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劳动的显著特点是创造性、探索性。科学发现的逻辑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研究和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实上,人类至今没有揭开思维的奥秘。原先许多人限于用逻辑思维来描述和说明创造性思维。后来有人认为这不完全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而有形象思维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在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2.
逻辑思维在任何科学研究中部是不可缺少的。它与科学研究、甚至科学发现总是互相渗透,交织在一起的,它是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离开了逻辑思维,科学研究方法也就无从谈起。一、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思维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或作为一个认识过程,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哲学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逻辑思维。但我们在考察逻辑思维时却发现,它在证明科学理论的同时常常也证明着伤见.如何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捍卫真理而摒弃谬误,成为克服偏见这种思维“病毒”的有力武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力图从逻辑思维与偏见的关系入手,根据科学史上逻辑思维与偏见顽强抗争的事实,探讨战胜偏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决策活动中,逻辑思维在决策活动中的作用愈来愈强,问题是决策的首要环节,加强逻辑思维在问题中的运用也显得至关重要。逻辑思维方法的应用可以在问题发现、问题排序、问题界定、问题寻因四个步骤中具体进行,前一个步骤是后一个步骤的前提和基础,后一个步骤是前一个步骤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创新思维成为人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观念总认为创新思维似乎是非逻辑思维的"专利",与逻辑性思维无缘.事实上,创新思维既需要非逻辑思维的辅助,又需要逻辑思维的推动,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6.
艺术与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科学渗透着丰富的艺术思维,艺术蕴涵着缜密的逻辑思维。音乐审美教育能使受教育者增强美感和审美能力,有助于他们对科学美的发现和对真理的追求,有助于促进受教育者的想像力和形象思维的提升,对偏重逻辑思维的理工科学生的智力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和列宁不止一次地指出:关于思维的科学——逻辑也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因为人类的逻辑思维是历史地发展的。形式逻辑不是唯一的思维科学,关于逻辑思维的科学有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本文将考察与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在认识中的作用有关的一些问题。近来有不少文章的内容涉及“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在认识中的作用”这个问题,本文对那些比较典型的看法,要分虽加以讨论。为了保持本文结构系统的完整,我不  相似文献   

8.
王保国 《延边大学学报》2011,(2):140-144,F0003
大学教育既是专业教育,也是素质教育。本科阶段要侧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维品质的提升,目的是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逻辑思维品质的培育和提升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逻辑教育教学能够培育大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提升逻辑思维效率,能够使大学生拥有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具备科学精神。这些都是培育大学生思维品质和提升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发展、知识的创新,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促进科学的进步及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思维能力的提高与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既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当代演绎.在目前的形势下,一定要重视逻辑教学,提高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关于科学发现,爱因斯坦特别重视非逻辑思维的作用,尤其是直觉。但是,爱因斯坦关于直觉的思想比较复杂,他的直觉并不完全等同于人们通常谈论的纯心理意义的直觉,而是渗透了理性和逻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了隐喻和科学思维之间的关系,并以现代科学理论中的隐喻现象为例,说明隐喻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类构建科学模式,探索未知世界。作者希望这种思维方式能被广泛地运用到科学发现之中,进一步促进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现是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这种被称之为所谓非理性思维的形式却常常被我们所忽视。在科学研究中,对这两者的作用如若有所偏颇的话,我们的科学研究及发现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发掘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科学发现的材料,我们有理由对直觉、想像象之类的非理性思维形式进行更为深入的考察,以便更好地在科学研究中主动地应用这两种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3.
H·西蒙所领导的人工智能(AI)心理学派,在F·培根关于归纳机器的思想指引下,在对一系列科学发现进行了计算模拟之后,确认了人类科学推理就是启发式搜索的过程,换句话说,人类问题求解的启发式搜索法就是科学发现的逻辑或方法。同理,借助于“有选择的搜索”的心理解释可以揭示科学创造的奥秘。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以一定的概念框架为基础,赋予经验事实以存在意义,并将其上升为科学事实的过程。发现科学事实并不等于看见经验事实。本文通过对科学史上科学发现典型案例的分析,证实了上述观点,并进一步指出:科学发现实际上体现了用某个科学观念去理解周围世界的过程。最后本文得出结论:科学发现的本质就是理解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论思想是现代科学有机论思想的重要来源。包括有机论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和科学的发展曾经起过推动作用。它经过马可波罗和莱布尼茨的努力 ,白晋的发现 ,对 19世纪辩证唯物自然观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世纪的有机论哲学家怀特海和李约瑟发现了中国古代有机论思想的现代科学价值。当代科学家之所以把目光转向中国古代的有机论思想 ,是因为它对现代科学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创新导向、创新知识基础和结构、创新条件和创新环境,结合科学发现对创新思维活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创新与知识发展、思维活动的关系,提出了创新必备的外部条件,尤其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社会主义15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经历了三次重大理论创新:第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两个必然性",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动力和现实途径,描绘了未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初步蓝图。第二次重大理论创新是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与中国化的历程,找到了适合俄国和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第三次重大理论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的问题。这三次重大理论创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连续性和间断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适应性是主体适应其环境的特性,是物理演化系统和生物演化系统的本质属性,反映在认知上就是适应性表征。适应性表征也因此成为知识显现的方式和创造的核心,具有协调性、匹配性、互补性、模拟性和类比性,其表现方式有直接具象表征、间接具象表征、直接抽象表征和间接抽象表征,分别对应于经验主义、建构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科学实在论。适应性表征的实现是通过科学理论核心概念的变化、定律的凝练、理论的更替、模型推理和世界观的改变展开的,具有经验上的适当性。这种经验适当性不仅是感知层次的体验,更是一种认知模式。在认知意义上,经验也是基于心理模型的,心理建模的路径有思想语言、心理表象、心理命题、思想实验和心理模拟推理。这种基于心理建模的适应性表征为科学认知和科学发现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适应性是主体适应其环境的特性,是物理演化系统和生物演化系统的本质属性,反映在认知上就是适应性表征。适应性表征也因此成为知识显现的方式和创造的核心,具有协调性、匹配性、互补性、模拟性和类比性,其表现方式有直接具象表征、间接具象表征、直接抽象表征和间接抽象表征,分别对应于经验主义、建构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科学实在论。适应性表征的实现是通过科学理论核心概念的变化、定律的凝练、理论的更替、模型推理和世界观的改变展开的,具有经验上的适当性。这种经验适当性不仅是感知层次的体验,更是一种认知模式。在认知意义上,经验也是基于心理模型的,心理建模的路径有思想语言、心理表象、心理命题、思想实验和心理模拟推理。这种基于心理建模的适应性表征为科学认知和科学发现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岩崎与宫原把科学发现分为实验、观察发现与理论发现两大类,并结合实例描述了由实验、观察发现到假说再到理论发现的过程.这些思想富有启发性,但从现代科学来看又过于简单,应上升到科学认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与认识.我国学者提出的"三场相说",这种潜科学认识演进模式能较好地说明科学发现的实质与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