共享是困难的,影响因素涉及隐性知识特征、提供方、接受方和共享的组织环境四个方面。笔者在分析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特征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讨论影响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有关问题,并提出实现有效共享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时代,企业对员工个人创新行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文章基于11家企业184名被试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探索员工不同的目标取向通过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绩效证明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绩效回避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同时,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影响,目标取向通过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起间接作用.该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展了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在目标取向和员工创新行为中间接作用的研究领域,也为创新驱动型组织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