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内源性发展范式中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呼唤着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基于学科本土论的思考,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应走“建构本土特色”与“超越本土特色”相结合的道路,以加快专业社会工作的中国化步伐。走内源性的发展道路是解决当前困境,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有效途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既尊重传统的资源又立足于现实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实践性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特质,社会工作理论试图将专业理论建构与干预方法的实践性结合起来。研究从实践逻辑出发,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做出另一种阐释,认为其经历了病理学实践取向、社会与结构实践取向和生态增能实践取向三个逻辑转向阶段,这种发展逻辑展现出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张力,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国际视角。根植于西方社会价值与文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运用中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境。研究尝试以互构为切入点,从文化、制度和实践激活三个角度构筑一个能动的、生态的本土化交互策略,挖掘中国社会工作本土的实践智慧,提出了一个以全球思维和本土行动为核心的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和实务推进中的一种自觉的群体性的学术取向和实务导向。社会工作本土性知识的合法性建构表现在:文化价值观念关联、话语过程与价值性合理性对话,意识形态、政治实践过程与合法性辩护,地方性知识、本土经验反思性与有效性建构。其知识建构原则体现为:契合本土经验和满足现实需求原则,与西方知识沟通与理性对话原则,本土文化资源发掘、开发传统与超越传统的原则。其知识建构路径表现为:"本土性契合"和"结构性亲和",文化主体意识自觉、自主性实践和反思性建构,以"认同问题"为核心和创造性转化,实现理论建构中的历史—文化嵌入性。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需要经由创造性转化的符号资源、社会表征系统和价值系统,构建中国文化系统下的社会工作的意义生成方式、言语的有效性基础、意义生成规则和社会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4.
准确把握社会工作理论的思想内涵及发展定位有利于在新时代下推进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由与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本土化社会工作新的发展方向应当是以提升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为基础。人本主义理论在本土化过程中的困境根植于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经验、社会环境和本土意识之中,存在本土文化和社会工作实践的双重困境。因此,要从人本主义视角出发建构本土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工作的实质,通过嵌入本土情境,构筑社会成员获得社会保护的理论基础,建构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本文的作者在评论西方社会工作的思想基础,回顾在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的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妇女的自我概念的实证研究,讨论了在中国进行社会工作本土化,尤其是妇女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在中国发展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过程和途径,提出了本土化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发展本土化社会工作是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面临着实践形式和实施路径的不同和分立、社会理解和公众认同的差异和疏离、服务理念和管理目标的碰撞与隔离等一系列挑战。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基本思路是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制度化进程,积极推动由单一政府主体向多元主体过渡,由政府包办向"政府购买"机制转型,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制度体系、工作程序、服务经验和实务方法,逐步扩大社会工作覆盖对象,实现专业理念与中国文化深度对接,切实增强社会工作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正处于社会工作普适化和本土化的十字路口。本文分析了南非在反思殖民主义的社会治疗模式的基础上,以社会发展视角重新建构本土化的发展性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理论知识、干预策略、技能与价值体系等策略。最后,文章提出了在建构立足中国本土的发展性社会工作时,应以社会发展定位专业使命,整合扶贫与社会发展,联动发展性社会福利政策,开发多重社会工作干预模式,创新社会福利的多元治理,创新社会服务提供的治理机制,教育科研体系的去殖民化以及行动研究进行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创新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工作职业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妇女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结合当前妇女社会工作的现状,本文回顾了妇女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并提出了以人种研究方法论进行中国妇女社会工作本土理论建构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工作有两个源头,一个是近代从西方传入的专业社会工作,另一个是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本土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分别对应着中西方社会的传统特质,即乡土社会与工业文明,这是探讨中国社会工作历史起源问题的两分法.扶贫济困成为政府责任,是社会工作兴起的最基本标志.根据这样的概念界定,可以把本土社会工作的起点前移到宋代,如此就可以进行中西方社会工作历史起源问题的对照、比较,形成一条关于中国社会工作起源和发展的完整线索.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于今天在中国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本土化下探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使命也一直倍受关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使命,一是促进社会正义,是社会工作专业首要使命,社会工作要以挑战消极歧视为己任,同时承认问题或冲突的多样性,促进社会公平;二是以终极价值为指引,以"济贫扶弱"为天职,解决社会冲突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福利进程,完善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台湾地区"本土论"思潮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土论"或"本土化"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最重要的文化思潮之一.在当代台湾社会思潮脉络中,"本土"和"本土化"逐渐演变为一种内涵单一的话语,甚至异化成一种封闭、排他和民粹化的政治意识形态.从"本土论"的形成与演变中辨析台湾知识界的分歧,观察本土主义思潮极端化发展与"台湾文学论"话语霸权建构的关系,并分析台湾知识界对"本土论"的诸种反思、批判与解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路径不同于西方的经验,西方的社会工作是在助人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的社会工作是以半专业化或称为行政性社会工作为起点的。在进行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的道路中,应结合中国自身的体制特征和文化特点,将专业的社会工作进行体制性的嵌入是加快本土化建设的一个行动策略;对文化背景的重视则有利于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如何实现中国社会工作在理念、过程、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本土化呢?在向西方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借鉴、学习、交流的同时,我们很少关注从本土乡村社会工作中寻找启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和实践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扶贫与乡村治理获得了一定的关注。本文立足于重庆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X、K两个项目点,从微观层面出发,以社会工作者与村民、基层干部的互动为切入点,关注“实践智慧”对进村和在地化过程中的实践形态进行研究,以此来回应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在地化)问题。研究发现,本土与专业之间双向建构的形态表现为:专业社会工作进入本土,被建构成蕴含本土意味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了部分专业理念、技术和方法的渗透,同时嵌入到行政体系中,产生对本土的形塑和建构。实践经验表明,双向建构是社会工作实现本土扎根与专业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已近30年,既取得许多欣喜成绩,也遭遇众多发展困境,急需进行实践反思与理论总结,以期为今后社会工作发展提供指导。基于南京的实践考察,发现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存在制度供给不足,教育优先而实践滞后,行业发展力量薄弱,本土理论发展迟缓等核心问题。社会工作发展必须将人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起来,树立发展理念,促进本土制度、理论与专业组织的发展与创新,引导教育者的实践取向与实践者的理论取向,构建符合本土化需要的制度体系、理论体系与行动体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研究虽已成为中国内地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一个熟点,但其研究未被置于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之中,近年来中国内地学者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有所反思,并相继引入社会网络研究中"关系"和"嵌入性"等概念.其作为新的探讨视角对当今中国内地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经过20多年的专业化教育和职业化推进,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理论的实践创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日益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这是中国社会工作实现与西方社会工作平等"对话"的基础。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程中,文化适切性的哲学思考显得更为迫切。在本文中分析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三个涵义,提出了"镜、根、源"的观点,也透视了文化适切性价值取向中的中西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和中国文化古今差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艾滋病社会工作的实务和研究不断丰富,主要集中于艾滋病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理论视角、方法技术、发展范式、实务领域、社会政策、域外经验以及本土实践等八个方面。已有研究在成果丰富化、领域精准化、视角多元化、影响扩大化的同时,在迈向高质量、专业化、国际化以及特色化发展方面也存在诸多局限。面向未来,需要建立多学科跨专业的艾滋病社会工作研究框架,构建全方位立体的艾滋病社会工作专业和学科体系,开展艾滋病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加强艾滋病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学术研究和政策倡导的融合发展,促进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助人思想共有两大类五种,其中有三种是以助人为手段的思想,它们不适合作为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来源。另外两种是以助人为目的的助人思想,它们适合作为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来源,但它们对目前中国普通人的影响力比较小。这种情况会导致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建设出现困难。这种困难的应对方法有加强专业培养中的价值观教育、对社会工作者进行道德筛选和在全社会进行道德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觉促进了教育研究思维的"本土化",厘清了教育研究本土化的认识论基础,为教育研究本土化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教育研究本土化不仅仅是一种本土行动,更是需要以本土文化精神为路标,将本土问题作为研究活动的逻辑起点,以本土行动作为其实践着力点。文化自觉论为教育研究本土化设定了路径,我们应从建构"本土"教育理论架构、确立基于整体论思维的教育研究范式以及社会行动取向的实践运演出发,实现教育研究本土化。?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