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的"惟一"是一个区别词,其用法并不具有单一性,有典型用法和非典型用法.一般情况下,"惟一"与"-X"搭配使用,不合语法规范.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大数据分析,分别从古今语义发展、句法搭配异同、语用以及认知角度对"程度"与"水平"的搭配差异与动态分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语义发展线索的梳理发现"水平"表示知识、文化、能力等高低的意义是后起的,在近代以前这一意义都用"程度"来表达。通过句法分析"水平"与"程度"搭配项的重合、交叉与互斥情况,在表示"在某一方面达到高度"这一含义时,"水平"的使用频率更高、使用范围也更广。从语用角度来说,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水平"可以带有感情色彩,而"程度"无此用法。通过共时与历时的两相比较,"水平"与"程度"之间存在竞争,从"水平"表示知识、文化、能力等的高低这一意义出现至今,二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水平"在此竞争中之所以逐渐占据上风是由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所促动的。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通用词语的隐性差异是两岸词语对比研究中不易被察觉、尚未引起人们足够关注的部分,主要包括概念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方面,尤以后两者为多。"起跑"在相关工具书中常作为通用词处理,一般不标记差别,但在具体使用中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大陆多用本义,台湾多用比喻义,台湾"国语"中的一些用法大陆普通话基本不用。隐性差异是在长期使用中积淀下来的相对稳定的用法,有别于使用频率较低的临时语境义和临时修辞用法。将两岸词语对比研究从显性差异深入到隐性差异,意味着研究策略、研究方式以及研究诉求的转变,此项研究对双方民众的交际、交流以及相关工具书的编纂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汉英词语“搭配”的文化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搭配"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词组表达形式.文章首先对"搭配"的定义及相关概念作了界定,然后着重对汉英词语搭配中的习惯搭配差异及其文化成因进行了探讨, 认为把习惯搭配这种语言现象放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横向对比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英习惯搭配中的差异作了对比分类.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据方法,对“严重XX”和“seriouslyXX”的普遍性语义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对比研究,发现二者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共性是都存在着由典型搭配构成的普遍性语义韵,并且右侧搭配大都是消极词汇,所构成的语义氛围是消极语义;差异是“seriouslyXX”所搭配的词较为固定和局限,而“严重XX”搭配范围则更加宽泛。  相似文献   

6.
"随意"和"随便"是汉语中一组常用的近义词。文章基于北大语料库,从词语搭配和句法功能两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定量考察。通过比较发现,二者右搭配词语的差异性比左搭配词语的差异性显著。具体而言,二者右搭配动词与左搭配能愿动词或程度副词时差异较大。句法功能方面,二者作形容词时较为相似,都可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但当"随便"用作连词或动词时,二者句法功能差异较大;二者在句中充当句法成分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主要充当状语和谓语,很少充当宾语。  相似文献   

7.
格助词"で"和"に"都可以表示动作、作用的时间,有时可以互换,有时不能互换,并且互换后的深层意义不一样.以往的研究中对"で"表示时间的用法论及得很少,即便提到了,也无法解释某些语言现象.表示时间的"に"和"で"在用法上差异明显,"で"含有到达该时间点的过程,而"に"不含过程,デ格只和瞬间动词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套路”的传统用法及其网络影响下的新用法进行分析,发现网络热词“套路”发生了语义和用法上的变化:语义上增加消极的新词义;用法上不仅可以做名词,还可以做动词。进一步对该词在目的语中的对应词进行分析发现,网络热词“套路”的翻译仍存在许多问题,翻译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词语的搭配及其营造的语义氛围,指出翻译除了语义匹配外,还要考虑其搭配行为和语义韵。  相似文献   

9.
同义词的探讨多为内省法。我们采用内省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词和语的异同。先从权威的词典释义入手,接着检索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词和语的历时分布,及其在不同语域中的词频分布,特别是不同语域的不同搭配特征,绘制出各自的用法使用图。总体而言,语的用法远远大于词的用法。词的使用不同语域情况各不相同,而语的使用不同语域的情况大致相同。当词与语同义并混用时,词表达的是词作为最小使用的语言单位的释义,强调的是语法或者语义;而语则是作为"语言"这一语义的表现,更注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对湖南益阳方言"听"的连词用法及其构成的"听p,都q"复句进行了考察。"听p,都q"复句属于条件复句中的无条件复句,根据"听p,都q"复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可以分为多面列举式、多面总括式和单面总括式三个小类。文章还从表达感情色彩、使用范围、前后分句语序变换等方面与表条件关系的"管p,都q"复句进行比较,得出两种复句出现的不同语义环境和用法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里"多亏"有动词与副词两种用法,它最初是一个动词,后来部分动词开始虚化为副词。从语义类型来看,副词性的"多亏"属于原因标记,常常与结果标记"所以"等搭配使用,联结因果复句。"多亏"的语义韵表现出强烈的倾向性,倾向于积极的语义韵。  相似文献   

12.
在固始方言中,“掐”的动词和量词两种用法并存,作量词时,“掐”表示一只或两只手抓取的量,也可表示两根筷子夹取事物的量。量词“掐”能够与数词、名词、指示代词搭配,也可以重叠,在句中作主、宾、定、状语。从历时语料来看,量词“掐”是由动词“掐”演变而来的,宋代量词用法出现,元代凸显搭配对象的空间形状,清代表示手所抓取事物的量。“掐”本义是用手指刺入或截断,量词用法的产生是隐喻机制与转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三"在汉语中的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不单纯是一个实际的数字,它有时也用来虚指"多"或"少"或概言"全部"。本文立足于《论语》,参以先秦其它文献,初步论述古汉语中"三"的虚实指在形式上的差异,进而探究这种虚实指在现代汉语中的延续。  相似文献   

14.
"到底"在现代汉语中有三个副词义项,但其最初用作动宾短语,释义为"到达底部"。为探究"到底"由短语语法化为副词的动因与机制,从历时角度对"到底"进行全面考察。研究表明:动宾短语"到底"在韵律制约、句法位置改变、主观性增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唐代发展出表"毕竟"义的评注副词用法和表"究竟"义的疑问副词用法;宋代时,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到底"又进一步发展出表"最终"义的时间副词用法;随着使用频率的不断上升,副词"到底"在清代发展成熟,完成语法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讨论"人定胜天"的古代原本用法和现代通常用法,包括五个部分:一为一次小调查,这是引言;二为古代原本用法;三为现代通常用法;四为两种用法的比较;五为作者的几点议论.作者认为,语言历史发展表明,"人定胜天"已经先后出现了两种很不相同的用法.兼顾古今汉语的词典,"人定胜天"词条下面应立两个义项.对"胜"和"定"的解释,两个义项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中"にんげん"、"ひと"、"もの"三个名词都可以表示"人、人类"这个语义。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有时可以替换,有时不能替换,或替换后含义不同、语感不同。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用法总结、异同的分析比较,归纳了在相同的语义下各自不同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7.
疑问代词"什么"除了表示疑问的基本用法外,非疑问用法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将从"什么"的由来以及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什么"的非疑问用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中用来表示“能力”的常用词有多个。这里列举了表示能力的几个常用的词汇 ,从词义方面对这些词进行了辨析 ,并且还对其词语搭配进行了比较。这些词虽然都可以表示“能力”,但是 ,它们在词义和用法上都是有差别的。因此 ,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汉语动词体标记"着、了、过"在历时和共时层面上的用法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三者由动词虚化为体标记的过程在不同方言中也并不同步。以清代淄博白话作品《聊斋俚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中"着"和"过"不同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一些意义和用法,并结合现代淄博方言对其演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材料为基础,对指示词"这""那"和"这么""那么"的用法作出共时的描述和历时的比较。发现这两对指示词都存在着语法意义的虚化现象,但虚化程度具有不对称性:"这"与"那""那么"发展出连词用法,而"这么"还没有形成这种用法;而且"这""那""那么"在语法化过程中也表现出多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性。文章从句法位置、语言环境、语义变化、语法化过程等方面对指示词的连词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