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两大流派,语言哲学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终极目标为二者的洽商创造了可能性.句法-语义的接口研究、 语法化研究新进展和语言类型学研究的延伸构建了两大学派的洽商机制.形式主义者与功能主义者似乎都意识到: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不但不应该对立,而且还应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应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2.
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一种另类的功能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不仅把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了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的情境下进一步补充和推进了它,从而使得一种与“二战”之后在欧美国家中流行的结构功能主义非常不同的功能主义学术传统在中国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领域中得到保存、延续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功能主义的叙述习惯性不对其内部做严格区分,学界对费孝通功能主义来源和变化的认识始终模糊。一般笼统认为费孝通是在师从马林诺斯基之后才成为一个功能主义者,并且始终追随。文章将费孝通对功能主义的理论、方法的吸收和运用分成几个阶段:留英之前费孝通功能主义的萌芽时期;留英期间是受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影响最大时期;文章重点落在费孝通回国后,由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朝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转变,并且深层次从五点分析了转变的原因。该转变的理论结晶是《生育制度》。由此,费孝通完成了对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的终结和对布朗结构功能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欧洲一体化理论:新旧功能主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主义是关于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理论。功能主义"从功能"路径出发,探讨欧洲一体化途径,为早期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但由于其理论上的一些不足,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本文尝试对新旧两个时期的功能主义进行评析,从而更好的把握功能主义的理论实质,对当前各个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冲突理论与功能主义我们已经知道,功能主义者认为,教育发展的动力就是高度工业化的现代社会要求发展同不断变化的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相适应的技能和态度。象德里本(Dreeden)那样的功能主义者认为,现代学校促进在按成绩和天资的基础上对个人进行挑选,这样就阻碍了按家庭背景、种族、性别或宗教所进行的收入、社会地位和权力的分  相似文献   

6.
欧文·戈夫曼是微观社会学领域的代表性人物,面对面互动系统是其研究对象,微观分析是其主要研究方法。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欧文·戈夫曼与功能主义之间的联系。事实上,欧文·戈夫曼的学术传承以及他的拟剧论都不乏功能主义的要素,而且他早期的思想内核主要源自迪尔凯姆、拉德克利夫-布朗等以功能主义为研究取向的社会人类学家。欧文·戈夫曼的功能主义可被称为"互动功能主义",它强调互动仪式和道德伦理,这两者构成了维持互动秩序均衡的两大基石。互动功能主义的分析范式包含三个要素,即需要、沟通系统和道德规范。欧文·戈夫曼还探讨了互动系统的仪式要求和系统要求,从而对互动实践进行形式化的微观功能主义分析。大体而言,互动功能主义可被视为对传统功能主义的某种修正。  相似文献   

7.
学界一般认为费孝通是师从马林诺斯基之后才成为一个功能主义者,如此理解给人一种费孝通被动屈从功能学派的印象,忽略了费孝通基于本土化社会学观察启示其思想的主动性.费孝通的功能主义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朴素的功能主义阶段、机械的功能主义阶段、科学的功能主义阶段.通过这三阶段的社会学叙事,可以看出费孝通在赴英留学之前,对理解和吸收后来影响其一生的功能主义思想,已经做出了独立慎思.  相似文献   

8.
功能主义是西方教育社会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本文分析了功能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介绍了该学派早期代表人物涂尔干有关教育目的、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道德教育、国家在教育中的作用等观点,并就功能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社会学领域里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随着功能主义在社会科学中的发展,它变得越来越具有自己的特色。从孔德和斯宾塞最初的有机论开始,经过杜尔凯姆、拉德克利夫-布朗,马林诺夫斯基、默顿、帕森斯以及其它许多人的发展,功能主义已成了一种独特的分析方式。杜尔凯姆首次进行了独具特色的功能分析。杜尔凯姆和斯宾塞一样,认识到有机论使研究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传播学界在过去 2 0多年里关注的主要还是经验 -功能主义学派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经验 -功能主义学派理论之所以在世界多国流行 ,归根结底是由于美国在世界体系中强势的政治、经济地位。而经济全球化造就的世界各国联系日趋紧密 ,发展模式相互影响、日趋同一的趋势 ,以及经验 -功能主义学派理论极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与市场经济商业化逻辑契合的互补性等等都是其能盛行一时的关键因素。传播学今后最主要的研究走向应该是 :第一 ,媒介研究依然会是其最主要的热点研究领域。不管是依附于经验 -功能主义学派、批判学派或是其它学派旗下…  相似文献   

11.
以法院内部权力结构为视角 ,用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详细剖析现阶段我国法院行政审判合议庭的组成、权限、内部元素及影响其运作的外部因素 ,可以得出结论 ,立法所赋予行政审判合议庭的裁判权已被逐步侵吞、蚕食 ,司法实践中行政审判合议庭享有的独立审判权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两个理论基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是西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式经历了从内省主义到行为主 义,再到认知主义的演变。认知主义支配下的认知心理学采纳了信息加工的理论框架,其基础理论有两个要点:一是功 能主义立场,二是表征理论和计算理论。目前,心理学的发展正在寻求重大的思想和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文化人类学理论的两大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文化人类学 ,各种理论彼此激发 ,相渗互补 ,推动了其文化研究的深化和广化。2 0世纪文化人类学众多学派的理论 (传播论、历史具体论、新进化论与整体论、功能论、结构论、解释论 ) ,以研究文化的演变历程和内在状态为不同取向 ,分别汇成两大理论之流 ,一是探讨人类文化史的演变 ,一是探讨文化的整体、功能、结构和解释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彰显了主体性的现实需求。人民政协主体性的法治探究,旨在从"你是谁"的外在勾勒过渡到"我是谁"的内在构建。功能论和作用论的渲染,迷失了人民政协主体性的探索;国家权力、社会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解析,澄清了人民政协主体性的法治描述;政治协商制度的法制化,保障了人民政协主体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文学经典的生成谱系与传播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学经典的生成是一个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持续不断地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在此传播过程中,既有纯文学、纯学术的要素贯注其中,又有非文学、非经典的、世俗的力量介入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不是一个文本,而是一个'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各种来自文学和非文学的力量形成的对话和张力使其意义得以生成、增殖和传播。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只能从这个场域出发展开经典研究才能避免将文本细读与社会语境人为割裂的弊病,进而在文学与社会、精英与大众、商业与美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国外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与评价集中围绕生成动机、发展前景、逻辑理路三个维度展开。从生成动机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遗产、现实利益的彰显、责任担当的体现以及习近平领导风格的展现;从发展前景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或是切实可行的现实方案,或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或是难以实现的理想蓝图;从逻辑理路来看,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妥善处理好世界范围内各领域的安全问题,建立健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律机制,提倡树立多彩、平等、包容、互鉴的文明观。总体而言,国外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究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但也存在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研究立场呈现二元对立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这为我们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外研究动态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学经典的生成是一个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持续不断地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在此传播过程中,既有纯文学、纯学术的要素贯注其中,又有非文学、非经典的、世俗的力量介入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不是一个文本,而是一个 '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各种来自文学和非文学的力量形成的对话和张力使其意义得以生成、增殖和传播。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只能从这个场域出发展开经典研究才能避免将文本细读与社会语境人为割裂的弊病,进而在文学与社会、精英与大众、商业与美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从人本视角解读党员义务作为践行者人生的引领,是践行者成长、发展、成才的需要.党员义务从人生目标确定、快速融入团队、在组织或团队中发挥作用直至服务社会、造福一方均给予了深刻指导,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成事,最终实现由群众到积极分子到党员到优秀党员的飞越,成为党和国家的栋梁.从中也使我们深刻感受到党的人性光辉,更进一步认识党、理解党、热爱党,奉献党.  相似文献   

19.
校长的个人经历和时代特征对其为人行事风格有很大影响,同时,校长的这些特征对一个大学风格和传统的形成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一流大学”的形成中,校长的哪些特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呢?通过历史个案研究,把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对“校长”的研究,放入更广阔的时代大背景中来进行解析。以清华大学历史上两位有重要影响力的校长个案,透视“学者型校长”梅贻琦和“政治家型校长”蒋南翔的个人经历、所处时代的特征,分析与其实践成就间的关系,试图发现校长在“一流大学”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些根本性和独特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在盛唐求仕热潮中,孟浩然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当时儒道两种对立的文化精神以一种特殊的形态相互整合,共同建构了孟浩然的文化心态和价值标准,使孟浩然具有一种儒者和隐逸气质相混合的精神特质,形成了孟浩然既追求一定的社会功利又不以入世为首选目标的温和、拘谨的士人人格,也使他长期处于仕与隐的紧张和焦虑之中。仕与隐的欲调和及二者事实上的难以调和,让孟浩然陷入了仕与隐的两难抉择中,进退维谷,从而成了盛唐求仕热潮中的“多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